专栏名称: 亿邦动力
电商第一媒体,每日发布独家电商重磅新闻。爆料、合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21日最新蛋价(早报)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315报告】“国美”2024电诉宝用户投诉 ...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蒋侃:DeepSee ... ·  昨天  
速卖通交流圈  ·  持续加大POP招商!速卖通公布了一批跨境蓝海类目 ·  2 天前  
龙岩发布  ·  “农”情蜜意 ... ·  2 天前  
龙岩发布  ·  “农”情蜜意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亿邦动力

卫哲:人才留不住,是HR的源头招聘出了问题!阿里曾犯3类错误

亿邦动力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10-07 22:17

正文

Reading

我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是这么一个特别重视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05、06年刚去的时候,问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我们工程师、销售的离职率,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10%。哎哟,太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这里)才10%!不不,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10%。噢,我说年化120%,确实一年换一遍。


员工流失率这么高,那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啊?


采取的措施:


我们杜绝员工流失率,我们把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HR ,各级干部的KPI考核。效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还不如不定这个KPI。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解决流失率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诊断,为什么员工的流失率这么高?回答下来,核心只有一句话: 人力资源的源头——招聘,出了问题。


招聘出了什么问题,出了哪些问题?我来分享一下。

过早地下放招聘权力


阿里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400-500人的时候,公司任何人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录的保安。所以,今天阿里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是前面做过菜鸟董事长的童文红。她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作为菜鸟的董事长。现在刚刚胜任整个阿里集团的CHO,首席人力资源官。


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那么,她的出路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就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


同样地,楼内有一个保安花名叫杨过。杨过每天在产品部整天晃,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少林寺扫地僧。扫地的僧人,后来武功都很厉害。整天在旁边说,先是旁听产品开发,到偶尔能插嘴,插到后来产品经理烦了,你老是插嘴,有本事你来干干。哎,一干,两年干到产品总监。


刚才我们讲到,马云来面试诞生的这么多奇迹。那么下放呢?就发现有很多问题。


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又可以去招聘。他自己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公司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中小企业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你会降级,做这些事呢?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


在跨国公司,至少在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一度恢复跨四级招人。比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经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也就是一个广东大区总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1000个人。每年至少200-300人流动。你可想而知,他要面试多少人。


所以,阿里的人力资源后面的改进就是从招聘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力。 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招聘权力。

不重视非业务技能因素


业务技能很简单。你是做销售的,来我们公司也是做销售的,以前业绩多少、卖什么产品、以前管多少人。工程师,以前是写什么语言、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等。业务技能,很好判断。


我经常问,公司招聘人,难道只看业务技能吗?我希望每个公司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你们在业务技能以外,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说,每个公司的味道。阿里招聘的时候经常有闻味观。闻味道,以后跟 我们是不是一类人 。因为人的分类没有对错。错的是什么呢,不同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你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


那么,闻味道,到底怎么去“闻味道”呢。我们要动脑筋去设计一些问题。很多人总在打听阿里巴巴的面试问题。其实,我把答案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你招聘一个岗位,特别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问他,同学,你能吃苦吗?没有人跟你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苦的。你特别希望你们公司招的人都诚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问他,你诚信吗?不能这么问。


那我举个例子,大家回去开发学习,多去开发一些这样的问题:


就拿第一个问题,能吃苦吗?很简单。同学,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这辈子吃的最大的苦是什么?我们有个面试者回答说,那个时候,没有动车,从上海到无锡,我没有买到坐着的票。我是从上海,站着到无锡的。


这是他人生,吃过的最大的苦。那你可想而知,他吃苦的能力,很弱。


我们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阿里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那你就可以问,同学,你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我们有听到过一个答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拿了我的橡皮没有还。我心想,哎呀,这记仇啊。女同学拿了块橡皮没有还,到20多岁还记得。而且他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那你觉得这个人,适不适合你们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是不适合的。


那这些,我把它归类为非技能类因素。我希望大家能在招聘中,围绕每个公司的味道,设计一些非技能的问题,来判断一下。


这是阿里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 在招聘的时候,过度地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 其实,这两个错误,在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不过纠正地快,纠正地很坚决。

降1-2级用人才


这个错误,跨国公司犯得也很严重,阿里也犯。举个例子,你要招一个月薪你大约愿意给1万的人,我们通常就在8000-10000里面去挑。我们发现来了以后,这些人流失率很高。他认为,我原来挣8000,跳槽来挣10000很正常。


在阿里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英文化”。


什么叫降级呢? 你要招一个愿意给1万的人,从3000-4000收入的人里去找。 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说来轻松。从8000块的人里挑可以给1万块的人容易挑,三四千的里面,确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可是容易,还要我们在做的干嘛?我们在做的,就是来做不容易的事情。


我经常说,八千块里面挑一万的,你大概面试3个人就有一个。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块里面,挑出来一个你愿意付1万块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个人,一定会有的。我相信一定会有的。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付他八千到一万的人呢?这叫跨级, 人才异级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