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14 小时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4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好东西》:“正直勇敢有阅读量”,就把女儿照这个模子养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4-11-30 20:4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电影《好东西》中的女主角王茉莉的成长经历,以及她母亲王铁梅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文章强调了允许女孩野性成长、做自己、得到认可和夸奖的重要性,以及父母自身榜样作用的影响。文章还提到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需要培养女孩的自信和乐观面对悲剧的态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王茉莉的成长经历及其母亲的教育理念

王茉莉身上有着让人着迷的自信和坦荡,有不同于以往女孩印象的犀利和清醒。母亲王铁梅的教育方式足够超前和自由,尊重她的感受,看见她的需求,让她勇敢做自己。

关键观点2: 允许女孩野性成长的重要性

父母要敢于让女孩尝试和拒绝,不塑造、不控制、不规训,给予她们尊重和自由,激发她们的野性和斗志。

关键观点3: 认可和夸奖对女孩的重要性

父母的认可、夸奖和赞美是一个孩子藏在心底的渴望,也是孩子“看轻”自己或“看重”自己的关键。只有给足一个女孩成长所需要的认可、夸奖和赞美,她才能拥有高自尊,高配得感,才能真正地学会爱自己。

关键观点4: 父母榜样作用的影响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认为,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恐惧都具有传染性,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内核稳定强大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关键观点5: 女孩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如何面对

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需要培养乐观和自信面对悲剧的态度。父母需要给她们更多的尊重和自由,鼓励她们野蛮生长,炼出一个强大的自我。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每个女孩都是天使,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她们满满的爱,让她们相信自己足够美好,未来无限!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夏天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看完《好东西》,我真的太喜欢王茉莉了。

她不是伤春悲秋的“林黛玉”,也不是嚣张跋扈的“大小姐”。

她身上有让人着迷的自信和坦荡,有一个孩子难得的松弛和乐观,有不同于以往女孩印象的犀利和清醒。

嫉妒她的男同学向老师举报她,当着她的面说她坏话,甚至还找来高年级哥哥威胁她,把她卷子撕了,橡皮扔了,她不羞不恼,气定神 闲地反击回去。

她不想坐在台下当观众,就勇敢且直接地对老师说:

“我不想坐在下面鼓掌了。”

当她好不容易学会了架子鼓,勇敢上台表演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打鼓,立马又果敢地放弃了。

妈妈被网爆,同学说她很可怜,她确定且骄傲地回击说:

“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有什么可怜的?”

爸爸想要情感绑架她,跟她卖惨,诉说自己照顾她多么的辛苦,她犀利地反问爸爸:

“你是我爸,照顾我不是应该的吗?”

一句话怼的爸爸哑口无言。

邻居小叶阿姨向她诉说成长的痛苦,她不仅能够共情,还能给予一个成年人及时且恰当的安慰。

她对自己有强烈的认同感、清醒的认知,有不讨好任何人和事,坚定做自己的勇气。

她让我们让到了一个感性与理性共存,能拒绝他人的绑架,也能跟他人共情,敢于面对伤悲,永远积极乐观,拥有强者心态的女孩,活得到底有多飒爽。

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真的太想养出一个“王茉莉”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决定就把女儿照这个模子养。

不给女儿设限,允许女儿野性成长

电影里有些细节特别打动我。

王茉莉对妈妈王铁梅说:

“我不想打拳,因为不淑女。”

王铁梅笑着打趣她:

“土不土呀,什么年代了,还淑女。”

王茉莉第一次打鼓,忐忑地问小叶:

“女孩应该怎么打鼓?”

小叶直接回复她说:

“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

王茉莉好不容易学会打鼓,并成功上台演出上后,对王铁梅说:

“我不想打鼓了,我觉得我还是做观众比较好。”

王铁梅竟然毫不生气,她坦然接纳了茉莉的决定,并宽慰她说:

“当观众也挺好。”

王茉莉成绩一般,王铁梅不焦虑,也不鸡娃。

王茉莉第一次演出躲在柜子里不敢上台,王铁梅没有责怪他,而是淡定地说: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你可以不上台的,没关系,没有人会怪你的,你可以晚一点再面对。”

相比传统社会对女孩的种种束缚和父母对孩子的种种期待:

女孩要淑女,要温柔、要体贴,要善解人意,多才多艺,要优秀……

王铁梅给茉莉的教育足够超前,也足够自由:

没有塑造,没有控制,没有规训;

喜欢的,就去大胆尝试;

不喜欢的,允许放弃和拒绝;

不必在既定规则中赢,也不必活在别人的框架里,更不用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而保持优秀;

教会她们尊重自己的感受,看见自己的需求,忠于自己,勇敢做自己。

记得奥普拉·温弗瑞曾说过:

“你成为不了你最想成为的人,除非你敢于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小妇人》里的乔从小就不喜欢“循规蹈矩”。

她喜欢写作,就不管前路多么艰难,身边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坚定地选择去纽约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真的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格斗女王”张伟丽,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爱打爱闹。

她喜欢格斗,就不在意任何人异样的眼光以及家人反对的声音,在格斗场上努力拼搏。

于是我们看到了她42秒TKO美国女冠军,成为亚洲首位UFC格斗冠军。

所以你看,允许女孩做自己,才能激发女孩内心的野性和斗志,才能让她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掌舵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孩子学习很认真,数学还是不开窍?
为什么孩子刷了很多题,考试还是会丢分?
计算不过关,再多努力都是无用功!
12月3日 上午 9:00 ,女儿派× 《大基本功》
同步计算+名师讲解,一站搞定小初所有计算板块
帮孩子打牢数学基础,考试不丢“冤枉分”!
▽▽▽

用认可和夸奖,让女儿坚定地爱自己

“你是中国最好的孩子”。

这句夸奖,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无比有力量的一句话。

而像这样的话,王铁梅经常挂在嘴边。

看到茉莉从校乐队出来,铁梅兴奋地喊:

“宝贝,你好厉害呀,我都不知道你还参加乐队了。”

茉莉在刚搬家的墙上画画,铁梅不责怪,反而狂吹彩虹屁:

“你比米开朗琪罗还要厉害。”

茉莉学习打鼓,铁梅在台下卖力地挥动手臂,为茉莉呐喊。

茉莉完成演出后,对铁梅说:

“我发现我还是喜欢做观众。”

铁梅照样夸茉莉说:

“为他人的闪光点而鼓掌,把肯定和鼓励传递给台上的人,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啊!”

铁梅毫不吝啬的夸奖,极大地滋养了茉莉的心灵,让茉莉总是觉得自己很棒很棒。

正如顶级育儿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说的那样: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

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

孩子都是从父母的眼里确认自己。

父母眼里的她们闪闪发光,她们才能汲取到能量努力发光。

电影里的小叶跟茉莉飒爽自信的性格恰恰相反。

她拥有美貌,拥有才华,是一家乐队的主唱,但却是没脾气的讨好型人格。

房东几块月饼,几个青团粽子,就能让她多付2000块钱房租。

男朋友的几句夸奖,就让她为爱扑火。

直到茉莉和她聊起夸奖这个话题后,我们才得知:

原来,她患得患失,讨好、懦弱、倒贴的背后,有一个家暴的父亲和一个从不夸她,关心她的妈妈。

妈妈总是嫌弃她眼睛大得瘆人,总是没好气地责问她:

“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再盯着我,我就揍你。”

她第一次来例假,不小心弄脏了床单,妈妈骂她是“脏东西”。

从那以后,她就特别害怕来例假,甚至靠吃药来让自己“绝经”。

记得“婚姻教皇”约翰·戈德曼曾对119个家庭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情商,以及性格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结果,他发现:

“父母总是讥讽、蔑视、或贬低孩子,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

父母的认可、夸奖和赞美,是一个孩子藏在心底的渴望,也是一个孩子“看轻”自己或“看重”自己的关键。

只有给足一个女孩成长所需要的认可、夸奖和赞美,她才能拥有高自尊,高配得感,才能真正的学会爱自己。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成为女儿最好的样板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讲到: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茉莉成长于单亲家庭,但却被养得积极乐观,除了王铁梅对她的精神滋养,还有王铁梅的榜样熏染。

王铁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

像铁一样无坚不摧。

离婚后的她,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把自己活成凄惨的样本。

她坦然接纳婚姻的巨变,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

没有人帮忙,她一个人照样可以轻松搞定装家具、通马桶、修空调这些繁杂的家务。

即使生活鸡飞狗跳,她依然能勇敢地接受一段关系,主导一段关系,坦然的取悦自己。

她曾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新闻记者,工作的媒体都倒闭了,她没有哀叹,而是很坦然地加入曾经学弟的新媒体公司,成了一家公众号的主编,不仅要写稿,还要在直播间带货。

她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文章,被网友网爆,同事们都很担心她,她淡定地说道:

“我虽然被骂了,但公众号火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想起《生活在裂隙》中的一段话:

“我得承认,那些身上自带稳定和秩序感的人是最吸引我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