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linkage
数据解读娱乐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linkage  ·  Vlinkage指数 | 11月17日剧综网播指数 ·  3 天前  
大象放映室  ·  《黑神话:悟空》之后,回望中国游戏三十年 ·  6 天前  
大象放映室  ·  《黑神话:悟空》之后,回望中国游戏三十年 ·  6 天前  
看天下实验室  ·  脱口秀冠军付航:一个大专生的逆袭 ·  6 天前  
Supreme情报网  ·  「Kanye老婆」开着特斯拉"赛博皮卡",去 ... ·  1 周前  
Supreme情报网  ·  「Kanye老婆」开着特斯拉"赛博皮卡",去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Vlinkage

“伪季播剧”横行,与其甩锅不如从成功案例里取经

Vlinkage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6-21 23:16

正文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不管是网剧还是版权剧,“季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制作人在选择项目时的首选,在季播剧看似迎来发展节点的现在,如何才能在创作上不落窠臼?季播剧的商业价值究竟何在?为了探讨这些命题,我们独家专访了曾成功操刀“小七”系列和“麻辣”系列两大季播品牌的制片人何静。


制片人 何静


季播成功案例寥寥无几,“伪季播”剧却横行?


季播剧并不是个陌生的概念,国产剧也曾有过季播成功的案例,比如“乡爱”系列、“爱情公寓”系列和湖南卫视的“神犬”系列等。但这种模式却并未能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开来,近年来,季播网剧的开发愈趋成熟,让季播的商业价值再次凸显出来。但我们也看到,在对季播剧进行尝试的影视剧里,有些剧打着季播的噱头将一部正规体量的剧强行拆分成季播的形式播出,被称为“伪季播”。



最早的一批国产季播剧可以追溯到《还珠格格》《青年包青天》等古装电视剧,万人空巷的观剧盛况曾引领一时潮流。但越往后拍,主创阵容越难聚齐。随后,也涌现出了少数“长寿”的季播品牌,如制作播出4季的《爱情公寓》与《屌丝男士》。但题材相对狭窄,主要集中于情景喜剧或者肥皂剧。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制作播出了9季《乡村爱情》,堪称国内少有的季播剧成功案例:从2006年播出至今,该剧不仅塑造了仅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剧情也能恰到好处地融入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不难看出,近年来的国产剧也在对季播市场进行新一轮的探索。具体表现却稍欠火候:比如,网剧《心理罪》大火,《心理罪2》却难复第一季辉煌,《欢乐颂》第一季收视与口碑爆表,《欢乐颂2》却遭遇了口碑滑铁卢,拖沓的剧情、崩塌的人物设定、乱入的广告等浇灭了剧迷们酝酿了一年的观剧热情。



实际上,像《欢乐颂》这样一开始就计划为季播模式的情况并不常见。常见的情况如正在制作中的《古剑奇谭2》和《孤芳不自赏2》等,均是在第一季成为爆款或是赚得满钵后,片方启动续集进行“重复再利用”,这样做既能够规避风险,又可以节省宣发成本。只不过,续集的故事往往是另起篇章,不像《欢乐颂2》般从故事到人物都与前作无缝对接,故难以称为“季播”。《青云志2》《大唐荣耀2》等IP剧,则属于一次性拍完,再进行分季播出,并不能将其归为季播剧。


季播剧陷入窘境,如何破局?


季播剧之所以难在国内推广开来,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创作,在曾经成功开发出“神犬”系列和“麻辣系列”的何静看来,“首先,就题材而言,需要选择具有延展性的故事;其次,就演员来说,演员片酬一周一个价,季播剧若是过分依赖演员,后期操作可能会饱受困扰;最后,当前我们的创作环境要求大家不能完全效仿美剧的季播模式,与美剧不同的是,国产剧需要先审后播。因此,理性分析中美季播剧的不同,取其精华取其粗糙。


何静


系列剧如何规避审美疲劳,带给观众新鲜感和追剧热情呢?何静进一步补充,“创作者需要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博弈。变就是创新,要不停地为品牌注入新鲜感,带给观众新鲜的观剧体验;不变的就是坚持剧的核心优势,以持续保持观众的忠诚度与粘合度,甚至要让其愈来愈牢固。在创作时,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创作,要无限地贴近观众。最重要的是,不光是针对季播剧,对于所有创作者来说,要始终保持匠人之心,因为品质才是保持观众追剧热情的基础。”


一部优秀的季播剧,除了要具备可供延展的故事、水准一致的品质和持续的创新,还需要与当下时代接轨,何静将这种特质归结为“互动伴随式成长”。互动,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语境之下,在内容、传播、评论等方面都在日益凸显的“网生代”特质;“成长伴随感”,即每一季剧情都与当下的时代接轨,与时俱进的现实感能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产生“故事发生在身边并伴随自己成长的亲切感”。


以《神犬小七》来例,目前,这部系列剧已经规划到第七季,从第一季的“忠诚”到第二季的“护宝”再到第三季的“救援”……这些关键词是“小七”的成长轨迹,也成为了观众一路见证和伴随“小七”长大的历程,再加上“小七”独特的“儿童基因”,让其一直能保持在“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的状态,得以让观众在每一季里都能感受到“成长感”。


季播剧商业价值几何?怎样“收获”才更科学?


季播剧之所以会备受青睐,是因为季播剧一旦建立起品牌,商业价值比单季开发的剧高出太多。何静坦诚,《神犬小七》并不能算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季播剧,但它依然创造出了“萌宠”品牌矩阵,从它的商业轨迹里,我们或可窥见季播剧的商业价值究竟几何。


据何静介绍,《神犬小七》的周边衍生品开发成为常态,诞生了几十类周边产品,而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度的开发形态,“除了电视剧之外,我们还有儿童音乐剧、手游、漫画、网文等继续为‘小七’的粉丝服务,这种较强的延展性和剧情连贯性都会使粉丝对未完待续的萌宠奇缘更加期待。”多种形态的开发,标志着“小七”系列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IP剧,而是有着更为广阔商业前景的市场品牌。



实际上,在对季播剧的价值探寻中,不少季播剧都在沿袭美剧的商业模式:美剧第一季是投入季,要凭借精良的制作在观众和广告商中形成良好印象,打下良好的口碑基础。如果第二季、第三季还能保持相当甚至更高的水准,就会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迎来“收获”季。比如,《权利的游戏》开发到第六季时,超强的品质已经成功为商业价值背书,其单集投资成本甚至能达到2000万美元。


当下国内季播剧商业价值开发最为成熟的剧,应该是前不久刚刚收官的《欢乐颂2》,该剧虽因广告植入饱受争议,但它所获得丰收的商业利润却毋庸置疑。据悉,《欢乐颂2》单条广告最低450万元起,仅靠广告收入就能收回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该剧有至少51家广告植入。照这样计算,《欢乐颂2》仅广告收入就有2亿多元。而另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长寿剧”是《乡村爱情》,先不说其被评估超3亿的市值,单是其造星能力,就令很多剧目只能望其项背了。


正因为季播剧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才导致国内的制作者纷纷“下海”试水。但季播剧对剧品质要求较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环境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国内优秀的制作人才并不缺乏,创作经验也正在持续积累中,再加上资本和平台也越来越理性,如果用心培育,季播剧依然有望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开来。




合作/投稿

微信:1381653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