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小组“『内在力量』研究中心”
由豆瓣用户@杏子心 授权发布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不要无计划地走进那个周末。
周六早上我睡不了太久,想睡个回笼觉补偿自己,但总睡不踏实,迷糊中能听到小区里孩子的玩耍声。
睁开眼,但不起床,周末嘛。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八点半。依次打开微信、豆瓣、小红书、B站,最开始还知道自己是在查看消息,但渐渐地就忘了,等意识到自己是在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的时候,已经十点半。
头昏昏沉沉的,起床洗漱、做早饭,吃完早餐倚到沙发上,已经将近12点。
糟了,周末的四分之一就这样过去了,我还什么都没做。
心里有些难受,看个电影吧,享受一下周末时光。打开视频网站,我关注的插花博主更新了,《断头花怎么做》,好漂亮,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
看完后,紧接着又被另一个视频封面吸引,《狗尾草也可以这么美》,确实美,点开好好欣赏一下——等我缓过神的时候,已经又过去一个多小时,而我正在看“奶牛猫就是神经病”。奶牛猫确实有够神经,但也没那么有趣。我想找一部更有趣的电影来看。
打开一部经典喜剧电影,看了几分钟,没意思,换成悬疑电影,看了不到一半,这节奏太慢啦,又换成惊悚电影。正看着,突然想到这个周末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恐怖电影不太好。那应该看什么呢?要不看电影博主的解说吧,说不定里面有合适的。电影解说的节奏确实快,几分钟讲完一部,夸张的语气和搞笑的文案都很有趣,根本停不下来,去厕所都要带着手机。一阵惊慌涌上心头:我还没好好享受期盼已久的、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宝贵周六就这样接近尾声了。我不想把自己绷得太紧,所以给周末的定义是休息,放慢节奏,享受悠闲时光。但我忘了,悠闲时光也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组成的。如果不做好计划,就很容易像我的周六一样被荒废。也许会有人说,刷手机也是在休息,也属于休闲时光。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悠闲定义,我妈还认为打毛衣是一种休息呢。但我想休闲一定是一件个体有意识的活动,你明确地选择了去做这件事。比如晒太阳,虽然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在晒太阳时你是全身心沉浸其中的,你的感官和主体意识都在“晒太阳”,这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而我则进入了一种半迷失的状态,甚至有这样一种感受:我不是在过周末,而是周末从我身上碾了过去。经过思考,我认为过好周末的关键是:提前做好周末计划。周末的时间完全归自己掌控(我自己的情况),没有其他人的束缚,这是个很有迷惑性的特点。没有他人束缚,也就意味着要自主选择,对自己负责。但其实做选择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娱乐活动如此丰富、信息量严重超载的时代,稍不留神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勾走。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必定被低质的信息洪流淹没,此时我们感觉到的空虚和焦虑都是主体意识在奋力挣扎。你可以计划做任何事,做饭、打扫卫生、看电影、聚会,都可以。如果有特殊情况,计划也可以随之调整。最重要的是:尽量让计划足够清晰,并且为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计划做饭,那就记得提前准备好食材,或者列好清单想好去哪里采购;如果你计划看电影,那就记得先挑选想看的电影,甚至可以先下载下来。这样做一、能提前排除干扰因素,防止计划被阻碍而停滞,这种停滞时刻是我们最容易开始漫无目的刷无趣小视频的时候;二、计划越清晰,完成它的可能性就越大。完成计划,不仅在过程中获得了情绪价值,还能形成正反馈,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感,进而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在脑袋里有个计划就行了,干嘛非要流于形式写下来呢?不单单是记录载体的区别,当想法转化成文字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清晰化、逻辑化的思维处理。当它转化成文字后,就和其他一闪而过、无形无声的想法不同了,它将被我们活出来。完成计划后还可以在后面打勾或者做文字标记,当一个月、一年过去,这些计划就是我们的生活记录。我发现一个很好的隔绝工作日与周末的方式,就是在周五晚上打扫卫生,集中精力去整理,虽然消耗一些力气,但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每次我打扫完房间一看手机,发现才10点,就会感觉:哇,竟然才10点,我竟然做了这么多事,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周六早晨醒来心情也会好,出门买菜做饭,吃完午餐看看剧,或者天气好就出门,一天都会觉得健康又快乐。是的,刷手机等于虚无,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意识也在涣散,而其他的打毛线晒太阳冥想等,起码没有东西把你的意识分散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