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egmentFault思否
SegmentFault (www.sf.gg)开发者社区,是中国年轻开发者喜爱的极客社区,我们为开发者提供最纯粹的技术交流和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猿  ·  41岁DeepMind天才科学家去世:长期受 ... ·  17 小时前  
程序员小灰  ·  清华大学《DeepSeek学习手册》(全5册)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2024: 大模型背景下知识图谱的理性回归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升级到Svelte ... ·  3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做AI代写,彻底爆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egmentFault思否

程序员需要了解的硬核知识之内存

SegmentFault思否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9-10-30 12:10

正文


内容来源:SegmentFault 社区

作者:cxuan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处理数据的设备,而数据的主要存储位置就是磁盘和内存,并且对于程序员来讲,CPU 和内存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两个物理结构,它是你通向高阶程序员很重要的桥梁,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基本的内存知识。


什么是内存


内存 (Memory) 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程序与 CPU 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又被称为主存,其作用是存放 CPU 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交换的数据。


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 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主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 CPU 再将结果传送出来,主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的物理结构

在了解一个事物之前,你首先得先需要见过它,你才会有印象,才会有想要了解的兴趣,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先看一下什么是内存以及它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


内存的内部是由各种 IC 电路组成的,它的种类很庞大,但是其主要分为三种存储器


  • 随机存储器 (RAM) :内存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关闭时,内存中的信息会 丢失。
  • 只读存储器 (ROM ROM 一般只能用于数据的读取,不能写入数据,但是当机器停电时,这些数据不会丢失。
  • 高速缓存 (Cache) Cache 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它分为一级缓存 (L1 Cache) 、二级缓存 (L2 Cache) 、三级缓存 (L3 Cache) 这些数据,它位于内存和 CPU 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 当 CPU 向内存写入数据时,这些数据也会被写入高速缓存中。 当 CPU 需要读取数据时,会直接从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 Cache 中没有,CPU 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内存 IC 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内部也有电源、地址信号、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用于寻址的 IC 引脚来进行数据的读写。 下面是一个虚拟的 IC 引脚示意图



图中 VCC 和 GND 表示电源,A0 - A9 是地址信号的引脚,D0 - D7 表示的是控制信号、RD 和 WR 都是好控制信号,我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将电源连接到 VCC 和 GND 后,就可以对其他引脚传递 0 和 1 的信号,大多数情况下,+5V 表示 1,0V 表示 0。


我们都知道内存是用来存储数据,那么这个内存 IC 中能存储多少数据呢? D0 - D7 表示的是数据信号,也就是说,一次可以输入输出 8 bit = 1 byte 的数据。 A0 - A9 是地址信号共十个,表示可以指定 00000 00000 - 11111 11111 共 2 的 10 次方 = 1024 个地址。 每个地址都会存放 1 byte 的数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内存 IC 的容量就是 1 KB。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512 MB 的内存,这就相当于是 512000 (512 * 1000) 个内存 IC。当然,一台计算机不太可能有这么多个内存 IC ,然而,通常情况下,一个内存 IC 会有更多的引脚,也就能存储更多数据。


内存的读写过程


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内存 IC 对数据的读写过程上来吧! 我们来看一个对内存 IC 进行数据写入和读取的模型



来详细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假设我们要向内存 IC 中写入 1byte 的数据的话,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 首先给 VCC 接通 +5V 的电源,给 GND 接通 0V 的电源,使用 A0 - A9 来指定数据的存储场所,然后再把数据的值输入给 D0 - D7 的数据信号,并把 WR (write) 的值置为 1,执行完这些操作后,即可以向内存 IC 写入数据
  • 读出数据时,只需要通过 A0 - A9 的地址信号指定数据的存储场所,然后再将 RD 的值置为 1 即可。
  • 图中的 RD 和 WR 又被称为控制信号。 其中当WR 和 RD 都为 0 时,无法进行写入和读取操作。


内存的现实模型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内存模型映射成为我们现实世界的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内存的模型很像我们生活的楼房。 在这个楼房中,1 层可以存储一个字节的数据,楼层号就是地址,下面是内存和楼层整合的模型图



我们知道,程序中的数据不仅只有数值,还有数据类型的概念,从内存上来看,就是占用内存大小 (占用楼层数) 的意思。即使物理上强制以 1 个字节为单位来逐一读写数据的内存,在程序中,通过指定其数据类型,也能实现以特定字节数为单位来进行读写。


下面是一个以特定字节数为例来读写指令字节的程序的示例


// 定义变量
char a;
short b;
long c;

// 变量赋值
a = 123;
b = 123;
c = 123;


我们分别声明了三个变量 a,b,c ,并给每个变量赋上了相同的 123,这三个变量表示内存的特定区域。 通过变量,即使不指定物理地址,也可以直接完成读写操作,操作系统会自动为变量分配内存地址。


这三个变量分别表示 1 个字节长度的 char,2 个字节长度的 short,表示 4 个字节的 long。 因此,虽然数据都表示的是 123,但是其存储时所占的内存大小是不一样的。 如下所示



这里的 123 都没有超过每个类型的最大长度,所以 short 和 long 类型为所占用的其他内存空间分配的数值是 0,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低字节序列的方式存储

低字节序列: 将数据低位存储在内存低位地址。

高字节序列: 将数据的高位存储在内存地位的方式称为高字节序列。


内存的使用


指针


指针是 C 语言非常重要的特征,指针也是一种变量,只不过它所表示的不是数据的值,而是内存的地址。 通过使用指针,可以对任意内存地址的数据进行读写。


在了解指针读写的过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如何定义一个指针,和普通的变量不同,在定义指针时,我们通常会在变量名前加一个 * 号。 例如我们可以用指针定义如下的变量


char *d; // char类型的指针 d 定义
short *e; // short类型的指针 e 定义
long *f; // long类型的指针 f 定义


我们以 32 位计算机为例,32 位计算机的内存地址是 4 字节,在这种情况下,指针的长度也是 32 位。 然而,变量  d e f 却代表了不同的字节长度,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些数据表示的是从内存中一次读取的字节数,比如 d e f 的值都为 100,那么使用 char 类型时就能够从内存中读写 1 byte 的数据,使用 short 类型就能够从内存读写 2 字节的数据, 使用 long 就能够读写 4 字节的数据,下面是一个完整的类型字节表



我们可以用图来描述一下这个读写过程



数组是内存的实现


数组是指多个相同的数据类型在内存中连续排列的一种形式。 作为数组元素的各个数据会通过下标编号来区分,这个编号也叫做索引,如此一来,就可以对指定索引的元素进行读写操作。


首先先来认识一下数组,我们还是用 char、short、long 三种元素来定义数组,数组的元素用[value] 扩起来,里面的值代表的是数组的长度,就像下面的定义


char g[100];
short h[100];
long i[100];


数组定义的数据类型,也表示一次能够读写的内存大小,char 、short 、long 分别以 1 、2 、4 个字节为例进行内存的读写。


数组是内存的实现,数组和内存的物理结构完全一致,尤其是在读写1个字节的时候,当字节数超过 1 时,只能通过逐个字节来读取,下面是内存的读写过程



数组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数据结构,我们都知道数组的检索效率是比较快的,至于数组的检索效率为什么这么快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


栈和队列


我们上面提到数组是内存的一种实现,使用数组能够使编程更加高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其他数据结构,通过这些数据结构也可以操作内存的读写。



(stack) 是一种很重要的数据结构,栈采用 LIFO (Last In First Out) 即后入先出的方式对内存进行操作。它就像一个大的收纳箱,你可以往里面放相同类型的东西,比如书,最先放进收纳箱的书在最下面,最后放进收纳箱的书在最上面,如果你想拿书的话, 必须从最上面开始取,否则是无法取出最下面的书籍的。


栈的数据结构就是这样,你把书籍压入收纳箱的操作叫做压入 (push) ,你把书籍从收纳箱取出的操作叫做弹出 (pop) ,它的模型图大概是这样



入栈相当于是增加操作,出栈相当于是删除操作,只不过叫法不一样。 栈和内存不同,它不需要指定元素的地址。 它的大概使用如下


// 压入数据
Push(123);
Push(456);
Push(789);

// 弹出数据
j = Pop();
k = Pop();
l = Pop();


在栈中,LIFO 方式表示栈的数组中所保存的最后面的数据 (Last In) 会被最先读取出来 (First On)



队列


队列和栈很相似但又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队列也不需要指定元素的地址,不同之处在于队列是一种 先入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 的数据结构。 队列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很像是我们去景区排队买票一样,第一个排队的人最先买到票,以此类推,俗话说: 先到先得。 它的使用如下


// 往队列中写入数据
EnQueue(123);
EnQueue(456);
EnQueue(789);

// 从队列中读出数据
m = DeQueue();
n = DeQueue();
o = DeQueue();


向队列中写入数据称为 EnQueue()入列,从队列中读出数据称为DeQueu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