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揭幕者  ·  半导体狂飙原因 ·  12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互联网电商板块走强 ·  13 小时前  
数据宝  ·  传来最新消息,全线飙涨!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他曾被黑帮追杀,为员工出头,网上只有几张照片,如今1300亿,身价超越李彦宏和许家印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4 14:14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胡二伙

  • 来源:商界 (ID:sj998_)

  • 本文为商界记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并请备注好来源、作者和微信公号ID以及商界二维码,侵权必究

不打广告,不引入战略投资,不上市圈钱。

它有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全球的12000多个营业网点,占据全国快递行业的18%,仅次于中国邮政。有人说:给你三年30亿,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2016年,民营快递企业相继上市,谋求资本助力,顺丰也按耐不住了。借壳鼎泰新材,市值达到2040多亿,持股99.90%的王卫身价超过1300亿元,超过李彦宏和许家印。

上市的原动力,或许是迫于直营模式带来的管理压力,或许是顺丰员工高待遇下的人力成本,或许是航空仓储等资金短缺,甚至只是为了给“四通一达”这些先入者一个行业标杆者作用。

王卫把一家几十平米店面的“水货生意”,做到了行业第一的高度,又不断布局产业生态,顺丰接下来何去何从,答案或许只有王卫知道。


顺丰算什么快递公司,不就是一个老鼠会吗?


90年代初期,企业大规模从香港迁移至珠三角地区,香港和广东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

没读过多少书的王卫,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寻找出路。起初他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带点货”。后来东西越来越多,当用拉杆箱子也装不下的时候,王卫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王卫跟父亲借了10万人民币,在香港钵兰街创立了顺丰速运。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店面,6个创始人兼快递员,没有现代化、接货和派件极不规范。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几个人,一台车,就可以去揽生意。

一位顺丰早期的员工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每个人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这样的状态没多久,从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以及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快船的业务,几乎都被王卫承包。

顺丰诞生的香港砵兰街,地处旺角和油麻地旧区。声色犬马,龙蛇混杂,这里被人称为没有香港政府认可的“红灯区”。

早年间,在砵兰街的邻居对他印象深刻,“王卫和顺丰来了之后,一直有货车上上下下拉货,慢慢这里开始有别的物流公司,还有足浴店。”他带旺了整条街。

顺丰所做的生意,其实是在瓜分中国邮政(EMS)的蛋糕,王卫的策略是“割价抢滩”。中国邮政(EMS)一件货收70元,顺丰只收 40元,用低于市场均价30%的价格揽货,顺丰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通过一系列的价格战,顺丰已经局部垄断广深港货运。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作为国企的中铁快运,希望通过铁路打开香港的快件市场,但派去广东谈判的人最终被当地海关婉拒。中铁了解到,顺丰在当地垄断了几乎所有通港业务,即便自己开了这条线,也拿不到足够的货源。

其实,在顺丰发展的早期,很多人对顺丰模式抱有质疑,甚至有同行诋毁:顺丰算什么快递公司,不就是一个老鼠会吗?

因为各地的量太大,除了司机和副驾驶,顺丰运送快件的车里面的座椅被拆得精光,以便塞下更多的物品。按照中国的交通法规定,这种“人货混装”的运输方式不能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行驶,顺丰为此每年作出几百万的交通罚款预算。


他就像维托·柯里昂,一个信佛的教父,一个人性的老板


王卫信佛,当然知道“知恩报恩”的禅理。

2008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或许和自己曾是快递员有关,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网上流传一张顺丰快递员在大雪中吃盒饭的照片,王卫看过张照片及背后的故事,没控制住飙了泪。他用浓重的粤、港口音说,“看着顺丰的孩子冒着雪吃便当,觉得很对不起大家!”

在某年顺丰年度最佳员工颁奖典礼上,一个顺丰快递在派送件途中发生车祸,却坚持等到接手快件的人来了才肯上救护车。王卫当场对着台下上千人,给他深深鞠了一躬。

因为起于草莽,王卫特别江湖仗义,甚至有点兼具绅士和威严的“教父”维托·柯里昂的味道。

比如2016年,在顺丰快递员与一辆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打耳光一事后,王卫罕见发声,在其朋友圈字正言辞,“看这个视频时,我觉得是我在挨打。这不是赔钱和道歉的问题,这是尊严的问题。顺丰一贯教育员工从内心尊重每一个人。如果我在这件事上妥协,如何面对所有的顺丰员工,如何配做顺丰总裁?”

在顺丰内部,还流传着这样一些故事。一位工号为“00002”、从顺丰成立就一直跟在王卫身边的老清洁工,受到了王卫的特殊礼遇。他向这位清洁工承诺:“你在这个公司一天,我就养你一天。”

除此之外,顺丰还有这样一种“潜规则”。许多管理人员或者区部经理,都是从基层的快递员、仓库管理员慢慢提上来的。这些人有一种来自底层的豪爽,在面对媒体时,又因为没有经验而显得腼腆,不知道说什么。

王卫的管理方式可能过于人性化,甚至和现代管理哲学严重相悖。但是换个角度想,顺丰拥有34万员工,要管理好这帮人,王卫只是用了最朴素的管理方式:精神上重视你,物质上不亏待你,让你成为命运共同体,有这样的老板你能不好好干活吗?


他拒绝马云,网上只有几张照片,传言黑社会曾追杀他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开疆拓土的手段。加盟商这种轻资产模式,也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

2010年底,媒体频频曝光“暴力分拣”和“爆仓”事件,折射出加盟制企业的管理短板。

王卫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他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隐患如鲠在喉,王卫不得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搞了一场削藩运动。

但是,在这个“与整个行业为敌”的过程中,王卫遇到了不少挑战。

物流行业鱼龙混杂,就像以前的镖局一样,多少有点黑社会背景。传言王卫在肃清加盟店时,得罪了很多人,甚至江湖传出有人花钱请黑帮追杀王卫。

也许是出于谨慎,王卫极少抛头露面,身边保镖成群。到了2000年,王卫就把顺丰彻底改造成了一家直营快递公司,这个模式在当时的中国只有两家,另一个是国家队中国邮政(EMS)。

顺丰的直营模式,造就了企业的一体化管理。在大家还在疯狂扩张,疯狂拼市场占有率,在疯狂搞价格战的时候,在17年前,他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

其他快递公司需要依托阿里淘宝系,大幅扩大业务量,但顺丰依然在坚持做自己的高端市场,这导致王卫和马云心有隔阂。马云曾两次赴香港约见王卫,均遭后者婉言相拒。

王卫不但不见马云,甚至也和媒体绝缘,创业18年来,从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一位行业报主编多年来一直邀请王卫“来编辑部坐坐,不是采访,就是内部交流”,王卫答应归答应,却从没出现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

即便是一位顺丰的副总或高管,他们都会在采访结束后为难地表示要隐去职务和姓名,理由是:“王卫都如此低调,我们最好不要出来抛头露面。与其这样,不如脚踏实地地干,这样心里踏实。”

闷声发大财,从来不给顺丰做广告,网上能查阅到关于王卫的照片只有三两张,其中一张流传较广的是穿着蓝色衬衣的图片,从左手搭在右手的端庄姿势来看,明显是官方流出以示存在的摆拍照。


入世或者上市,也不能只是为了钱



刚创立顺丰之时,为了获得资金扩张,王卫曾不得不将自己的物业抵押给银行,而且多达9次之多。

民营企业素来贷款较难,王卫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例外。但现实是,想要给顺丰投钱的人,已经排满了珠江流域那么长。

比如说,2004年联邦快递策划进入中国市场,派人接触顺丰并开价50亿人民币,而当时顺丰的年收入不过13亿元。但王卫拒绝了这个报价,并且告诉对方,我有一天一定会超过你。

花旗银行也曾试图投资王卫,甚至愿意付给咨询公司1000万美元的佣金。

不过,顺丰也遇到过因缺钱企业生死攸关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崩溃而破产关门,王卫却说:“战死,好过做俘虏。如果要倒,也要让大家记得,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

而唯一一次融资在2013年,顺丰开始向重资产转型。王卫接受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和中信资本出资80亿元,用来继续巩固并拓展顺丰核心资源,如信息系统、中转环节、航空枢纽、电商和物流仓储设施等。

王卫之所以选择对方,原因竟是“他们不逼着我上市。”

融资并不等于上市,王卫这样解释顺丰不上市的原因,“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不能为了圈钱而上市。这可能就是王卫的“佛理”。


不上市的顺丰,这次是真的缺钱了?



虽然王卫坚持不上市,但快递行业一直是个烧钱的行业,坚持了这么多年,顺丰此次上市,有以下几种原因。

轻资产转型重资产

1993年后的长时间里,顺丰资金一直源于自身盈利和银行借贷。

从加盟模式的轻资产转变为需要飞机、土地、信息系统、仓储和物流设备的重资产,顺丰需要更丰沛的资金。顺丰副总裁王立顺说:“对于这些重资产的掌握,有钱就能发展得快一点,没钱就要落后了。”

顺丰目前拥有30架自有货机以及15架包机,航空货运为顺丰奠定了“快”的江湖地位。有业内人士评论说:“顺丰要维持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高效、安全’的品牌形象,从而继续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而且目标至少是在100架飞机梯队以上。”

据悉,本次交易这笔资金中的大部分,顺丰将砸到买飞机、建机场方面——拟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费用为26.8亿元,中转场建设项目费用为34.7亿元。

王卫也承认,“国外一家企业就有600多架飞机,而中国所有快递企业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架飞机。”这或许能管窥王卫的资本野心。


战略布局,迅速扩张新业务

近年来,王卫带领顺丰涉足多元化领域,其中包括电商、O2O、物流普运和金融等。

但现实情况是顺丰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模式,还处在探索期,而这些业务又实在太烧钱。过去几年,顺丰将速运业务获得的一大部分利润,都砸向了“顺丰优选”和“嘿客”两个不赚钱的部门。

2015年9月30日,顺丰控股决定将这两个业务板块相关公司100%股权分别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转让给顺丰商贸控股,因此,这次借壳上市的资产中,并不包括这两块“赔钱货”。

上市之后,快递可以依托资本的力量,整合市场资源,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形成更大的产业链和闭环。


巩固行业地位

2016年,民营快递扎堆争相上市。中通赴美IPO、圆通借壳大杨创世、申通借壳艾迪西、韵达借壳新海股份,再加上本次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民营快递第一梯队的五大巨头格局已定。

国内五大民营快递,各有优势。顺丰有航空运力的资源优势,并且以服务质量高、管理严格著称。出自浙江桐庐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和韵达),是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网点分布全面,有规模化效应。

大家相继上市,其实与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行业急需洗牌有关。

随着电商崛起,80%的业务来自淘宝,有严重“电商依赖症”的桐庐帮,似乎让定位高端的顺丰压力越来越大。但换个角度看,其他快递企业太过依赖电商,借助资本深挖产业链,反而是顺丰巩固行业地位的机会。


结语


近期,快递行业内负面消息不断,二级市场上对快递类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而顺丰的上市,给行业带来一股清流。

2015年,顺丰的经营收入超过473亿元,是圆通的4倍,申通的6倍,是全中国最能赚钱的快递公司,“吸金能力”令竞争对手望其项背。

对于上市后的盈利能力,顺丰依然显得底气十足。根据顺丰控股利润承诺显示,预计2016年—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同比年增长34.32%、28.44%和24.29%。以2016年为例,申通、圆通在借壳重组公告中承诺的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1亿元,也就是说,顺丰差不多是两家净利润之和。

物流大军就像国家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的流动是国家经济是否健康的晴雨表,有了资本助力的国内快递业,即将展开新一轮海陆空升级战,王卫和他的顺丰能否保住民营快递业的王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希望上市后的王卫不忘初心,依然保护基层顺丰快递员,依然为他们欢呼流泪,依然押好每一次镖。


企业求报道、约采访、内容合作,请加微信:ylenno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商界APP,悦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