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交车怎么越来越难等了? ·  2 天前  
新周刊  ·  最不愿意生娃的韩国人,2024 ... ·  2 天前  
新周刊  ·  广东第三个千亿镇,为何是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我在银行搞“反诈”,被误解的那些年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16 12:00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月亮粟

我是一名从事银行基础工作近二十年的普通员工,外人都觉得银行大门九点才打开,每天就是存存钱、取取钱,再营销大家办点可以盈利的业务,但其实玻璃后面的普通员工,每天有大量的时间都在做与风控相关的基础工作。证件查验、单据审核、印鉴核对、反洗钱筛查、预警复核等等。当然除了这些被动风险,还要拿出一定的精力来与主动风险作斗争,那就是恶意诈骗。

《反诈风暴》剧照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在网点工作几年的年轻员工,电诈这个词我还没有听说过,但是我们的老主管已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声。
那位老主管其实年纪不老,因为是当年中专包分配的毕业生,工龄比我多许多,也有着高于真实年龄的成熟。她个子不高,但眼神里总带着一股坚毅,让人觉得她说出来的事情,没有反驳的余地。
那时候的主管,只管“内勤”,是网点风险防控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至于产品营销,则由一位网点副主任负责。这样责权分开的管理模式,其实对内勤工作很有利,主管可以心无杂念地守住风险底线,不用为“是否给营销任务开口子”而纠结。

主管不仅会给我们这些“新兵”恶补业务操作规章制度,还会给我们灌输各种违规案例的危害。她说,操作失误造成的后果可以弥补,但是主动犯错带来的后果是要搭上一辈子的。她的口头禅就是,“你们不要嫌我唠叨,我就是要你们心里天天有根弦。”

《欢乐颂3》剧照

2007年前后,是很多行业的红利期,银行也尝到了甜头。那几年,我们各方面的业绩都不错,但是随着全辖成绩的提升,上级行的营销考核任务也在水涨船高。取平均数考核偏离度、强制排名,各种考核任务层层加码。我做好了,可是别人做得更好,就像社会上大家的“钱袋子”,满了,还想更满。

主管营销的副主任迫于考核压力,开始对业务动起了“歪心思”。他带着团队走入新建的大学城,走入周边乡镇,拉来了很多“大客户”。
副主任确实拉来了很多业务,但是只拿来了客户的身份证复印件。那个年代身份证还没有全面换芯片版,联网核查系统也无需逐个校验原件。他很兴奋地要求我们加班,给几百人批量开卡、开网银,并且虚存钱到他们卡中再取出来,以完成动账任务。

副主任的兴奋被主管一盆冷水浇灭了——不同意。在主管看来,副主任走街串巷拉来的这些业务,身份证明无法校验真伪,客户本人不在场,开户资料全都是代填,空存空取,哪哪都不合规。副主任气到语无伦次,先是好言相劝,后来举着一厚摞打印纸和开户资料愤然离去。
那几年的考核里,副主任频频“立功”。唯有主管,好像早就看破了这些纷争,安静地做着按部就班的工作。考核红利那几年,网点主任去了上级行做个贷负责人,副主任被提拔成了主任,主管却还是做着主管。表面上看他们每天依然相敬如宾相安无事,但看不到的地方总是有一股劲儿在拧着。
那段时间,主管总是提起一句话,“人起了贪念,任何措施也防不住。”

《草木人间》剧照

2010年后,考核的油水越来越少,主管又及时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拿各种非居民身份证的其它证件办理的业务变多,还有很多人拿着老版压膜的手写身份证来办业务。

因为老版身份证有效期是长期,这类业务我们也不能明确拒绝,但是主管让我们额外要求客户提供辅助证明身份的材料,这就引起了客户的不满。每次营业大厅出现矛盾,主任都会第一时间现身缓和气氛,这本是他的本职工作,却无形中加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这件事早就引起了主管的警觉,但是她无法再次简单地拒绝受理。主管让我按照她的意思起草了一份风险提示,对特殊人群集中办理特殊业务,以及无有效身份证件的,分析虚假开户、账户被冒用、账户被买卖做不法之用的潜在风险。
《巨额来电》剧照

网点直接起草风险提示的情况极其少见,管理最末端的我们往往只是收文和执行单位,并没有发文权。主管用公用邮箱发给了上级风控管理部门,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应。

上级部门很重视我们发现的问题,结合当时社会形势做了更深入的分析,及时发了一篇风险提示传达至各网点,同时报送了再上级部门。这样的风险提示虽然几乎每月都有,但是这一次的,就像一个被我们迟疑已久终于捡起来的石子,扔进河流里,到底是荡起了一点点波纹。

据说当时我们省行的相关部门也看到了这份提示,觉得确实是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联网核查尚存不足的年代,文件制度也确实需要及时修订。借着当时我们换系统和制度更迭的契机,很快更新了操作手册,对需要提供辅助身份证明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类,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也能有风控兜底。

“一举成名”后,主管的话语权明显大了一些,主任对她的“坚持”不再多干涉。只是主管的风控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前途无量》剧照
2013年前后,柜面遇到的各种“主动风险”越来越多。张阿姨接到孩子网络聊天信息说国外急要学费,李伯伯说接到电话,战友在外面的工程款着急垫付定金,王先生掏出远超自己月流水的金额给陌生人汇款,问其原因却像是有难言之隐,甚至连村里的赵大爷也掏出了养老的家底,说儿子在外打工遇到车祸急需用钱。

在柜台待久了,一个紧急情况你会信,两个三个接踵而至,确实就会觉得蹊跷。直到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士满眼着急地来柜台填单,要汇十万块给一个外地账户,却连收款人的名字都写错时,主管忍不住从柜台里走到了大厅外。

内勤主管,很少在营业时间走到大厅里,尤其是因为工作原因。一面玻璃墙就像一道分界线,把内外勤的职责划分开来,各司其职。

主管耐心地跟那位大姐攀谈,了解到是她姐们QQ群推荐的一家理财机构,许诺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收益,但是份额要抢,我们再不抓紧给她汇款,她就抢不到了。

十万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对方是个人账户,这就更可疑了。主管给她讲了很多理财诈骗的例子,试图告诉她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吸收公众存款的权力,也不是所有印到纸上的收益率都值得信任,更何况,她的信息只是来自于网络群。

一个诈骗犯罪的形成,前期已经经过了不法分子的全流程设计和洗脑,一旦走进银行大厅的,其实大多数都已经错过了可以纠偏的时机。受害者表现出的焦急、烦躁是相似的,好像这件事不做,下面会错过很多事情。这样的心理状态,人就像着了魔,听不进去任何劝阻,反而会把你的劝阻当成绊脚石。

《孤注一掷》剧照

主管的话果然没有安抚到她,在向她二次核实收款人信息时,大姐彻底失控了,“收款人对不对不是你们银行能查出来的吗?为什么质问我?你们这是什么服务?我要投诉你们!”

整个大厅的人都看向她,大姐觉得恼怒又羞愧,夺门而出。我们本以为终于劝阻了一起即将发生的诈骗行为,没想到后续没有那么简单。

当天,我们网点就成功收到一笔电话投诉,本以为大姐只是说说气话,没想到说到做到。对于我们这种服务行业,投诉是纳入考核的硬指标,而对于分解到基层的考核指标,一个有效投诉对于一个网点就是致命的打击。

主任坐不住了,从客户系统里查到大姐开户时预留的电话,联系不到人。主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并不想就此低头。他跟主任商量,先从系统里填写投诉的仲裁意见反馈上去,看看是否能给予考核免除。

但是投诉的仲裁流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几十字的文本框根本写不下我们试图解释的全过程,逐级上报后客服中心也没能成功换来大姐的原谅。无奈之下,主任又从系统里查到大姐的家庭住址,买了水果拉着主管一起登门道歉。

大局面前,主管到底低了头。据说那天下班后,他们在对方家里待到很晚,但是主管没再讲一句话。主任说,主管在客户家里,深深地给对方鞠了九十度的躬,对方才答应把投诉撤回。至于那笔汇款最终又去别的网点汇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从那以后,主管没有再主动走出过柜台的大门。

《理想之城》剧照

这件事不久,上级行风控部门主动找到我们网点,点名让主管协助整理一本风险防控手册,这本是一次她既擅长又热衷的工作,她却以日常授权岗无人接替为由,推荐我去。那次赔礼道歉之后,主管就像泄了气,眼里的英气没有了,总是低垂着眼皮盯着要授权的业务,很少与人有眼神交流。

来到上级行的我,不仅带着主管详细的嘱托,还带了一份电子版“宝典”,那是她日积月累整理的“反诈”手册,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反诈这个词。

除了临柜常见到的一些虚假证件开户、假存单、票据等等常规案例,被她放在第一类的,就是虚假信息汇款诈骗,可见上次的事情,她思考了很多。在案例里,我还看到了非法购买银行卡等个人账户的类型,这比贯穿全国的“断卡”行动还早了好多年。

当然她的整理没有官方的那么专业,很多更像是她自己的一种工作笔记和随想。但是在这个文档里,我看到了一个“民间”反诈人的职业嗅觉,也看到了一名普通银行基层员工的职业责任感。这种遇事多看一眼,凡事多问一句,“时时放心不下”的职业敏感,可能就是当下国家提出的“反诈看门人”的素养。

《欢乐颂3》剧照

在上级行整理《手册》的过程中,主管给我打过一个很长的电话,提到了那次投诉事件中她反思到的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收集案例过程中,涉嫌诈骗的操作往往带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银行网点作为面对面交流的一个场所,我们可以从客户的言语、眼神、动作中发现诸多端倪,但是离开网点,我们单从业务审核上如何发现问题就不好总结。

着急买理财的大姐除了被害人普遍存在的特点,还表现出一个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就是收款账户为外地陌生账户,这样的线索是可以通过不亲临现场就筛选出来的,而这类线索恰恰是管理行更需要的。

经过讨论,我们总结出了“异地账户”的特征画像,重新开辟了一条反诈路线。在当下看来理所当然的线索,却经过了我们漫长的摸索。当我们以为反诈终于要开始步入正轨时,很多我过去没有想过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牵头做《手册》的部门领导说,账户不归他们部门管,我们不能随便写涉及其它部门的案例,这样显得别的条线工作有纰漏。这个思路一出,不仅这一条线索,还有很多线索都牵扯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一下子进入了死胡同。

那次工作进行了三个月后,我回到了原网点。虽然里面大量的智慧都来自于我的老主管,但是印刷出来的手册扉页上却无法写上她的名字。更让人遗憾的是,很多我们小组讨论出的经典案例,并没有在最终版被采纳进去,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部门矛盾。
主管再次推荐了我。她说,我比她起点高,又是学的信息专业,去管理行做模型,对我个人发展也很有利。这一次“出征”,我也成长为了网点的一名业务骨干,贴身随行的不仅是主管传承给我的经验,还有我自己的一份“宝典”。

上次抽调工作后,给我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视角。金融行业有着庞大的数据源,但是相比反诈,我们面临的更大风险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客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便是内部人员,项目组成员,也无法简单取到理想的数据源。
我们一次次打请示,一次次写报告,但是每个模型的验证都需要一次巨大的数据源,频繁的数据申请本身就是一个风险事件。科技部门最后无奈给我们申请了一个数据系统的测试用户,本以为终于可以大干一番的我们再次受到了打击。验证平台看到的数据都是经过脱敏的,就是涉及客户隐私的卡号、身份证号全都做了部分隐藏!

《你安全吗》剧照

就在这样磕磕绊绊的两年里,项目组还是陆续做出了几十个模型。我们一个网点一个网点地小范围验证,尽量做到既保证正常业务的进行,又能不断优化数据的准确率。毕竟从整体经营来看,百分之九十九的客户都是正常客户,我们无法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去做一个不一定能成功的实验。
但这一切阵痛,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电信诈骗的整治力度,警银“握手”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从数据模型工作开始,我被彻底留在了管理行,如老主管所说,我有了新的“发展”。反诈终于成了一件全民在做的大事情,她也终于结束了“孤注一掷”的职业生涯。

据说,我们原网点的主任因为信贷不良和资料造假问题后来受了处分,降级为其它网点的普通员工。而我的“反诈斗士”老主管,依然日复一日地在几个网点间轮岗做内勤主管。听说每年开学时期,她都会劝着新网点主任一起,印制各种反诈手册,进驻大学城各个校园进行宣传,顺便还会营销我们的新产品新业务。

银行服务要“升温”,风控要“降火”,这确实是很难权衡的一件事情。但是好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一些奋不顾身的战士,不被周遭欲望所诱惑,专心地做着他们既擅长又热衷的事情。

早高峰上班路上,听到车里的广播在做公益宣传:八个“凡是”的,必是诈骗。我心里不禁一叹,其实这样的“凡是”口诀根本枚举不完,我们只需在心里默默反思一下:凡是动了贪念的,必会承担后果。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乔木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