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晒持仓票卖点、交割单,透露大游资都赚麻了! ·  21 小时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洪灝:人声鼎沸 ·  昨天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3 天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3 天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3 天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3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生活不易,转移家庭风险后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关于保险,我有10条诚恳的建议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8-11-14 20:55

正文

1

最重要的第一条建议,也是后面建议的基础:


什么是保险?



重点已经标出:保险的本质是花钱消费,买合同保障。


由此,我们引出买保险的原则:保险是消费买保障,不是投资。让保险归保险,让投资归投资。


2

因此我们不建议购买储蓄型/分红型/返还型保险。因为这些都带有投资的成分。


并且,从数字上我也能告诉你返还型保险有多坑。


微保之前内测过一款返还型重疾「康护一生」。30岁男性,45万保额,保到70岁,20年交,每年的保费是13095元。


换成另一款消费型重疾「康乐一生B」。除了满期不返保额外,其他保障和康护一生基本一致,而它每年的保费只要5246元。


足足差了7849元。


消费型重疾每年省下来的保费,买个3.45%的理财产品,到70岁的时候就能赚到45万。


3.45%,对咱们来说太简单了。


所以, 我们只买消费型保险


3

仍然基于第一条忠告,保险的本质是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即使保险公司破产了,合同还是生效的,有保险会兜底,有接手的其他保险公司兜底。没有公司会排斥保单,因为保单每年都会产生保费。


这是一个严格监管的行业,有多种救助措施,破产也需要银保监会同意,实在不必担心。


自然地,保险公司有大有小。但大公司有品牌溢价,很多大公司的保险性价比并不高。


但大公司理赔更容易啊,可能你会这么想。


又错了!再次回到保险的本质,是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赔不赔,保险公司决定不了,全部以合同为准。 能不能赔,怎么赔,合同都有明确条款。


保险公司只会看你是否符合理赔标准。这个所谓的标准,跟合同条款、医学法律指引有关。


好公司不等于好保险产品。大公司都有溢价,性价比很难尽如人意。


4

线上买保险理赔不难。


线上买和线下买,买的都是保险合同,没有任何区别。这份合同是你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契约,与渠道无关。


同样纸质合同和电子合同没有任何区别。


什么时候理赔会难呢?


没做好健康告知,不满足保险合同的要求。


而线下卖保险,销售意味很浓,没有做到充分健康告知的情况比较普遍。


网销保险有很多辅助工具,比如「预核保」、「智能核保」都能帮住投保人做到充分、高效的健康告知。


建议投保之前仔细阅读三个部分:


  • 健康告知—哪些情况不能买?

  • 保障责任—这份保险保什么?

  • 免责条款—哪些情况不会赔?


很多时候大家所谓的理赔难,都是自己预期不对而已。


5

完整的保险配置应该是4+1,即:


4样必配的险种:医保、医疗险、长期重疾险、意外险


1样选配的险种:定期寿险


具体逻辑如下图:



6

换个角度,保险的另一个本质是:


用金融手段对冲人生中的风险,花钱把她们转移给保险公司。


这些风险包括:



我们倡导用负面清单的做法过好这一生。对应的,人生负面清单包括:


高息理财、犹豫买房、存款创业、醉心炒股、 大病一场 突遇意外 、遇人不淑、中年离异、子女败家、老人瞎作


保险主要是用来对冲大病一场、突遇意外这两项「不可控风险」。


想活得好可真费劲...


7

从风险的角度看待家庭成员:



总有人强调家庭成员的投保顺序,但事实是:


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发生风险都不可能不管。


小组在这件事儿上的态度是,没有顺序,都得保。


具体到险种,父母4+1,老人和小孩都是4。


此外,小组会重点关注家庭经济支柱的重疾和定期寿保额。


8

保险并非一次到位的消费,需要不断优化。


优化包括:优化保额、优化保障时间、优化赔付次数、根据自己情况优化特定疾病等等。


其中小组最看重保额。 可以说,保险买的就是保额。


如果保额不足,要先优化它,因为我们最应防御的是当下和近期的风险,而非70岁之后的风险。


对个体而言,好保险有两个定义:首先要因人而异,其次要在保费预算内实现最优。


9

买保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产品好不好,我们习惯用「表格」来对比各种保险的性价比,一目了然。


但投保人能不能买,就要费劲很多。


影响我们投保的限制主要是三种:

  • 年龄

  • 身体

  • 职业


如前面第4条所说,理赔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健康告知。


要确定自己能否通过健康告知,就要做核保。


关于核保,小组给过几个实用的建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