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會學會社  ·  术数中国:我们如何解释和理解“风水” | 荐书 ·  2 天前  
社會學會社  ·  术数中国:我们如何解释和理解“风水” | 荐书 ·  2 天前  
墨香中华  ·  西泠印社藏印选录,绝对罕见! ·  2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做人,记人好,念人恩! ·  5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做人,记人好,念人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清明的核心是心清静——清明的词义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5 20:41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甲辰月 壬午日


 

1.质象的神志清醒明白,神志清晰,神态清明,心清意明。神清气爽,气清精明。清神静心,顺应自然,恪守天道规律中信、智、礼三德的度、数、信。心清意明真无为,心浊意昧皆妄为。


2.物相的清澈而明朗,月色清明,潭水清明透亮,天清地明。


3.治事的度、数、信具备,政治上有法度有条理,不混乱,清明的法制,古人是这样形容的。意识形态治理清明,说明恰到好处。


4.动态事物的气质,形容声音的清朗,清脆、圆润、明亮;形容乐器的鼓角清明,吹出来的声音、敲击的声音,有一种清明的效果和效应。


 

清明的核心,是心清静,少私而寡欲,前六识执中,得一守一。所以,对于清明,我们首先要以对应身国内的认知为前提、为根本,牢牢地把握住“内取诸身,外用之物”,才是真正把握住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清明还特指金精,《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另外,清明还有冷肃之意,《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形容早上或傍晚太阳余晖之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太平经圣君秘旨》中指出了清明与守一法之间的关系:“守一明法,明有正青。青而清明者,少阳之明也。”《太平经合校》也指出:“守一明之法,长寿之根也。万神可祖,出光明之门。守一精明之时,若火始生时,急守之勿失。始正赤,终正白,久久正青。洞明绝远复远,还以治一,内无不明也。百病除去,守之无懈,可谓万岁之术也。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此第一善得天之寿也。安居闲处,万世无失。”


这些内容,都是谈论精明之光,在我们心意清净清明的状态下,达到身清静、意清静和心清静这三清净,眼、耳、鼻、舌、身都处在清静的状态下产生光中的一种清明。


 

“始正赤,终正白,久久正青”,这种光开始可能是红色的,但最终五行相替必然成为正白色,再坚持下去就会出现正青色。“洞明绝远弗远”,就能够洞穿,清楚明白,没有距离,可以打破空间的制约,达到极远的地方。“还以治一”,能够引领我们归到一,指导我们如何持守住一。“内无不明也。百病除去,守之无懈,可谓万岁之术也”,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境就可以达到没有不被这个明亮照耀之处,而出现清明透彻的状态。百病都能够被清除掉。如果能够守住这个清明状态,毫不松懈,那也就是一个长寿的方法和技术。“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明,既指太阳当中的明亮,同样也是形容这个光,也就是我们生命之光的状态。


 

这两段经文揭示的都是我们性光的清明。通过心的清净和意识的无浊,以及六欲淡化,我私、我执、私心处在一种低阈值的状态之后,所出现的性光之清才能够使我们真正地明!我们要能把握住其中的根本,那么,对于守一法的修持就必定会进入一种理想的境地之中。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古清明的度数信

牡丹开时 春盛装——古清明物候

晨动养阳,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古清明的正善治养生

智者得以志远,缅怀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古清明(雨水)民俗

中心不定(身中清)则外物不清——“清”的字源与字义

人者莫明于性与慧——“明”的字源与字义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