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通知!考试时间定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终于官宣!成都多场大型演唱会定档!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即将上线!成都5000万消费券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管他鸟事

王开东  · 公众号  ·  · 2024-06-12 00:01

正文

参加家庭教育大讲堂。著名家教专家鹿先生主讲《父爱的力量》,我担任对话嘉宾。

《父爱的力量》是第二讲,第一讲是《发现母亲》,第三讲是《隔代教育的忧思》……

这是一个课程化的运作,争取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至少引发家长的关注和思考。

我之所以对这个活动非常关注,是因为我知道这个项目背后的价值。

我曾经提过两个著名的论断:第一个是“家长是素质教育最大的天敌”;第二个论断是“一群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前者代表今天的现状,后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我只在有限的几个家长身上看到过,但令我终身难忘。

鹿先生的演讲很精彩,譬如爸爸和女儿如何约会,譬如稳固优美的婚姻模式为“一男一女一夫一妇一心一意一生一世”,譬如爸爸要做家庭的领导者,都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

演讲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嘉宾对话,并接受现场家长的提问。

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家长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孩子今年四年级了,老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请问嘉宾怎么办?

一个小学的女嘉宾回答了这个问题,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您到孩子的房间里去,看见他的书桌特别乱,请问您怎么办?

家长回答,我一定让孩子自己整理,我在旁边看着,一直到他整理好为止。

老师说,这就是一般家长容易犯的错误。这个时候,对孩子而言,就算他知道错了,但家长扮演一个监督者和批评者的角色,对孩子纠正缺点没有什么帮助。

那么正确的做法呢?

女教师说,您应该夸张一点说:“哇,你桌子上的东西好多啊!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先看桌子30秒钟,然后背对着桌子,每个人轮流说出桌子上的一样东西,谁最终说不出来,谁就输了,好不好?”

于是爸爸和孩子一直轮流说,在说的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到自己桌子的东西多而杂乱,在一个亲子的游戏中,孩子意识到了问题。

而且30秒钟的观察,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一次次回想又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输赢并不重要,最后爸爸和孩子一起整理好书桌。这个不好的事情,几乎就成了一个课程。

我们几个爸爸交换了一下脸色,作为爸爸,我们可能不习惯这样做,那是妈妈做事的方式。

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差别确实很大。

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母性之爱,也需要父性之爱。但这两种爱不能混淆。

弗洛姆说:“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是大地,是海洋。母爱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为之付出努力。无条件的母爱也是成人内心隐密的渴望。”母性之爱带给孩子的是,温暖、安全、信任和梦想。

父性之爱则不然。它“代表了人类生存的另一个环境:即思想的世界,人类所创造的由法律、秩序和冲突构成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为孩子指出通向人类社会之路的引路者。”父性之爱给孩子的是,规则、纪律和引领。

比如在这件事的处理中,父亲当然可以示范引领孩子如何整理书桌。但更重要的是,他会告诉孩子书桌的功能,然后给孩子制定书桌的规则和纪律,这就是爸爸和妈妈的不同。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的混淆,对孩子的性别意识,以及健康成长都有一定的危害,不可不察。

家长表示感谢之后,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让全场大吃一惊。

这个家长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儿子经常在班级对男生说脏话,污言秽语,老师找到家里来了,让我们也很吃惊,因为在家里孩子从来不会这样。

还有就是孩子经常当着女生的面露出“小鸟”,把别的孩子吓坏了,也引起很多家长的不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非常非常震惊,孩子就在现场,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做?况且还有现场直播,场外还有数千家长在观看。

问题孩子的背后,首先是家长出现了问题。这正是我们推动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下课之后,我赶紧告诉工作人员,能否把那一段掐掉,而且启动对那个孩子的跟踪保护预案。

这就是家教的严峻性。所以我非常感动,苏州 把家庭教育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可谓高瞻远瞩,值得点赞。历史不一定能够记得苏州教育的辉煌,但一定会记得苏州家庭教育的温馨。

苏州家庭教育,组织专家编写十多本读本,购买微视频,全部免费发放,几十万家庭受益,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其最大的价值是要从根子上解决教育问题。一旦家长成长起来了,一群好家长就是一所所好学校,他们又会反过来倒逼学校教育,家校会形成有效合力,很多教育的顽疾会迎刃而解。

还是回到这个孩子乱说脏话。还常常当着众人面,掏出小“鸟”,他意欲何为?

教育无“鸟”事。我们必须关注这样的现象。

关于掏鸟,我先是想起来了一件公案。

前几年,湖南一家幼师学校惊爆“摸鸟门”事件。

据悉,湖南这个幼师班级,全班只有一位男生,其余的全部是女生,这位男生平常害羞,毕业时尚未恋爱。在毕业晚会过后,该男生被女生邀请去唱歌。

在和某女生对唱的过程中,女生问他作为班内唯一男生,被女生所包围,有何心理感受。该男生回答说:“别的都没什么,就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感到心里不爽。”

和他一起唱歌的女生随即起哄说:“那我们今天让你爽一下好不好?”别的女生也一哄而上,将该男生的裤子脱下,争先恐后的摸了他的小鸟……

摸鸟门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哗然,认为这些孩子将来如何去做老师?友邦人士也是忧心忡忡,认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我其实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这是在毕业那个特定时间里。这个时间极其敏感,它和青春和热血有关,而且喝了酒,所以闹一闹,可以理解,只是苦了那个男生,但也许他真的很爽呢。我们局外人不得而知。

毕业前,是在一起。毕业之后,就是天涯。尽管我们总是说,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总会见面的,但常常一别之后,就是一辈子。所以,毕业那天,闹一闹,没什么大不了的。想一想,那个男孩不是三年都没有恋爱吗?整个班级风气很好的。吃瓜的群众急什么。

还是回到这个男生的身上。嘉宾们都做了一些解释。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捞到讲话的机会。但我真的想讲。

如果是我,我会有这样几个判断。

首先这肯定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更不是孩子耍流氓,而只是孩子的心理问题。

其次,这个孩子的成绩不会太好,甚至很不好。从家长所说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很容易得到验证。

第三,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待见,缺乏关注。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在校园里的状况就是如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