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善与恶的转换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正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波德莱尔就曾在《私人日记》中写过:“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同时具有两种祈求:一种向往上帝,另一种向往撒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和道德,来对我们的行为加以约束。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逾越道德,僭越法律,他会做出什么事呢?《罪与罚》这本书想要探讨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小说描述了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可以充当社会的审判官,决定他人的生死,于是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当铺老板娘。他试图说服自己杀死的是一个社会害虫,是为了崇高的理想所做出的伟大努力,但他却不能平复自己的良心。后来在妓女索尼娅的感召下,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获得了灵魂的救赎。这本书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部文学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被公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最好的两个俄罗斯作家之一,另一个是托尔斯泰。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广度的话,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与天才之处在于,他总是能够精准而细腻地刻画出人类心灵的复杂和深奥。正如木心在评价他时所提到的:“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接下来,兹心就带大家开始这场认识人性、了解自己的心灵之旅。“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 这是文学家阿尔贝·加缪说过的话,也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悲剧写照。他是个本性善良的年轻人,他会毫不犹豫拿出仅有的生活费来帮助穷困的人,也会奋不顾身地从火海中救出幼儿,哪怕自己被烧伤。他家境贫穷,靠母亲微薄的养老金和妹妹做家教的收入维持生计,但还是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从法律系辍学。而放高利贷的老板娘阿廖娜却家财万贯,还对穷人极尽压榨,收取高额利息。面对这种黑暗的现实,郁郁寡欢的他萌生出一个疯狂的念头。这个念头源于他坚信的一套理论。他认为人可以分为“非凡的人”和“平凡的人”两类,非凡的人有权利逾越法律与道德,只要是出于崇高的理想,哪怕杀人也可以被原谅,而平凡的人只是“一种为了繁殖而存在的材料”,他们的生命如蝼蚁一样没有价值。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看来,阿廖娜不仅平凡而且可恶,杀掉这样一个对社会毫无益处的人,就是拯救了成百个家庭,可以赎回四十桩罪。然而不幸的是,在杀死阿廖娜的时候,因为被阿廖娜的妹妹撞见,为了灭口他也将这个无辜善良的老实人一起杀死。目的的美好无法掩盖手段的罪恶,如果觉得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那样所造成的伤害其实与出自恶意的行为没什么两样。罗翔老师也说:法律只是对人的最低的道德要求。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也是说,任何践踏法律法规的行为,无论包装的多么富丽堂皇,也是卑劣且违背做人底线的。兹心也觉得,无论是出于怎样正义的目的,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因为只有正义的手段才能达成正义的目的。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泛滥的正义,缺的是有原则的善良和正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希望我们都做一个正义的人,同时也不盲目,不冲动,能够克制并且理智地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一个人可以逃避法律的惩罚,却逃不开良心的谴责。因为法律的惩罚只施加于身体,而良心的惩罚会跟随一辈子。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试图说服自己,他所做的事是对的,但杀了人的事实却时时在折磨着他。走在路上,他总感觉周围的人都在看他,如芒在背。他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病倒,清醒过来时首先担心的是自己在昏迷中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他越是惧怕袒露自我,就变得越是封闭。即使当阔别三年的母亲和妹妹从家乡赶来看他时,他也没有丝毫欣喜,反而变得更加痛苦,甚至在见面时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就昏倒在地板上。其实警察并没有拿到确切的证据,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痛苦主要来自他的良知。事实上,冷静下来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为。他杀死了阿廖娜,也拿走了她的钱袋,他的理由是想用这笔钱让自己生活好起来,能够完成学业,将来可以用自己的所学造福更多人。但他发现自己也无法证明,这么做究竟是出于崇高的理想,还是出自个人的私欲。兹心以前认为,一个犯罪的人所受到的惩罚就是刑罚,所以能够逃脱司法制裁就是逃脱了惩罚。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惩罚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的良知。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正直,清正廉明,当他举荐过的一位朋友王密深夜送来十斤黄金时,杨震拒不接受,王密说没有人会知道,杨震立刻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良知存于心头,就如一轮命运挂在头顶,无时无刻不在监督我们。违背了良心,就算没有人知道,也会终日惴[zhuì]惴不安。兹心觉得,人生在世,不求事事尽如人意,能够做到无愧我心足矣。在人生暮年回首过往时,能拥有一份心安,便是此生最大的财富。最终令拉斯科尔尼科夫敞开心扉,坦承自己的错误的,是一个名叫索尼娅的妓女。索尼娅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年纪轻轻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靠做妓女来供养家人。她完全可以像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抱怨命运,痛恨社会,但她的内心却如天使一样纯洁善良,即使父亲沉迷酒精不务正业,即使继母凶恶地对待她,她也心甘情愿地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家付出。索尼娅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也令他终于打开了封闭的心,承认了自己犯下的罪行。索尼娅在听完他的倾诉后,没有指责,也没有评判,而是用一个拥抱慰藉了拉斯科尔尼科夫饱受折磨的心。她劝他去自首,并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服苦役。在索尼娅的规劝下,拉斯科尔尼科夫走进了警察局,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被判服二级苦役八年,流放西伯利亚。索尼娅也来到西伯利亚靠做裁缝为生,一有时间就去探望拉斯科尔尼科夫,还和其他的苦役犯们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他们都委托索尼娅帮他们给家里写信,他们的家属来了也都找索尼娅。索尼娅的博爱与善良,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将拉斯科尔尼科夫从灵魂的暗夜中拯救出来,让他有了重新拥抱生活的勇气。罗翔老师曾说,《罪与罚》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学习爱人。这种爱不只是局限于爱情、亲情的爱,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所有人的体谅、宽恕和关爱。在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里,冉·阿让也是一个经受苦难的洗礼,仍怀有纯洁善良之心的人。他 17 岁时为了让姐姐的七个孩子免于饥饿,偷了一块面包,因此坐了 19 年牢。出狱后,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是慈悲的主教米利埃帮助了他,给了他尊重和宽恕,他也从此洗心革面,在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后,他乐善好施,救助孤寡,倾尽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兹心觉得,不管社会多么不公,生活多么艰难,爱和善良始终会在黑暗中熠熠闪光,拯救苦难。爱是平淡生活里的奇迹,也是我们安放灵魂最好的归宿。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们需要的不是用思辨替代生活,用评判决定他人的价值,而是从自身做起,学会慈悲,学会爱,主动对生命担负起美善的责任。《罪与罚》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因为一种对人生不切实际的空想,无辜的人不幸丧命, 天真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代价。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即使人性苍凉,人生充满苦难,生活里也始终藏着一份美 好。这场围绕着罪与罚、善与恶的深刻探讨让我们看到,人性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生活也远 比抽象的理论更博大。 生而为人,难免会犯下过错,甚至误入歧途,但有过则改便是成长,只要能接纳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那么人生就没有白走的路。毕竟,每个人都需要穿越人生的种种痛苦的淬 炼,才可能拥有灵魂的纯粹与美善。 我们可能也曾像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在理想主义的光环里迷失了自我,在面对人世的苦难与不公时丢失了本心。 当走过漫漫人生长路之后,我们也终将如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向内觉察,学会自省,成 长为一个无愧于心、无愧于爱的人。 *解读:无尽夏,新书远行·西藏已上市,生活是一壶琐碎,内心要有一片海。*朗诵:素颜如水,幼儿教师,心甘情愿在美食的坑里沦陷。一说平台签约主播,喜马拉雅电台:素颜如水向左or向右,微信号mzyeyxp。▼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