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孙氏常识
热衷于高中政治教材理论与高考研究,对价值量、货币、供求曲线、矛盾观等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先后指正过2005年以来的三十几道高考试题存在的错误,自诩“高中政治打假第一人”、“我改变了高考”,小目标是成为一名“为学术界做出了一点贡献”的高中教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安街知事  ·  重要预告!后天早上10点见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现场画面!部队穿越哀牢山 ·  2 天前  
终极较量  ·  中国“悄然”反制美国的打压,明智! ·  1 周前  
半月谈  ·  这些游客的心声,值得文旅部门认真对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孙氏常识

新事物=新生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教辅的荒谬令人担忧

孙氏常识  · 公众号  ·  · 2024-10-16 21:47

正文

新事物=新生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教辅的荒谬令人堪忧

今天,有老师微信问笔者“新生事物与新事物的区别”,笔者的回复是:新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该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不认同教辅资料上把二者当成两个概念的说法,他发给笔者一本教辅资料上的截图:

在上面的教辅资料的截图中,模拟题的题支是“新生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教辅编者认为这个题支说法错误,教辅编者的解析是:

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说法错误。”

“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这应该是让人惊掉下巴的一句外行话!!!

是的,我们的教材中只有“新事物”而没有“新生事物”,但这也不是“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的理由啊!笔者猜测,应该是教辅编者在我们的教材上只看到“新事物”,没有看到“新生事物”,就武断地认为“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的结论,并把自己的这个理解写进了教辅。

在很多哲学著述中,“新事物”与“新生事物”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只是我们的教材中没有使用“新生事物”这个词语而已。

下面是姚定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8月出版)第90页的截图:

可见,在该书中,“新事物”与“新生事物”同时使用,就是当成同一个概念使用的。

再如,布和,连自昕,贾贵生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9月出版)一书,“新事物”与“新生事物”交替使用,下面是该书71页的截图:

还有,马凤强孔庆文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月出版),在该书中,“新事物”与“新生事物”两个词语,也是交替使用的,下面是该书第67页的截图:

上面的三本哲学著述都是高校教材,三本教材上的“新事物”与“新生事物”两个词语表达的都是同一概念,应该可以说明,在我国的哲学著述中(笔者还可以例举多本高校哲学教材),“新事物”与“新生事物”两个词语表达的是用一个概念,教辅资料认为二者不是一个概念,“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教辅作者会出现如此荒谬的错误?

笔者推测,教辅作者出错的原因是可能是把“新生事物”等同于“新出现的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是根据该事物是否是新出现的,而是看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正确的说法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生)事物”。

本文的表达的意思,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新事物=新生事物≠新出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