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这才是用DeepSeek做PPT的正确姿势,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橙色的PPT怎么做得高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没忍住,我买了苹果新款iMac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1-05-31 19:59

正文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自己会买这款产品: 24 英寸搭载 M1 芯片的 iMac。

第一,我看了测评视频,虽然颜色很多很绚丽,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老款的黑白配色,那样显得更高级;而且大家都在吐槽的「大下巴」,确实看起来有点别扭。

左:老款 右:新款

第二,平时在家办公,基本上用 iPad 就能搞定,也就是简单地写写文稿、画个画什么的。如果实在要做复杂点的PPT,或者使用 Photoshop ,那就背上笔记本电脑回家。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买个台式电脑呢?


直到——某天晚上,在商场上不经意间进入了一家苹果授权专卖店,然后在新款 iMac 前停留了一下,我沦陷了。

怎么说呢?

颜色上,正面的白色,在视频里看就是简单的白,但是真正地看到实体,才发现原来上面有一层玻璃,于是,这个质感瞬间就变得很清新脱俗。而大家吐槽比较多的下巴,在 24 英寸的大屏幕面前,反而不会过多在意。

功能上,在体验时,旁边的小姐姐跟我介绍说了很多,直到出现了一句「可以下载 iOS 和 iPadOS 的应用」时,一个需求马上就浮现了!

我赶紧搜索了一下「得到」和「微信读书」,有!这意味着,我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方便地看书和听课了!而且,这么大的屏幕,页面也更大,所以,速读也更快——毕竟,阻碍速读的一个原因,就是纸张大小嘛。

两个障碍都破掉后,我试探性地问了一下:那有现货吗?

本来以为没有,因为测评视频都说官网已经要半个月后才能收到货了。但是答案却是:有,不过现场只有银色的,其他颜色要调货。

这时候,我采取了战略性的延迟战术:加了销售的微信,说明天决定,微信联系。

当天晚上回到家后,我就一直在 B 站上回看各路测评视频,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冲动,当晚做梦都梦到了提货。

第二天,下单了 512GB 的绿色版。

↑ 就是这一款

拿回家用了几天以后,只有一个字: 爽。

第一个爽是速度快。

M1 芯片确实快:开机10多秒搞定,应用打开经常都是「刷」一下突然出现,基本不用怎么等。

第二个爽是屏幕大。

24寸屏幕真心大,4.5K的分辨率显示细腻,唯一的坏处就是回到公司看到其他没这么高清的屏幕,还真心有点不适应。

第三个爽是学习/工作更方便。

因为 iOS 和 iPadOS 的应用可以下载安装和使用,所以很多场景都变得非常地自然。

比如,看「得到」的课程,直接左边打开,右边做笔记,再开一个浏览器,遇到不懂的概念直接搜索。

左:得到 右:Drafts

比如,在「微信读书」里看电子书,因为屏幕大,展示的页面多,浏览的速度也加速了。

左:微信读书 右:Drafts

也就是说,在家学习突然变得更方便了!

工作上,因为有时候仍然避免不了在家做 PPT ,而现在有了台式机,再也不用背电脑回家了。

你肯定会问了:曹将,那你的 iPad 呢?现在是不是多余了?

现在在家,iPad 基本就是定位于手写板,配色 Mac 使用效果还挺不错的。比如在做视觉笔记时, iMac 上显示完整版笔记, iPad 上则打开 GoodNotes 、对照着笔记进行绘制。而在之前,则需要在 iPad 的不同应用间切换。

↑ iMac与iPad配合

而外出的时候,iPad 则更多扮演输入角色。比如去听课,就用它做全程的文字记录。

↑用 iPad 记录

我是尾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有很多理由似乎站不住脚:那些被解决的痛点,似乎一直都可以找到替代方案。比如,其实我也可以在 iPad 上通过分配,达成一边看视频一边做笔记的目标。

那么, iMac 真正带来的增量是什么?

是这个 24 英寸的屏幕。

因为它足够大,所以看任何媒介的内容都很轻松;因为它足够高清,所以讨好眼睛,观感更舒服。

是参与串联起一套工作场景。

比如听课:

· 在听课时,我可以在 iPad 上的文字输入应用「Drafts」里快速记录。
· 在回家路上,有一些新想法,在手机里打开「Drafts」进行补充。
· 回到家,点一下 iMac 的键盘,屏幕唤醒,打开「Drafts」内容已同步过来。然后将内容导出到「熊掌记」里存储,并同时打开 iPad 上的软件 GoodNotes 绘制视觉笔记。

比如工作:

· 公司里一个文档只编辑到一半,回到家,打开 iMac ,「坚果云」已自动同步过来,继续编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