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头条早知道
你关心的头条,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头条早知道

“铁饭碗”要变成“塑料碗”了?这三大岗位被移出事业编,铁饭碗要成“合同工”,很多人还不知道…

头条早知道  · 公众号  ·  · 2025-03-27 1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自从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分化后,市场已经混沌一段时间了,整体交易难度上升,原因是没有主线。不过,现在新的主线已经确认了,就是深海科技。这也是继低空经济之后重要新质生产力方向。


为什么需要重视深海科技方向?原因如下:


1、政策高度足够高。 今年政F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后续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落地,目前部分地方已经推进。


2、产业空间足够大。 根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深海科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


3、产业链足够长、产业进展多。 上游是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如材料技术、水下通信、深海空间站等,中游是资源开发与探测,如矿产资源获取等,下游是应用服务,如军事、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等。


这也是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以后新质生产力最重要方向,并且底层逻辑相似,都是军民融合,以民促军,备战的同时提供经济增长新引擎。也有望复制去年低空经济行情,成为今年人形机器人后的最大主线。


这个方向的具体操作,大家可以关注下方老叶的公众号查看!


在经济增长趋缓的今天,谁不是想找一份既稳当又靠谱的工作呢?

在这种环境下,具有正式编制的岗位便成了众多求职者的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这类职位通常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的,不仅薪水给得及时,还有稳定的福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金之类的,基本上一旦被录用,就不用担心被随便裁员或者减薪。

现在经济压力大,成本得控制,很多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都紧得很,自然也就少不了得削减开支。

这几年来,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各地都在推行改革,原本稳固的编制岗位被一刀切,转成合同工或者临时工,从而降低长期的人力成本。


高校工作者


在高校方面,“编制周转池”和“备案制”近几年在多个省试点和推广。

周转池编制是真编制,但已经不是铁饭碗,人编捆绑,人走编收。

备案制和传统事业编最大的差异在于具有合同期限。合同期满,就要根据考核决定是否续聘。

前段时间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硕士学历,好不容易面上了一本高校教师岗位,以为终于上岸,过上稳定清闲的日子,没想到编制紧张,需要等名额,因此只签临时合同,为期三年。

三年后,如果没有编制,是继续签合同苟着?还是跳到外面去卷?充满了未知数。

失去铁饭碗光环的教师编制,如果为了保住工作,忙于应付教学工作之外的考核,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

另外,高校也在大规模试探源于欧美的“非升即走”,打破教师终生制,但执行过程备受争议。

高校用人机制的改革的初衷是增加团队活力,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该如何平衡仍需要长时间探索。


医生护士


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岗位曾被视为最稳定的工作之一,许多人觉得只要进了医院,就有了“事业编”,一辈子工作都有保障。

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很多公立医院开始推行全员聘用制,这意味着新入职的医生护士将不再拥有事业编制,而是以合同工身份工作。

这个变动背后有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医疗需求的增加,公立医院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政府希望通过减少编制负担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医生、护士等岗位的编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主要标准,而是以考核为主,鼓励通过绩效管理提升医疗水平。


社区工作者


相比高校教师和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处境更为艰难。他们一直处于编制的边缘,缺乏稳定的保障。

如今,随着缩编和保障减少,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社区工作者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微薄的收入和缺乏保障的工作环境,使得优秀人才望而却步。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人才流失严重。这不仅会影响社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会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保障水平,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在全球化和财政紧缩的双重影响下,公共部门的就业稳定性正在逐步减弱。

虽然“铁饭碗”在很多人心中还是个美好的概念,但在当今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这种工作的稳定性已经大不如前。

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变化意味着他们在选择职业时要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变化。


最后再强调一下,这波深海科技行情,是今年人形机器人后的最大主线,一定要不要错过。为什么很多朋友总是在亏钱,就是因为抓不住主线,总是做一些杂毛。如果不知道怎么把握,抓紧关注下方老叶的公众号查看最新操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