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有言实行”才是真正的美德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5-23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知”与“行”是两码事。了解的知识,如果无法升华为灵魂的呐喊,是绝对发挥不了作用的。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387字 | 预计阅读:12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有言实行”才是
真正的美德

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辈和老师一直教育孩子要具备“不言实行”的品质。换言之,比起豪言壮语,默不作声、埋头实干才是美德。正所谓“默默实干才是真男儿”。


可在开始创业后,我渐渐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看来,“有言实行”才是真正的美德。


比如,我公开对员工宣布:“公司本年度的销售额要达到这个数,利润要达到这个数。”日本人认为“言语中有神灵”,出口的话具有力量,会对自己产生作用。

话语在心中反复回荡,能够激励自己“必须说到做到”。换言之,“有言实行”其实是一种手段,它能把自己说的话转化为促使自己付诸行动的能量。


不仅如此,公开宣布“我想这么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

“我要实现这样的销售额目标”“我要创造这样的利润”……承诺约束自己“绝对不能食言”,责任感促使自己达成目标。

所以,应该故意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逼迫自己处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境地。


我认为,像这样给自己设置“枷锁”,正是迈向成功的秘诀。


不仅企业家自己应该实践这种方法,对于公司干部,也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让他们公开宣布:“这个月的订单要达到这个数,利润要达到这个数。”

使公司上下都向着“有言实行”的方向努力。

在公司晨会、例会等各种场合,要抓住机会,在众人面前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使这样的宣言成为激励自己实现目标的动力。


这看起来像一种仪式(ceremony),但它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家命令干部“这个月要完成该目标”与干部主动宣布“我想完成该目标”是 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实行,其结果自然也完全不同。

如果干部和普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宣布自己的目标,那么该企业的职场氛围必然积极开朗,其业绩也势必非常优秀。


用有言实行
来逼迫自己

在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卡内基协会”,我曾经担任过该协会的理事。它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创立的协会,在全世界拥有各种知名的尖端生物科技和天文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所。


这个协会在其1991年《研究报告》年度报告书的开篇,引用了我的话:“我们接下来将要挑战的事业,正是别人认为我们绝不可能做成的事。”


就是说,我们接下来想要挑战和成就的事业,正是大家认为“绝不可能干成”的事情。

无论是我稻盛和夫这个人挑战的研发课题也好,还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好,都是如此。


挑战第二电电,就是一个明证。当时舆论都一边倒地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大家都在背后议论纷纷:“怎么可能对抗拥有巨大基础设施的NTT?像这样手持竹枪与其对抗,不用问就知道一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全日本的经营者都认为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最后还是被我们干成了。在研发的领域也是一样。


我认为,在从事新事业的时候,“有言实行”的姿态非常重要。

我孩提时代接受的教育中,有“修身”这一项。其中提到男子汉要不言实行,即“男子汉要默默地努力,不要老放在嘴上讲”,并将这一条视为男人的美德。


当我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突然意识到了这一条是有问题的。


“不言实行”这一条,难道不是谁都能做的吗?相反,有言实行的难度要高得多。为什么以前的人不提倡有言实行呢?


从此,我开始将有言实行贯彻到自己的人生中,我也努力开导干部们要有言实行。


我想再重复一次,什么才是有言实行呢?就是自己主动提出:“我想这样去做,我想设定这样的目标。”这样一来,就用说出口的事情约束了自己。

既然说出了口,如果做不到,就会觉得丢脸。这样,就能让自己进入到无论如何也要达成目标的状态中。


如果不说出口,本来能够完全做到的事情即使只做到了三分之一,也可以说是“做到了”。讲得极端一点,哪怕只比去年增长了5%,也能说“我做到了”。


一旦有言实行,说出了“我要让公司增长30%”的话,如果只增长了20%,就要向大家道歉,“很抱歉没能达成”。

而如果不主动说出口,结果增长了20%,就能摆出了不起的样子说,“其他企业几乎没什么增长,我们却增长了20%”。


只要做到有言实行,就能束缚自己,逼迫自己去完成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精神不够强大是不行的。但即便如此,领导者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还是必须有言实行。


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对达成目标的行动不断进行评估,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这样去做,大家就找不到借口,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
都听过,却无法实行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两句西乡南洲的遗训,如果仅仅将这些遗训当作知识来理解,是毫无意义的,“知”与“行”是两码事。

了解的知识,如果无法升华为灵魂的呐喊,是绝对发挥不了作用的。


是人就有欲望,但人应该尽量抑制自身欲望,做到公正无私。既然身为领导者,就应该优先为员工着想,不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这就好比母亲,虽然自己还饿着肚子,也要让孩子们先吃饱——这就是“无私精神”。

母亲能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母爱,是一种天性与本能。

但是,一般人必须先不断给自己灌输“无私”的思想,否则,即便知道要无私,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却极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行为。


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都听过,却无法实行。这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渗透进我们的灵魂,没有变成使命,烙刻在我们的心田。



西乡南洲的话想必大家也曾经听过,有的人甚至耳熟能详。然而,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能将他的话作为人生指南去执行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先圣贤人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智慧,但能够将这些智慧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将其融入血肉并付诸实施的人,现在太少了,这是我最担心的。


西乡在《南洲翁遗训》第五则中说道:“几历辛酸志始坚。”也就是说,人必须经历重重考验,尝遍辛酸苦楚,不断克服困难。

如果没经过这个历程,那么这个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志向绝不可能坚定而不可动摇。


过着平凡庸碌的日子,把先人的教诲只当作知识记忆。如果这样,哲学思想和志向就无丝毫用武之地。

只有历经辛酸痛苦,哲学思想、志向才能成为武器,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拿出真正的勇气,将“见识”转化为“胆识”,才能付诸实行

缺乏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的勇气,任何知识都用不上。但许多人明知这么做是对的,但实行时却犹豫不决,就是因为缺乏勇气。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鼓不起这种勇气呢?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重。


“不会遭人诽谤吧?”“不会惹人讨厌吧?”尽顾虑这些,因要自我保护而不能付诸实践。

把自己看得轻些,抛弃个人得失,“被讽刺为糊涂蛋也好,遭人蔑视也好,都不在话下”,只要有这种气度,那么不管困难多大,定能付诸实行。



常言道:“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大多数人都读过圣贤的书,听过圣贤的教诲。有人提及,就会答道:“就这个道理啊,我知道。”

但是仅仅知道,没有任何意义,必须将它上升到“见识”,再进一步,拿出真正的勇气,将“见识”转化为“胆识”,才能付诸实行。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 《企业家精神》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京瓷哲学》 《活法》 (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的精彩片段。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