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明天后天,准备观赏! ·  3 天前  
新华社  ·  铁路电子发票怎么开?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祝贺!马龙再获殊荣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薪水停涨、财富缩水,中国人全世界“买买买”的好日子不多了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8 16:51

正文

 

买买买是全世界对中国人的最新印象,很多国人也对全球购颇为享受。不过,这一盛况可能无法再持续下去。经济学家陈志武最近的分析认为,中国人的财富增长速度,将会面临较大幅度的下降。几大问题阻击之下,中国人还能不能继续保持购买力,不太好说。


债务问题、地产泡沫、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越来越多的担心对准了GDP增速下调至6.5%的中国。在2017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在多个分论坛,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断累积。


和大多数国内外专家判断类似,耶鲁大学、香港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对中国出现大面积的危机并没有过多的担心,“中国的经济体制跟美国或其它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别很大,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判断中国和美国遭遇类似风险所产生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有其特殊性,但陈志武认为,这些问题最后都会变成财政问题和货币问题,而各个国家在历史上一旦遇到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通过各种手段的财政政策以及发行大量货币来解决,中国也很难例外。


他判断,各项改革的积极推进可能会令中国避免危机,但会像日本那样经历持续的十年、二十年超低速的经济增长,而且人们收入高增长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

 

货币贬值和加税不可避免


陈志武认为,债务、杠杆增加过快,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严重和潜在的挑战。但这些挑战,由于中国的特殊体制,最终不一定会转变成财政危机或金融危机。


“过去20多年,很多的国外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都在预测中国要发生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这样的危机发生。”他说,“核心在于,在中国债务合同不是百分之百真正的合同,任何的债务,特别是借钱的一方是国有企业,或是大的民营企业,如果还不了钱,地方政府会用他们的权力,强行要求出资的一方不去逼债导致企业申请破产。如此一来,在多数情况下,一旦借钱一方即将违约,债务合约就不能被执行。这就令中国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的危机可能性不大,进而银行和金融体系出现大规模挤兑的风险就会很低,金融危机或财务危机出现的几率就大大减小。”楼市泡沫的风险,也是类似。


尽管如此,历史上多个国家经历的通过增发货币来缓解债务压力的做法,会成为中国大概率的选择,财政政策也会通过加税以及其他的方式进行积极操作。但是不是会面对着危机的挑战,关键要看接下来在过渡投资、过渡负债,加杠杆和过渡让房地产泡沫膨胀方面是不是能够缓和下来。

 

未来财富增速将持续减缓


瑞信研究院去年11月发布的201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内地的整体家庭财富缩水了6800亿美元,为23.393万亿美元,同比去年下降了2.8%;而成年人平均财富为2.286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同比下降了3.7%。


而就在去年5月,瑞信还预计,未来5年,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届时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将达到美国1988年时的水平。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言论称,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正在远去,原因包括中国的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资产价格膨胀接近峰值等等,当中就提到“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似乎也已远去”。


陈志武说,2017年、2018年和今后,如果结构性改革,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60项市场化和结构性改革真正做到的话,会避免大的危机出现,但很可能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人们收入的增长、财富的增长也没有办法像过去30年那样,每年增长那么多,那个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


《凤凰周刊》记者/曹蓓  编辑/王毕强

《世界经济危机要来了?》

《中产阶层的新一轮“绑架”》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