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喜欢男人这4种坏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约女人出来玩的7个最佳去处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天价索赔案,美国法院支持美摄对字节提出的版权和商业秘密索赔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7-31 00:56

正文

作者:吴征



2024年7月23日,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针对 北京美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美摄”)诉 TikTok、字节跳动 等多家公司(简称“字节”)侵犯版权及盗用商业秘密案,批准了第四次的修改动议。
Susan Illston 法官经审理后,批准了被告(字节)关于《兰哈姆法案》索赔的动议,未经许可进行修改,并驳回了被告关于侵犯版权和盗用商业秘密索赔的动议。( the Court GRANTS defendants’ motion as to the Lanham Act claim without leave to amend and DENIES defendants’ motion as to the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trade dress misappropriation claims ,注:原文此处 trade dress 疑为笔误,商业外观并非是本案争议焦点,双方争议主要在于trade secret)。
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在美国法院历经管辖权之争,案件由最初美摄在美国德州地方法院提出,但最后转移到目前的美国加州地方法院后,在涉及诉讼的理由方面,双方经历四次修改,字节虽然提出了多次驳回起诉的动议,但是法院最后还是支持了原告美摄公司对于字节侵犯其版权和商业秘密的索赔请求。
这对字节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双方的这起案件,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多轮讨论。
因为双方不止在美国有诉讼,中国才是诉讼的主战场。
根据美摄在今年6月12日 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 ,美摄在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分别起诉字节旗下多家关联公司的多款软件代码抄袭的8个案件,都取得了一审胜诉。
去年6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字节旗下巨量创意、火山引擎VESDK等6款软件产品代码抄袭,判决赔偿 627万元 。对于这一判决,双方均提出了上诉。
今年5月,北京高院认定抖音、剪映两款软件侵犯美摄SDK软件的著作权,判决抖音等相关公司赔偿美摄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 2043.47万元
两起案件合计赔偿 2600多万元
然而,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美摄对字节的索赔金额高达 22.74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两级法院都认为字节存在侵权行为,但是判决的赔偿额只有索赔额的一个零头, 1%
这一结果不得不让一些业内专业人士感叹,这到底是保护知识产权,还是在纵容侵犯知识产权?
实际上,本案透露出来的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远不止这些。
真正将双方的矛盾激化到顶点的,是2024年5月9日的一篇来自《南方都市报》的一篇 《腹背受敌?美摄科技多地起诉字节知产侵权,天价索赔案受关注》 的报道。
这篇报道的核心就是暗指中国不应支持天价索赔,甚至这其中很可能伴随着恶意诉讼。并以本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起判决为例进行说明,例如美摄索赔9000万,最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160万损害赔偿和5万元维权费用。
这篇报道通过学者和知情人士等,表示中国不支持“天价索赔”的理由,其中提到“美摄相关软件的正常授权价格为每年35万,20多亿的索赔金额与授权价格相去甚远”等理由。
这一暗指,意味着美摄的维权有恶意之嫌,并有在美国打压字节TikTok时“趁火打劫”之嫌,这让美摄立马坐不住了。
于是,在《南方都市报》报道出来后的两天,美摄在其官网上发布了《 关于南方都市报实实报道的严正声明 》。
其中核心就是表明,这是正当维权。并且提到索赔金额是由美国赔偿专家团队根据事实制定出来,这些专家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大学教授等,且在多起索赔超过5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诉讼中担任赔偿专家证人,且索赔满足美国法律要求。
但是由于相关报道尚未清晰表示,总计22.74亿的索赔,是包括了美国诉讼和中国诉讼之和,还是仅是中国诉讼,或是仅美国诉讼。因此尚难以确定相关细节。
总体来看,这个数额确实不小。一旦中国法院在本案中能够确定超过亿元以上的赔偿,那么本案或将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然而,目前两家法院2600多万的赔偿,显然离经典案例还相去甚远。
那么,本案就出现了一个中国和美国两国司法环境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给予救济程度的比较案例。
就像 Susan Illston 法官在第四次动议命令中提到的,原告、被告都是中国公司,涉案的关键人员,原美摄员工后入职字节的也是中国人,相关的代码开发也是在中国,并在中国获得了相关的版权注册。
所有这些元素都在指征,这是一起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案件,美摄完全可以在中国法院寻求解决,这也是字节一直希望美国法院驳回美摄起诉的地方,就是不符合美国的一些规定。
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下,为何美摄非要大老远的美国去打一场本来就是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官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