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燕大元照
北大社第五图书事业部 · 燕大元照法律图书官方账号,在打造精品法律图书的路上,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
51好读  ›  专栏  ›  燕大元照

学习法律时,如何才能避免“迷失”在海量的文献中? | 开学季 · 荐书

燕大元照  · 公众号  ·  · 2019-10-15 19:04

正文


明确区分文献筛选、文献收集以及详细的文献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办法。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分清楚,并不是所有文献都必须立即收集,也并不是所有文献都需要详细阅读。




学习法律的时候,你通常可能会遇到“迷失”在海量文献中的危险。 你要阅读许多判决、专著和论文。


但是,在学习开始时就搜集完整的文献完全是不经济的,因为你还不能估计什么文献是重要的,以至于不可避免地会缺乏对全局的认识。


明确区分文献筛选、文献收集以及详细的文献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办法。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分清楚,并不是所有文献都必须立即收集,也并不是所有文献都需要详细阅读。


多数情况下,文献筛选是在准备工作阶段进行,文献的实际收集和文献的评价则直到撰写初稿时才需要完成。


另外需要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即 深度阅读 检视阅读 重要的部分需要一句一句地读;如果是在处理与你主题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此前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时,则可以使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




-❶-

如何进行法律文献的筛选




1.1 与记者、历史学家或图书馆管理员相比,在对法律文献进行批评性评价方面,法律人受到的训练要少很多。 你要学会根据法律文献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展开你的检索。


根据法律渊源理论,只有法律才对公民有直接约束效力。裁判文书只约束当事人,只发挥间接的约束效力;而法律文献对公民根本没有约束效力。


因此,在写作中你一定要使用现行有效的法律文本。 有疑义时,最高法院的判例要比下级法院的判例更重要。


通常,判例和法律文献是通过最新的法律评注和案例评议来最好地展示自己的。


1.2 为了在一开始就不迷失在海量文献中,你应该将范围缩限在一些基本的文段中。尽早挑选文献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往往同时有许多 甚至上百个 同学是在做同一个题目。这样你就可以尽快复印那些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否则可能被他人借走,就不能再查阅了。


比较重要的筛选标准是文献的质量和时效性。 期刊一般要比著作更及时。在互联网上检索到的文献并不一定都能使用,因为这里并没有定期对文献进行质量控制。


知名期刊或档案杂志上面的文章通常要比对法律问题进行简短介绍的文章更有价值。同样的,如果一篇文章没有脚注,其学术价值会大打折扣。


1.3 如果问题是和法条相联系的,则你可以查阅不同的评注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评注的任务在于筛选和重述相关的判决和法律文献。通过这个途径,你有很大的机会收获颇丰。大型评注通常要比小型评注更有帮助。


1.4 专著中也有一些小暗示,可以不用阅读全书即可获知其重要性和内容。例如,该著作是否是在著名的出版社或丛书系列中出版。详细的书评也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分析目录、序言或结论部分来判断一本书对你所要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总的来说,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是什么时候出版的?有比这更新的吗?


2.作者是谁?是州法院还是联邦宪法法院,发表专业作品的教授,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还是不知名的实务人士?


3.在哪里发表?在知名期刊中还是在什么出版社?是否已经发表?



比较重要的是,作者具备专业背景,而且不属于利益相关团体。 如果对某一文献存有疑问,则明确表明不能使用这一文献。






- ❷ -

阅读技巧 · 深度阅读




2.1 对基础文献和需要反复阅读的文献应当尽早进行文献的筛选,以方便初稿的写作。但是,当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思路后,写作时只需放一本书在手头。


关于这一点布劳尔 Brauer 在1955年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在不清楚这本书会告诉你什么的时候,不要打开它,当你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阅读计划时,再进入图书馆。



在小型的家庭作业中,文献搜集是和文献综述同步的。其他情况下,则要依次进行,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新的文献。


2.2 原则上,你需要多次深度阅读重要的、有意义的文献,以掌握所有相关的想法。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重要的文献要复印,因为在电脑上阅读,可能会发生电子屏幕前看花眼的风险。


当你筛选出了论文,并借助它们写作时,要在论文的复印件上标注论文的观点、论据以及一些重要的段落。


对阅读过的论文,还可以创建一个思维导图来反映文章的结构和最重要的观点。思维导图的好处是,你可以更快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并加深印象。


这样,在之后的写作中分析一篇30页或40页的文章就要快很多。


或者,直接将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归纳在一个文件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之后可以在Word中通过搜索术语更快地找到具体的论点和论据。


但是请注意,计算机也带来了弊端。通常来说,计算机仅是“写作工具”,因此,只有当你的某些想法已经“确定”时它才有用处。


通过手工来设计一个装纸条的盒子通常要比用电脑设计得快。 只有当你有了大纲观点时,通过电脑工作才可以节省时间。


2.3 在描述观点争论时,你可能会发现,一开始观点的数量并不是那么清楚。事实上,大多数作者只支持一个观点。因此,要通过引用不同的文献来评价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在法律问题之间跳来跳去。


在早期阶段,你要总结每个主题下多个作者的观点并放在一个脚注中。这样尽早地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避免将其作为自己的观点。


另外,这样也不必每次都把要引用的文章放在手边。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有疑问的情况下,你不必引用所有文献,而只要引用最基本的文献即可。






- ❸ -

阅读技巧·检视阅读




3.1 在考试和家庭作业中,对案例的解答需要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不能容忍的是,考生完全忽视其他甚至是主流的观点。


更严重的是:律师因为不了解最新法律发展,如忽视了相关的法律或判决,给他的委托人提供错误的建议,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一些学生在他们的家庭作业或研讨报告中满足于仅引用几个文献,甚至为自己引用了 「帕朗特民法典评注」 Palandt Komentar 而感到自豪。


通常来说,这是不够的,并且会导致扣分。因为认真地分析案例和学说恰恰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


3.2 这时你会很快发现你面前的文献已经堆积如山。为了克服这一点,你需要掌握不同的阅读技术。处理文献时为了不绕弯路,不能盲目地阅读,而是要提前审视文献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3.3 阅读前需要明白自己要研究的结构及问题。提前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问题会很有帮助,由此你会知道,哪些观点以及文章彼此符合。这样,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到,对已知问题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3.4 正如滚雪球一样,通过脚注可以再找到其他文献。 你会发现,一些作者的观点经常会被其他作者引用,因此在经过非常短时间的检索后,你就会经常遇到重复的观点和论证。


3.5 不必花费同样的精力阅读所有文献。因此,需要练习快读和检视阅读的技能。


科学发现了能够证明人们是有跳读能力的重要论据,即使只是正确理解了句子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单词,人们也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当你在新的文本中发现了已知的论点和论据时,尤其容易实现有效的阅读。最终,你只需要花费一小部分时间就可以理解该文献,而不必全部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很多内容对你来说也是多余的。






- ❹ -

写作技巧 · 断章取义法





4.1 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在超过10至15篇论文时,写作者通常已经无法注意到它们是否有观点重复的情况,而且也不能确定不同作者所持有的观点。


而在写博士论文时,很快就会积累多个复印文件夹,这时就可能会迷失在目前收集的这些文献中,最终彻底失去对全局的把握。


如果面临的是新的法律领域,首先去熟悉它似乎是明智的。因此,在第一步中,你应该总结初步草稿和主题框架中的重要结构,即使此步骤纯粹是描述性的,有时也非常适合用于导论部分的写作。这样的总结为随后的评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心理准备。


这些复印的文献需要归入到不同的论点和论据下。而你则可以在初稿中直接使用这些已经包含完整脚注的论点。 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避免抄袭文献的风险。


即使你一开始只是为自己的文本提供初步草稿,你也可以至少先挑选一部分文献,并可以将就此获得的观点摘录放在你粗略的初稿中使用。


另外,通过这一“断章取义法”, 你就不必多次重复阅读一篇文章了。不过,这样的摘录需要不停地修订,直到在草稿或初稿中完成最终的文本。


4.2 同样,你在论文中想要引用重要的法院裁判作为示例时,也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具体的案例事实。这样可以避免将案情的特殊性不当地一般化的危险。 仅阅读裁判前的说明 是不够的,它们经常存在误解甚至是错误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些法学期刊删减过多的案情和裁判说理,以至于不能阅读到涵摄的过程。而在德国的期刊中也缺少例如欧盟法院总检察官的意见。


4.3 最后,不要将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地方找来的文献直接复制到你的初稿中。在写作中,仅在很少情况下是允许直接引用原文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写明出处,很容易会被判定为抄袭行为。






- ❺ -

辅助性工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