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青岛市、武汉市、鞍山市、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嘉定区、无锡市、合肥市、淮北市、芜湖市、安庆市、福州市、莆田市、郑州市、宜昌市、咸宁市、泸州市等16个城市(区)入选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这些城市(区)如何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有哪些探索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如何通过信用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一一揭秘。
芜湖市形成了一套有芜湖特色的信用体系框架,围绕社会信用基础支撑体系、公共信用信息征集体系、社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宣传教育体系等信用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构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支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在2019年初,归集227个部门8.6亿条信用数据,包括221个部门共235万余条“7天双公示”信息,公布8大类诚信信息4375条,6大类失信信息68534条;
成为安徽省内首个线上运用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城市,拓展公共信用平台服务功能,以市民政务服务APP“城市令”为媒介,积极拓展应用场景,目前已覆盖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信易sport等全市16个领域41个服务事项,累计激励106422人次。
安庆市狠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将信用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安庆市搭建了由安庆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用安庆”门户网站组成的市县一体化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1.7亿条、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894万条、双公示信息32万条;
在失信被执行人、税务、食药、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等44个重点领域建立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已形成联合奖惩案例5395条;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文化宣传活动,打造了50个诚信广场、20个诚信市场和10个诚信街区。
福州市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信用应用领域、信用惠民创新,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信用治理、信用监管、信用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加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福州市首创信用可视化示范街区建设,首创推广城市公共服务支付二维码——“福码”,率先将信用承诺嵌入到各个领域,率先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试点跨境电商领域信用评级,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等。
此外,福州市还将个人信用评价“茉莉分”接入诚信APP平台,解决了跨区域互认的问题。
莆田市将信用体系建设视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迫切需求,致力于打造成政务诚信建设的先行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区、全民诚信活动的样板区。
莆田市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确保“规定动作有成效”,即信用信息平台有效发挥作用、信用信息记录采集实现全面覆盖、信用信息结果应用达到一定广度、信用服务市场形成一定规模;
“自选动作出亮点”,即“诚信建设+党员干部管理”“诚信建设+信访”“诚信建设+交通”“诚信建设+招投标”等试点深入推进,“莆田质量”推动“莆田质造”效果显著,建立健全社会公共信用管理制度。
郑州市自2016年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信用状况位次不断前移,个人信用评价分“商鼎分”正式上线,并可在南京、杭州、武汉、苏州四市互认互通,享受到以上城市对于守信市民推出的激励政策。
郑州市信用建设制度机制日益健全,信用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强大,征集范围扩展到53个部门及16个县(市、区),共136类1180项信用信息指标;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初步建立,信用产品应用范围广泛;
启动了第一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申报工作,以试点为支撑推动行业创新,行业信用监管机制不断深化;
完成35家信用服务机构完成备案,第三方征信市场健康活跃;
积极借助郑州日报、郑州市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充分发挥“信用郑州”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作用,努力打造新的“城市信用名片”。
宜昌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要事项,着力强化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信用宜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宜昌市自主开发的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联合奖惩系统嵌入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工程项目审批新模式、网上金融大厅等一批先进经验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代码100%转换,归集信用信息5亿多条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始终保持前列;
在规划编制、规章制度、系统建设、联合奖惩、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特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模式;
深化工商管理、药品安全、招标投标、融资担保等8个行业试点工作,重点在机制建设、信用记录、联合奖惩、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4个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咸宁市将改善信用环境工作纳入到“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这一咸宁工作总抓手中来,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咸宁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市、打造全省诚信教育特色品牌、创建诚信示范园区、建立“互联网 明厨亮灶 信用建设”平台等多项特色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打造首个“诚信园区”上,将评级结果运用到园区建设,开发“信易租”、“信易批”、“信用贷”、“信易评”、“信易游”、“信易聘”等,深入推进诚信园区创建工作;
拓展“信用惠民”领域,在教育、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信用惠民”资源,探索给予守信主体免押金、送服务、享折扣等各类优惠,扩大“信用惠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