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angFanJame
这是一个有毒的时尚类精神病服务账号,如果你还想做个正常人就请离我们远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万达电影招聘实习生!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华数传媒招聘!(杭州) ·  3 天前  
视觉志  ·  顶流凉了,青春黄了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不稳定的工作就不是好工作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angFanJame

限韩令,可限不了疯狂来沪的韩国人

YangFanJame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5-01-19 22:00

正文




可以申遗了



限韩令 出现的这么多年里,我们的确没有在内娱的银幕上再看到韩国明星的出现。



然而娱乐圈里限制韩国人的同时,旅游业却开放了免签,欢迎着韩国游客们的光临。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内,你不用非得在屏幕里去关注韩国明星的新闻,你也不必在各类K-POP里去听思密达的声音。


因为现实生活的你

可能已经被韩国人包围了




01 江南style席卷江南


张艺谋也是生不逢时,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若是放到今年来拍,那应该就是


《满城尽是韩国人》



自从11月份咱们对韩国游客免签政策开放之后,他们便踏着特种兵的步伐趁着周末来到咱们这边。


而在中国这么多城市里,最先获得韩国人青睐的,无疑便是拥有自己独特“货币与定价”的省份


沪国——上海



航班多距离近机票便宜就不用说了,上海这座城市就很符合他们印象里那种大都市时髦的特点。



众所周知

出片永远是刻在韩国人骨子里的意识





上海这座城市, 不就是处处有网红景点,步步都是拍照胜地的吗?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十里洋场, 上能到酒店阳台感受外滩繁华夜景~





下能在街头的马路牙子

尽情享受着citywalk的法式松弛




再杂乱无序的背景都能被她们

旁若无人的气场给hold住





再土气破旧的三轮摩托车,都能在她们的照片化腐朽为神奇。



她们把江南style带到了真正的江南


似乎没有韩国人不能拍的马路牙子,似乎没有她们不能拍好的马路牙子。



原来不是生活里没有美

是我们没有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时,意义不明的店招牌也是她们必备的合影背景。



院长我可算在这些照片里,明白了什么叫母语羞耻。至少我若是把在这些背景下拍摄的照片放到朋友圈,一定又会成为我的一段土味黑历史。



现在想来,咱们有时在韩国街头拍摄的照片, 若是被本地人看到了会不会也这么想?



除了有丰富的出图资源之外,我能想到韩国人迷恋上海的又一大原因便是—— 咖啡☕️


如果说出片意识是他们的灵魂

那么冰美式便是韩国人身体流淌着血液



那么正好,上海人喜欢咖啡早已是个全国人众所周知的刻板印象了。


毕竟你韩国人再怎么迷恋咖啡,首尔的咖啡店数量还是远远不如上海。这无疑便是他们的福地。



然而在上海喝咖啡也是讲究段位的。 初来乍到的韩国人,必然会听从某些攻略网站的指引去到些网红咖啡厅打卡,喝着上海人都嫌弃的溢价咖啡。



倘若想真正融入本地人的生活,那么他们必然已经注意到了开遍各地的manner,去品尝下9块9的牛马快乐水。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外国人的浓度本来就是狠狠超标。


以前你在上海,不仅要担心听不懂本地人的沪语,而且随处可见的欧美人又倒逼着你一定得会个几句英语。去到天山虹桥一带,一不小心又会有海量日本人以假乱真。



那么现在,韩国游客的海量涌入,无疑成为了新的搅局者。


不过别担心分辨不出他们的模样。他们的辨识度还是相当高的。



男性游客只要记住这三个特征:


风衣、刘海、锅盖头



但凡你在街上看到穿着黑色、驼色等长款羊毛风衣的男士,他们顶着韩漫里出现的锅盖头,那么这时你上前说一句:阿尼阿塞哟


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

他们都会回头向你致意



而韩女的妆容打扮虽说更加百花齐放, 可迎着阳光老远就能反光的水光肌过于具有辨识度。



如若她们还能在南方冬天魔法攻击下坚持短裙露脐装,不用说,这已经成了一个民族的标签。



但我还是要友情提醒,南方湿度大,韩国小姐姐你们这么穿, 小心得风湿病哦~



02 羊肉西瓜比景点更有魅力


虽说上海旅游景点丰富,但我发现不同地方的游客来玩的侧重点必然是不一样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句俗语放在旅行里也是恰当的


韩国游客和其他地区游客比起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当然是上海那老一套: 外滩豫园迪士尼,再加个南京路步行街~




新潮一点的,去一下武康大楼安福路,感受一下上海的网红文化。



但他们还是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我记得上次看到韩国人来上海,还得追溯到一部古早韩剧《浪漫满屋》里面的男女主角就是在上海相遇相识。



而女主角宋慧乔去过的大韩民国临时旧址在如今依旧是来沪韩国人的首选旅游景点。



虽说这个景点在上海人心目中存在感为零。不过毕竟国情在那里,我们可以理解。



但我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对磁悬浮列车的痴迷。这段全程7分钟,等车半小时的列车,虽然并没有带给上海市民太多的便利,却成了他们打卡的首选。



不过去过韩国的院长,后来想想也还是理解了。


他们那边的高铁从釜山到首尔都要3小时,这距离在中国还没出浙江省,但是这时间放在这边早就由南到北横跨小半个中国了。



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便是,他们来上海最爱的餐厅竟然完全不是本帮菜,


(可以想见本帮菜有多招人嫌弃了)


而是海底捞和很久之前羊肉串



最近翻开社交媒体,会发现上海的这些很久之前羊肉串店全被韩国人承包了。



排队等位300多位



宁可贴着退热贴,也要尝一口



被誉为上海之光的火烧云

你的顶流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就算咱们自己人去吃,也会不小心被认成韩国人。



谁能想到在咱们这个美食大国里,成为KPOP顶流的竟是羊肉串?


可能是因为韩料理没有羊肉吧。



另一个顶流,我们不必奇怪,因为是咱们的老朋友海底捞。



不过韩国人吃海底捞,没有咱们这么千奇百怪开发这么多新奇吃法。


他们更单纯

因为他们只爱小料台上的免费西瓜



没办法,谁叫韩国西瓜的价格咱们懂得都懂?



对于这两家餐厅来说,天上掉下的不是馅饼,而是泡菜饼。面对这种泼天富贵,他们也展现出了不少诚意。


一句阿尼阿塞哟是基本



招募会韩语的服务员

配备专门的韩语翻译



在如今的环境下,韩语专业的学生无疑迎来了就业的春天。



在上海,就算服务员也要会多国语言,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到店客人来自哪里。



他们也不在乎在上海必须要吃最正宗的本帮菜

往往看起来正宗就好



有些餐厅甚至在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捧场下被咱们自己人熟知了。



这几天,若是在上海街头看到店门口大排长龙,那不是网红新店的饥饿营销, 而是韩国人的捧场让这些老店美美回春。




03 游客:我比本地人更会玩


要说武汉人从来没去过黄鹤楼,上海人从来没登顶过东方明珠。这从来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毕竟很大程度上,旅行是旅行,生活是生活。 可能一个游客对这个城市的旅游景点的了解都比本地人更深。


谁叫现代人的旅行时间紧任务重,年假不好请,机酒不好订,当然还是希望能够最高效且全面的打卡每个景点。




可即便如此特种兵的旅程,架不住咱们是个人口大国。一旦所有人放假出游,还是会形成人从众的窒息图景。



院长发现,但凡网上对那些经典风景名胜的避雷,核心矛盾还是在于:


人  多  价  贵


俗话说得好, 当一个地方被封为天堂的时候,它便会瞬间变成地狱。



似乎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从来没有淡季旺季之分, 因为你无论哪个季节去哪个地方,永远都能收获人潮汹涌的体验。


甚至哪怕逃到了北极圈的位置,去看极光,中国人都能把机场挤出春运的感觉。



也难怪有人说:有人踏足的地方,必然能听到熟悉的中国话。


于是乎现代人又想到另一种玩法:我去搜索下冷门景点,去北京不去天安门,去上海不去外滩。


可笑的就在于, 当你但凡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那些“冷门”景点,它本身就不会再冷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