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深圳)今天,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开幕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宣布本届深双即将正式拉开序幕。
从左至右:UABB学委会主席张宇星、
2019 UABB总策展人卡洛·拉蒂、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
本届深双主题为“城市交互”,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担任总策展人;由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都灵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学术策展人。展览将于2019年12月21日在主展场深圳福田高铁站和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并于12月22日开始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时,深圳各区9个分展场将与主展场联动,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机交互网络。
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主展场将展出共计140多件作品,汇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280多位参展人,包括MVRDV建筑事务所、利亚姆·扬(Liam Young)、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Ikeda)、谷歌,以及王澍、张永和、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袁烽、刘慈欣、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国际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机构。同时,开幕周及展期将举办一系列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大众活动,邀请观众充分参与其中。来自国际、国内及深圳本地的媒体朋友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2019深双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宇星担任发布会主持人。在简要的开场介绍之后,三位总策展人介绍了本届双年展的策划理念、挑战性和策展过程。
总策展人卡洛·拉蒂介绍了“开源策展”方式和“城市之眼”板块的八个子板块,强调该板块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数据化手段进行策划、组织和完全在本地制作的展览。拉蒂表示,策展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高铁站的独特性和令人兴奋之处。
总策展人孟建民首先对展览主题“城市交互”进行了解读,介绍了 “城市升维”板块的展览结构和策展团队,接着对他个人的两大关注点——“要素的叠合性”和“城市的未来性”进行了阐释。
总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回顾了历史上几次关于人类感知和认知的革命,提醒人们技术创新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解释了将“城市升维”板块划分为艺术、建筑和科幻等类别的理论依据。
随后,媒体记者围绕策展挑战、未来、虚拟现实、大湾区城市间的互动等话题提问了三位总策展人。孟建民院士介绍了“城市升维”板块的展场从福田高铁站更换成两馆的原因,以及两个展场在布展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对组委会及各成员单位的全方位协调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孟院士倡导一种多系统、全维度的方法论,邀请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等一线工作者对城市各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拉蒂提到,在博物馆里做展览的模式可能已经过时了,未来在线上做双年展将成为可能,而与博物馆展览这种传统的方式相比,UABB将以更多元的手段对空间进行探讨。本届深双是卡瓦卢奇在中国策划的首个大型展览,他认为,在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双年展中,环境差异、观念冲突和最后的融合都是自然的。
最后,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宇星特别强调,除了两个主展场以外,九个分展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展当中。作为深双体系的一部分,这些展览将把双年展的价值传播到整个深圳、大湾区乃至全球。新闻发布会后,由总策展人带领媒体记者先后参观了两馆和福田高铁站的展场,对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了重点介绍。
在日益加深的全球空间互联和地区融合进程中,“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已经成为一种既具有哲学意义、也具有创新价值的普遍性话题。城市交互包含了城市、人与机器之间的多种交互。某种意义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交互”的产物。随着越来越多新型交互技术的出现,从虚拟空间到日常生活、从城市物质界面到人类社会组织、从全球生产消费系统到跨区域的巨型城市群落,必将呈现出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超城市”“超物种”和“超社会”现象,城市交互、人机交互、社群交互,这些不断衍异的新型关系已经开始成为未来人类即将面对的全新领域。
“城市交互”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时空关系,伴随着虚拟世界的诞生和兴盛,我们已经开始见证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与现实世界交融的奇妙场景。“城市交互”也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超越学科边界,把自然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现实与幻想、理性和感性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编织在一起,塑造出新的知识体系类型。“城市交互”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迭代过程,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演化过程。
“交互”作为本届双年展重要的方法论,深植于其理念、构成与呈现之中。纵观历届深双,本届将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点——跨学科范围最广、视野最多样化,建筑、城市规划、科技、艺术、科幻和文学等学科首次共融,形成一个实践与想象并行、现实与虚拟重叠、当下与未来交织的综合平台。“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一场面向未来的城市实验即将展开,深双基因中固有的创新能量将在本届双年展爆发。
“城市之眼”板块展场位于福田高铁站,由卡洛·拉蒂和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联合策划,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启一场有关“未来×科技×城市”的交流——揭示技术的变化,并促进设计对科技的回应。
观察、解读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运动和流转,对设计师、规划师,以及任何关心城市运作的人都极其重要。1961年,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了“街道之眼”的概念。半个世纪后,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的发展,建筑正在获得“看”的全部能力,以数字技术手段延展现实体验,从不同维度激发空间新的意识。“城市之眼”板块的构思历时15个月,以“开源策展”的方式汇聚许多学科的观点并最终呈现。于2019年4月1日至5月30日展开的全球公开征集吸引了四大洲280多名申请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哥伦比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展览由“世界城市实验室”“移动出行”“硅基学徒”“数字社会”“设计智能”“人工生态”“抵御技术”“城市策展”八个子板块构成,从多角度探讨“城市之眼”场景对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与此同时,行业领先的建筑师、设计师、学者也作为“特邀评论人”参与了展览。
以“观看”作为切入点,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张永和的装置作品“寻找布鲁内莱斯基”可视为一次在当代城市场景中重现意大利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著名透视实验尝试,利用视觉装置捕捉场景,寻找建筑窗户中自我的眼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的“游木(目)”则如同一个扭转的“数字潜望镜”,通过新的感知媒介使得观者体验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漫游之感。
立足福田高铁站,展览为探索数字增强型城市的场景提供一系列体验舞台,主展场内外空间将促进人与城市空间产生新的关系,并在这个城市交通中心发展出新的互动。呼应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城市变化,MVRDV建筑事务所与法国空中客车(Airbus)合作设计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统,作品“城市与天空之城”希望通过提问探索城市和天空之间的新边界;多米尼克·佩罗建筑师事务所(DPA-X)的作品“地下枢纽:新一代建筑体”则将眼光投向地下,讨论全球城市中涌现的巨型连接空间不同寻常的建筑风格,包括福田高铁站本身。观众可以从一座韩国江南国际交通中心的大型模型内部穿过欣赏作品,体验当代城市的连接与流通。
城市与天空之城-
MVRDV建筑事务所&法国空中客车(Airbus)
滑动观看更多展品图片
地下枢纽:新一代建筑体-
多米尼克·佩罗建筑师事务所(DPA-X)
滑动观看更多展品图片
多个展览作品尝试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体验成为了最好的参与方式。 在邓慧姝、张利、曼知灵的“都市肌肤”作品中,城市的“肌肤”被视为一个交互界面,能够感受和接受信息,并通过装置呈现出人与之互动的数据。微建筑工作室和LOW-REZ的“深圳长桌”是一个实验性的用餐空间,带来三种截然不同的饮食体验,参观者可以围坐桌边参与设计并给出反馈,并将有机会沉浸式体验这个即将建成的空间。
深圳长桌-微建筑工作室&LOW-REZ
滑动观看更多展品图片
“城市升维”板块展场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由孟建民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策展。团队由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电影人、作家、博物馆研究员等跨国、跨领域成员构成,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对本届双年展方法论的探讨。
“城市升维”板块由“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子板块构成,分别对应城市使用者、城市创造者和有远见的城市思想者的视角。“未来市民”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审视新兴科技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个体市民身份和自我认同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炼金师”采用建筑师、艺术家和城市规划者的视角,记录和反映城市的变革。“科幻现实”在有形与无形、现实与理想、存在与想象等维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在“未来市民”的展览中,业余建筑工作室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带来的记录片《用手舞蹈》讲述了富春山馆的建造过程,这座用时5年打造的建筑重塑了城市山水的气韵与序列;日本前卫视觉艺术家池田亮司的先锋视听装置“数据·矩阵1-10”以一系列多样化的实验方式将数据具象化。
城市将进化成什么样子?“城市炼金师”们发出了多种提问。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使用234件定制家具堆叠出新的摩天大楼,让参观者“似于林中”,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尺度和边界。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垂直森林项目,探究自然如何与城市建筑共存,打造都市的“绿野仙踪”。王建国院士作品“泛维城市”呈现“算法时代”的城市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对城市环境的新认知和空间形态建构的新途径, 即“万物皆数据”和“个体即主体” 。王子耕的“制造人类”追问着“什么是人类”这个古老又急迫的问题,强调界面制造人类的最终,也将成为界面。有方的“未来城市矩阵”筛选出从全球征集而来的20组访谈视频,用当代艺术和技术的方式重组为一个复合的矩阵式空间投影装置,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多维效果。
“科幻现实”板块邀请众多跨学科的建筑师、艺术家、创作者共同畅想一座有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城市”, 无论是乌托邦还是非乌托邦。利亚姆·扬的“最后的家园之城”将故事聚焦在一座垂直城市的农历大年三十庆典,来自多元文化的世界居民展现了全人类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探索高密度的潜力。新领域建筑事务所的作品“好奇心内舱”则营造出一个心灵迷宫的环境,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一个现实与非现实交错相连的潘多拉盒子。
三个子板块之外,“城市升维”板块还包括“九座城市,万种未来”“艺术魔方”“虚拟双年展”三个特别项目。“九座城市,万种未来”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体作品,邀请艺术家、作家、建筑师、音乐人、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用不同方式展望心中的未来城市,由刘慈欣和孟建民主编的同名著作也将在双年展开幕周发布。“艺术魔方”是独立于空间中的立方体,立方体内用艺术媒介结合科学技术,呈现不同的内容形式,发挥科技、艺术、设计的“超能力”,营造出奇异的维度空间。在“艺术魔方”里,哲学、文学、科幻、科技、物理和艺术相互交融,彼此呼应。“虚拟双年展”探索从实体走向虚拟化的展览方式,展示12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和科幻作家为“虚拟城市大师创作邀请赛”创作的作品,以及数万公众参与的“乐高无限”虚拟城市建造活动成果,并通过数字媒体方式与观众互动。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部分参展作品
滑动观看更多展品图片
福田中心区曾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作为第三届及第四届深双的主展场。数年之后,深双重回此地,已不仅仅只是激活具体物理空间的艺术事件,而是成为了激发未来城市更多可能性和创造力、点亮无限想象的思想之光。
“城市之眼”板块以福田站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场所作为展场。福田站是我国第一座将高铁引入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综合工程,也是全世界列车通过速度最快的地下火车站。作为中国最领先的交通枢纽之一,福田高铁站是市民日常经过和使用的功能性空间,每周有成千上万人穿越。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渗透进城市,火车站是最有可能经历巨大转变的公共场所之一。长期以来,车站总让人想到茫茫人海。如今,它们已成为能够与人们实时互动的环境范例。“城市之眼”板块通过不寻常的展场设计,以吸引福田站的日常使用者:展场设计采用锯齿形的空间布局,没有明确的走道,同时模仿免税店华丽的视觉语言(由平面设计师米克·格里岑设计),向车站使用者展示“城市之眼”场景的模糊性。福田站将成为游客必经的艺术品空间,富有多元的功能和体验。
2019 UABB“城市之眼”板块展场:福田高铁站
“城市升维”板块所在的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俗称“两馆”。为适应展场空间及展陈作品的多种需要,设计团队采用了能适应变化且简单高效的独立结构体系——模块化墙体来进行展场的搭建,巧妙地调解了展品的需求和场地限制。展品之间通过模块墙进行灵活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形成具有组织和逻辑的观展流线,提升游客观展的序列感与趣味性。墙体表皮采用半透明的膜材料,减弱模块尺度的压迫感,让整个空间更加轻盈通透。模块墙同时也是本届深双的一项展品,它不仅仅反应了实际建造的效用和一种设计方式,更间接表达了人如何面对城市复杂性带来的社会协同与分工、大规模定制,以及持续的全球化问题与挑战。
实践分展场是由深双所延展的本地实践案例展场,由各区政府参照主展架构与运作模式主办,要求呼应深双主题、具有交流价值、并能够代表深圳特色。今年深双分展场为九个,数量达历史之最,分别设于盐田综合保税区沙头角片区、宝安国际艺展中心、宝安桥头社区、 龙岗坂雪岗科技城、龙华观澜古墟、光明云谷、大鹏新区所城、大鹏新区溪涌、以及前海合作区。这些横贯深圳东西的分展场,涵盖了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和场所,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城市体验。
盐田区分展场选址沙头角保税区。沙保区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保税区,经历近28年的历史变迁,该区目前急需转型升级。本届展览以“对流城市”为主题,旨在推动片区新型科技产业的重生,这也是盐田蜕变的序曲。
宝安国际艺展中心分展场以“大湾新潮——NEW ONE生活交互实验展”为主题,思考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缘关系,以及宝安区将如何发展和迭代出新的趋势,展览将从建筑、艺术、设计、生活与产品五个领域挖掘新意。
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主题为“坐标:剧场”,以长期闲置、低效使用的社区空间为平台,延展出“剧场”这个象征符号的多重含义,借用艺术、建筑与科技的力量,复兴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剧场,构建容纳各式城市活动的空间。
龙岗区分展场选址坂雪岗科技城,以“城市解码:五和大道传奇”为主题,紧扣“解码”“传奇”“地方知识生产”这些关键词提出问题:深圳是否解码了让自己成功的地方知识?又是否能继续迭代这些地方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龙华区分展场选址观澜古墟,围绕“降维”(历史研究)和“升维”(更新计划),在记忆与更新的双向维度中推进展览策划,引导和推助这座客家古墟以“全新的旧貌”重新融入深圳这座超级城市的交互场域。
光明区分展场位于光明云谷片区。展览结合光明区既有的绿色生态城市理念,以“光明-互联未来”为主题,通过展览研究并回溯历史,同时以前瞻城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验,为未来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大鹏新区所城分展场展览主题为“时间之海”,从地缘纬度、空间纬度、生产纬度出发,对展场区域的描述、剖析与实践。展览根植于在地滨海历史文化脉络,连接城之古今,构筑包容性城市的容器和舞台。
大鹏新区溪涌分展场以“自在溪涌”为主题,认为科技创新和城市空间的未来价值,应该是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联,形成“无所达致,自然而然”的“自在状态”,如此,人类才能更积极地成为科技城市的主体。
前海分展场主题为“叠加城市”,以灵活性、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探讨城市问题,引导人们超越城市物理实体空间来看待和体会城市的内核。展览将通过叠加的视角、叠加的时态、叠加的猜想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丰富想象。
十四年来,深双坚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和“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主题。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深圳已经展现了繁荣发展之道,不仅体现在扩大城市规模以及常住人口数量,更体现在科技研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会发展和迭代出怎样的全新关系,这也许是本届展览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从粤港澳大湾区延展到全球网络空间,可以预见科技创新与城市空间会如何深度纠缠,而新的城市交互现象又将催化出怎样令人预想不到的生活场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先后印发,展览的主题定位和场地选址很好地响应了当前的城市发展重心。福田地铁站内设香港和澳门城市馆:香港城市馆以“2 x 2(二城二):意像城创意”为题,从想象、创意和科技出发,思考城市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运用崭新的科技方案构建理想中的宜居城市;澳门城市馆以“城·门”为设计主题,以“澳门的门”为符号载体,以大湾区的城市肌理为基础表皮,应用参数化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建构,呈现出由拱门组合而成的装置艺术作品。
本届深双将张开想象的翅膀预想未来——未来的城市,会是一种超级化合物;未来的展览,会是一种超级叠加态;未来的深圳,也会是一种超级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