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土局本周正式公布了三林楔形绿地的详细规划方案。三林楔形绿地北临前滩,东临济阳路,西邻黄浦江,南邻外环线,是浦东外环内可以说是最后一块可以进行完整开发的区域,名副其实的前滩二期。
整个地块目前已经完全拆平,由上海地产集团全权负责土地的一级开发,从2014年的卫星图与现状对比,不到3年时间,整个区域已经基本完成了动迁工作,效率高到惊人。
整片区域共分为三个部分,东侧靠济阳路一部分是原先农民的动迁基地,
西侧是主要的开发区域,住宅+商办围绕着一片两个世纪公园大的花园。
从开发方案来讲,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简直壕到不可思议?
到底有多壕呢?
整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前滩二期(不含动迁房部分),绿化+水域就占了2平方公里。进行商办住宅开发的面积
仅有50万方,仅占1/6
。
整体的
地上建筑面积开发仅有80万平方米
,仅相当于前滩的1/4,约等于陆家嘴三神器的总和。在开发面积中,
住宅仅占到了一半约42万平方米
,仅有3,000多套,
不到中远两湾城一个小区的一半。从综合开发强度来算,前滩二期的
平均容积率仅有0.27
,基本可以媲美旗忠的别墅区了。
各个地块的容积率基本都在1.0至2.5,最高不过3.0,标志性建筑仅有100米。可以说是一个完全超低密度开发。
从交通配套上来说,
前滩二期是19号线和机场快线可能的交汇之地
,19号线是未来上海最黄金的线路之一,通往前滩后滩世博陆家嘴和北外滩,串联整个新兴商务区;而它又恰好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中点,未来10分钟就可以到两大机场。
简而言之,这个区域就应该高强度开发。
唯一与之可以比较的便是香港九龙站,因为其便利的交通和城市景观,通过提高地铁上盖区域的容积率,释放出大量的滨海城市空间,进行高密度的住宅与商办开发。
而同样在上海,上海外环线内的黄金宝地,却进行了如此低密度的开发,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一面是说上海土地资源紧缺,一面外环线内整个区域的容积率仅有0.27。如果维持这个开发思路,房价能不涨么?
从城市设计上来说,整个前滩二期采用的是
高覆盖率,0退界的街区式方案,城市界面的感受与步行的体验非常良好,又围绕着两平方公里的公园及黄浦江岸线,且又是如此低密度的开发
,从房价上来说,已经是六位数起。
整个前滩二期定位于“21世纪海派生活实践区”,
通过堆叠绿化,降低开发强度来塑造一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式区域,但这种西方国家郊区的开发强度是否适合上海这个有2500万人的大城市?3平方公里的居民仅有1万人,如何聚集人气?两条轨道聚集却不好好利用?
这一切都令人摸不着头脑。
你怎么看此次前滩二期的规划方案?
右下角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