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认知决定思维 ·  6 天前  
青年文摘  ·  “妈妈,我敲了1000个肚子,才找到你” ·  6 天前  
洞见  ·  长假建议所有人:积极夺回线下生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人生建议: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0-08 19:58

正文

作者:洞见pumpkin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著名心理学家亚伦·T.贝克博士讲过三个焦虑症患者的故事。


第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托德。


托德求职时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每次面试前都会在心里打退堂鼓。


好不容易成功入职,他又忍不住想,身边的同事如此优秀,自己肯定会被淘汰。


上司给了他一个客户资源,他还没开心一会儿,就开始担心自己留不住。


整日忧心忡忡,最后心理压力巨大的他患上了急性焦虑症。


第二个,是38岁的丽贝卡。


丽贝卡是个职场妈妈,自从晋升为经理后就开始失眠。


每个辗转反侧的夜里,她都在担心:


女儿在学校安不安全,丈夫会不会有一天被裁员,家中所剩无几的积蓄不够用怎么办。


这些挥之不去的忧虑在她心中肆无忌惮地游荡。


她变得寝食难安,经常毫无征兆地号啕大哭,精神濒临崩溃。


第三个,是年近50岁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已经退休在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每天还是活得战战兢兢。


害怕自己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社会抛弃;


担心自己上了岁数,身体每况愈下,给他人添麻烦;


觉得自己的退休金不够,恐惧意外的降临……


这三个人身上有多少人的影子?


总是为还没发生的事情提前焦虑,每天处在一种“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


既无力改变未来不一定会到来的事实,又拖垮了当下的生活。


明天的烦恼会不会来,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根本不会来,那么我们今天的担心就纯粹是多余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是一定会来,而既然非来不可,担心又有何用?


所以,一个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为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担忧。


图/摄图网




美国一家报社有位年轻记者叫琼斯,一天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


琼斯大吃一惊,连忙拒绝:“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他列举出一堆不去采访的理由:自己是无名小卒、经验不足,法官公务繁忙……


上司瞥了一眼,直接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琼斯惶恐地说:“怎么能提我的名字?他怎么可能答应?


这时,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愣在原地,没想到自己不断纠结的事情,对方竟如此干脆地答应了。


成名以后的琼斯,在演讲中感叹道:“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经说过: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总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不是一句毫无逻辑的鸡汤。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参与实验的人,把未来一周可能会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中。


到了第三周,心理学家把箱子打开逐一核对,结果显示,90%的烦恼,根本没有发生。


心理学家把剩下的10%再次放入“烦恼箱”,又等待了三周。


三周过后,和实验者核实时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很多时候,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既定的事实,而是你头脑里提前冒出的一个个糟糕的念头。


所以,永远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一旦你发现自己开始瞻前顾后,开始对未来感到忧虑,请坚定地、清晰地对自己说:“我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


图/摄图网




作家@李筱懿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从前她的生活十分紧绷,每天都在为各种事情焦虑。


比如明天开会需要她发言,她前一晚一定会紧张得睡不着,生怕自己临场表现得不好。


下个星期需要出差,她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会开始忧心,设想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难题。


常常是事情还没有发生,她就已经处在煎熬之中。


可渐渐地,她发现有许多她担心的事并不会发生。即便真的发生了,也远没有她想象中可怕。


无论是工作上的难题、婚姻里的纠葛,还是身边亲朋好友的离开……那些在当下对她来说仿佛是天大的事,她无数次以为自己会挺不过去,可当它们真的发生了,总会有应对解决之道。


回过头想想,她这才发现,没有哪一件事真正将她击垮过。


你有没有相似的体验?


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的时候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的时候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


后来才发现,18岁考不上好的大学,你的人生不会就此完蛋;


35岁失去爱人,并不意味着你会孤独终老;


40岁被裁员,也不代表你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天大的事和芝麻大点的事之间往往只隔着时间。


人生是辽阔的旷野,生活的容错率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永远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生活无非是见招拆招。


图/CC0




斯坦福大学有项研究指出:


人类的大脑会把我们害怕的事情影像化,并不断地在脑子里重复,结果就是好像有一个磁力场,引着我们走向那个方向。


有些困难确实很难逾越,但更难逾越的,是我们在困难面前的焦灼情绪。


前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马库斯,写过一本回忆录叫《孤独的幸存者》。


他在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


士兵们的训练强度非常大。他们训练基地的一角挂有一口钟,队员们一旦觉得自己熬不下去了,敲响它之后,就可以自由离开。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放弃训练钟声响起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夜里,而不是艰苦训练的白天。


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分析说:


训练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去想太多,所以能挺过去。


但到了晚上,无尽的黑夜、寂寥的环境,放大了痛苦的感受,他们担心明天的训练会像今天一样痛苦,提前陷入了一种“情绪劳动”中,以至于选择放弃。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要进行一次重要谈判,还没准备,就开始担心“万一出差错怎么办?”,结果真的出了差错。


要进行一次重要会面,还没见面,就开始烦恼“万一这个人很难搞怎么办?”,结果真的很不顺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尽管你什么都还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都会消耗心理的能量。


这种无谓的消耗,占用了你大量的精力,所以当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量已经不够用了。


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不是杞人忧天地胡思乱想,而是行动起来,直面让你焦虑的事。


要谈判,就认认真真准备好资料;要见客户,就仔仔细细记住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在迟疑焦虑中每花费一分钟,就会少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当你开始行动,你就会发现所有预设的困难,也没那么难。


图/摄图网




作家林清玄在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他家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种有很多树。


父亲规定小孩扫完院子才可以去上学,大家都很不情愿。


父亲便教了一个方法,扫地之前把树摇一摇,把明天要落下的叶子先摇下来,这样两天扫一次就可以了。


第二天,孩子们扫地之前都先用力地摇树,结果发现摇树比扫地还累。


最后终于把明天的叶子也扫干净了,正得意时,一阵风吹来,又有树叶落下来了。


大家又怀疑是摇得不够用力,决定明天再使劲摇一摇看看。


第二天一早,兄弟几个便拼命地摇树,结果把好几棵树都摇死了。


生活也是一样,不能老是图省事,想要提前解决明天的烦恼。


因为无论你再怎么焦虑,该发生在未来的事情都不会提前来临。


一个人活在今天,只要把今天的地扫干净就好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过不好今天的人,明天会过得更糟。


如果你在看日出的时候,想着日落的遗憾,再明媚的阳光也会变得黯淡;


如果你在吃饭的时候,想着明天会没饭吃,再美味的食物也会变得无味。


想征服生命中的焦虑,就要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


别老想着太远的将来。


风吹哪页,读哪页。


今日的伞挡不住明日的雨,今日的太阳晒不干明天的衣裳。


过好此刻就很了不起了。


点个在看,朋友们,共勉。



本文作者:洞见pumpkin,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青年文摘经授权发布本文,配图来源:摄图网,转载请联系作者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