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高招发布
“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由市教委直属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中学生报》联合出品,是上海高考政策的官方权威发布平台,将为您提供高考政策、招生信息、专业介绍、志愿填报等权威信息,同时在线解答高考考生的疑难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明辽宁  ·  闭幕式旗手,中国好人徐梦桃! ·  17 小时前  
文明辽宁  ·  闭幕式旗手,中国好人徐梦桃! ·  17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冯骥 我们只是一群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 ·  18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灯,灯灯,灯灯灯 ·  昨天  
三峡小微  ·  李富民赴宜昌调研 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最懂人情世故的DeepSeek,比我会做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高招发布

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4个关键词一起看——

上海高招发布  · 公众号  ·  · 2024-10-30 17:30

正文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指出,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要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改革招生管理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要重构协同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激发科教融汇活力,激活产教融合动能,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意见》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领导。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支持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先行先试、分类分批开展改革试点。


《意见》的出台将如何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关键词一: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探索,不断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认为,伴随我国产业形态逐步由劳动和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和创新密集型转型升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必须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和超前储备高层次人才,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介绍,目前我国3万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近80%在企业,企业研发工作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能力的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扩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的直博生规模,意在培养更多具备深厚学术基础和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一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基础学科研究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坚持服务需求的政策制定思路。可以理解为国家在科学合理地调整博士生培养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陈洪捷说。


关键词二:

完善学科专业体系


“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不足、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的规模化培养还不够有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琼麟说。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意见》要求,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


因此,《意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响应国家重大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世奎表示,《意见》提出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等内容是解题抓手。


例如,国家正在实施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制度。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外清单,突出灵活性、创新性,每年动态调整,着重服务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拓展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空间,是学科专业目录管理的重大创新。”赵世奎说。


关键词三: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要,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介绍,《意见》从思政引领、招生管理、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导师队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


“目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比如博士生学习动机更加多元化,个别导师重招生名额轻培养质量,一些培养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培养过程管理‘宽、松、软’等。”梁琼麟说。


梁琼麟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比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对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强化导师岗位属性。”王战军表示,要持续完善导师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导师引进机制,拓展导师来源渠道;完善导师培训与支持服务体系,合理确定导师指导博士生数量的限额,确保导师指导精力投入。


“强化导师岗位属性意味着明确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核心岗位的角色和责任。这要求导师不仅要在科研上为博士生提供指导,还要在职业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承担起全方位的责任。”陈洪捷认为,当前,个别导师可能存在指导不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博士生规模扩大后,导师的责任感和指导质量尤为关键。


陈洪捷介绍,《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一方面能缓解博士生导师指导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博士生在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培养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陈洪捷说。


优秀青年教师能否带好博士生?


陈洪捷团队对全国博士毕业生开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理工科领域,年轻导师在活跃于科研一线、知识更新方面明显优于55岁以上年龄大的导师。“因此吸纳年轻教师指导博士生既能为其提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陈洪捷说。


关键词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