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者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建设进度过半!这座海上风电场成本上涨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当其时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者报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投资者报  · 公众号  ·  · 2018-05-14 08:00

正文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注定一辈子都要吃苦?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慵懒,但是慵懒人的基本属性,所有的人都会变懒,只不过有的人为了更好的变懒,为了以后变懒了也有钱花,所以就拼命努力而已。



那么,人贫穷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想起来一个放牛娃的故事:



乡村里一个放牛娃,天天乐呵呵地在放牛。一个城里人偶然经过这里,看到他这般欢喜劲,很是纳闷。于是两人交谈起来。

“你放牛是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想干什么?”

“盖房子。”

“盖了房子做什么?”

“娶媳妇。”

“娶了媳妇做什么?”

“生娃。”

“娃长大了干什么?”

“放牛”。


有些人看完后觉得比较可笑,但是仔细一想,其实我们身边有放牛娃思维的人真的不少:


比如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月薪3k的轻松职业,也不愿意学习;或者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两个回答获得了很高人气:


第一个是这样的:



第二个回答是这样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有人这样分析其中的逻辑: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

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

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苦难守恒定律”: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有一种修炼方式叫苦行僧,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你受得了多大的苦难,才配的上多大的成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热文回眸:(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个维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老司机英豪榜 老马识途的秘密大起底

“资产荒”下的QDII豪华航母阵容 都有谁?(附名单)

2017券商年度策略含金量报告:20家券商谁登顶“神预测”?

“2017保险先锋榜”出炉 严监管下28家公司脱颖而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