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是我第三次来果阿。盛夏7月,印度的雨季,以为会有一场暴雨等着我,谁知道,果阿的阳光还是像前两次那样灿烂,足以让人蒸发一切阴翳以及是连夜大巴的疲惫。我背着十几公斤的登山包,眯着眼睛享受果阿的暖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果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961才并入印度。作为一个度假圣地,可以说它不是印度典型的代表,它干净开阔,也更国际范。每个来果阿的人,大概都忘不了这里的椰林树影、黄金海滩和热情派对。
只是这次我不是来度假,而是做义工,参与老人院和外来务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这里先谢谢「格林卫中国」的邀请,让我的夏天多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01 果阿义工之家
义工之家坐落在果阿北部的 Saligao, 临近热门的 Anjuna、Calangute 海滩。我们住在一片安静的居民区,周边全是五颜六色的小别墅,可爱到每次走过都不禁驻足欣赏,而且每条小径都被绿色包围,行走其中,可谓惬意。
我在七月最后一周去的果阿,当时正值暑假志愿者高峰,我们共有30多位志愿者,年龄从4岁到60多不等,以欧美国家为主,我是唯一一个亚洲人。志愿者分住在三个房子,每个房子都有厨房、客厅、小花园,闲时我们聚在一起聊天,很快就熟络起来了。志愿者的多元性,也将此变成了一次很好的跨文化学习机会。
我们年纪最小的志愿者,这个萌萌哒的挪威小妹只有4岁哦
周一到周五都会有阿姨来为我们做午餐和晚餐,十分可口。早餐的 Omlete、吐司、麦片、水果无限量供应,大家都可以吃到饱饱地就开始新的一天。
02 Old Aged 老人之家
我上午的项目是去老人之家陪伴奶奶,下午则去给外来工子女上课。
这是一家天主教教会开设的老人院,里面有20多名老人,5位职工,每次来都有不少老人坐在走廊吹风,一看到志愿者就开心地挥手说早安。
坐在外面透气的老人比较健康,也会说英文,所以我们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就算老人家的起居饮食被照顾得不错,但人老了,还是容易孤独,希望得到更多关注和陪伴。
奶奶们打扮得体,也喜欢玩纸牌,积极地向我们学习新的玩法,但 UNO 还是她们的最爱。我们和奶奶边玩牌边聊天,听她们的生平故事,她们也好奇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
第一天早上,我们陪奶奶们玩了几个小时的纸牌,我和一个德国义工其实有点落差,因为工作似乎也有点 “轻松”。一位意大利妹妹的心态则特别积极,安慰我说:“ 奶奶需要的无非是陪伴,你看她们喜欢玩牌和见到年轻人。我们做的事情虽然简单,但的确给她们带来了快乐啊。”
在服务时,调节心态、把自己放对位置十分重要,毕竟做义工不是为了自己爽,而是真正为服务对象做点实事。
第二天早上,我尝试去接触一些没来和我们玩牌的奶奶,安静地坐在一角的她们也许同样需要陪伴。在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奶奶一脸愁容,觉得老人院周边什么都没有,嚷嚷了几年要搬出去,最后还是因为没人照顾而一直留在了这里。有的奶奶则比较乐观,善于交朋友,一笑就散播着温暖的磁场。
一个叫 Roshan 的奶奶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她打扮时髦,玩起智能手机来可溜了,手机上的字看不清就拿着放大镜读,不会错过家人朋友的任何信息,重要照片还会备份到 Goolge Drive。她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三十岁丧夫,一年后因医疗事故不得不割除了一只眼球,独自带大了两个儿子,还和自己的合唱团环球表演,那种跌入谷底后再次弹起的韧劲让我肃然起敬。
退休后,她为了少让儿子操心,主动卖掉了孟买的房产,搬来了果阿的老人院住,一边享受着这里的宁静,一边用 whatsapp 和家人保持联系。
但对于当年的痛苦,她只是轻描淡写。我很好奇她是怎么走出低谷的,她想了想说:“ 其实也无他,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Roshan 的左眼被割除后,只有右眼有视力,但现在已经很差了,所以她必须有人陪伴才能外出。Roshan 的好朋友叫 Guilde, 也是一个待我温柔的奶奶,但她腿脚有问题,走不快。她们俩经常组合外出,Guilde 自嘲说是 “一个瘸子带着一个瞎子”。
在这里服务一周后,我发现每个老人都是块宝,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她们或许不再紧跟时代了,但她们沉淀下来的生命经验,总值得我们学习。奶奶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笑对生活,面对和修女的冲突,她们如何采取抱怨以外的沟通方式;有好几个90多岁的奶奶,凡遇到病痛就拿自己的年纪开玩笑,淡然处之,反正死亡只是一站必经的风光,而不是可怕的终点。
最后一天,我们和奶奶拥抱告别。一个叫 Flurys 的奶奶真诚地握着我们的手说:“ 我很高兴认识你们,也会一直为你们祈祷。” 我听得心里暖暖的,我在这里的呆的时间不长,但奶奶完全不吝啬自己的爱。另一个叫 Guilde 的奶奶则打趣说:"希望你下次回来,我还活着呢。"
看着老人的笑脸,我挥手说再见,并没有回头。我想,带着她们的爱离开,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也希望她们在临近生命终点的旅程上,一直有人相伴。
03 Outreach 外来工子弟教学项目
每天下午,我们会来到一片小荒地服务,这里有15-20户外来务工家庭,大多来自北印,前来果阿打零工。他们在这搭建了简陋的临时住所,里面几乎没有家具。
我们班上有20个孩子,从四岁到十几岁不等。除了一个男孩要留下来做家务,其他孩子都是上午上学,下午自由活动。我们约10名志愿者会趁这个时间来上课,场地就是一个大帐篷,学生按年龄分组上课。
上课前,他们都会围圈而坐,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虔诚地祈祷:
Thanks God for giving us today.
It is great having my friends and teachers.
I learn to be a grateful, respectful and responsible citizen of today...
你看他们性格各异,有的活跃大胆,有的安静内敛,但眼里总闪着让人守护的光。
我们上课的内容很简单,周一到周五分别是英语、数学、艺术、地理和启发日,更多是功课辅导以及各国志愿者的文化分享。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我们是上课一小时,陪玩一小时。
一周下来,我发现自己能传递的知识很有限,也不确定孩子接受了多少;但起码从长期去看,孩子会在国际义工的耳濡目染下,有了更多英语对话的锻炼、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快乐的童年。
作为外来工的子女,他们谈不上很穷,更说不上富,但仍缺乏了很多资源。义工来到这里,除了知识的传递,陪伴也很重要。
所有人都期待每天的 Happy Hour,下课后,义工会陪孩子下棋、画画、玩飞碟和跳绳,仿佛我们也再次回到了童年,荒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回想自己的童年,我不禁有点羡慕他们,有一片广阔的泥地去奔跑,简单地做游戏,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好多国家。而我大部分童年时光是在室内度过的,小学的课要上到下午四点,接着托管到五点,写完作业后要练书法,寒暑假父母没时间带出去玩,我就泡图书馆。
我的童年不是不快乐,只是玩耍少,呆在室内的时间太多,以至于长大后,我开始不安分地探索外面的世界,没有停下旅行的脚步。
每当我去新华书店,就看到教辅密密麻麻地铺满了一层,从前我觉得这很正常,但现在回头看,其实挺压抑的。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孩子成为了知识的小巨人,却在诸多作业和考试中失去了本应快乐的童年。
所以我会尽可能在每天陪玩的一个小时里,做他们喜欢的游戏,学唱他们爱听的歌。 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有什么比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呢?
一个孩子只有快乐了,才可能有健全的人格啊。
这是每天最后的Cookie Time,孩子们都特别激动地排队等曲奇饼
后记
“ 把公益做成持续的接力。”
一周的义工时光短暂而美好,果阿的阳光绿树、孩子和老人的笑脸也还历历在目。
实话实说,我曾吐槽过项目的深度不够,因为自己过去参加的义教,都需要提前几个月培训、备课;而果阿的项目门槛更低,义工直接来辅导功课和陪伴孩子就好了。
随后我开始反思两种模式的利弊,前者模式较 “重”, 从项目宣传、志愿者选拔、培训、备课,需要经历较长的筹备时间,虽然教学效果更好,但鉴于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能覆盖的点有限;后者的模式较 “轻”,门槛低,人人可以参与,能给更多人提供短期志愿体验的机会,所以只要这是一个持续在做的、接力赛式的服务,其影响力也是深远的。
毕竟先去做了,总比没有发生好,只要开始了,就有变得更好的可能。
就让我学会接受事物的不完美,少点吐槽,怀着慈悲之心,去做更多被需要的小事,也把更多事做好。
(最后,特别鸣谢格林卫中国,邀请我成为印度项目的体验官。更多国际义工的机会,欢迎关注格林卫中国:网站:www.thegreenlion.cn,公众号:格林卫TheGreenl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