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纱线网newyarn
中国纱线网官方公众号,关注纺织热点,解读行业形势,发布权威的行业资讯,专业的纺织技术探讨,及时的市场分析,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一个公众号,读懂中国纺织行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纱线网newyarn

纺织技术 | 苎麻纤维梳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上)

纱线网newyarn  · 公众号  ·  · 2025-02-12 17: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图片


一、苎麻纤维特性

苎麻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生长在苎麻茎的韧皮部,纤维单细胞,长度为60-250mm,最长达到600mm,宽20-80μm,截面积呈圆腰形,靠近中腔处有裂纹,细度4-8dtex,强度0.6-0.7N/tex,湿强大于干强,断裂伸长2-4%,初始模量13-22N/tex,吸湿快且放湿快。苎麻纤维属于低伸长,高强度纤维,弹性回复与耐磨,疲劳性能较差。苎麻不耐强酸,对碱较为稳定,防霉防蛀,以单纤维形式纺纱,可以纯纺或者混纺。纱线用于服装和装饰饰品,超强透气和散湿,具有抑菌作用。

二、苎麻梳理技术发展现状

苎麻纤维梳理分为长纺和短纺两种。精干麻长纺为70mm长度以上纤维梳理后纺纱,纯纺支数最高27.8tex,混纺最高支数18.5tex。短纺为经过梳理后的精梳麻与涤纶、维纶、棉、莱赛尔等进行混纺,纺纱支数最高可达11.6tex。目前,我国苎麻长纤维及其混合梳纺流程发展较为缓慢,大部分停留在上世五十年代传统工艺(绢纺工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工艺(精纺毛纺)设备。随纺纱技术的发展,有一部分为了纺高质量的苎麻纱线,对开松和梳理设备进行了改造,目的是淘汰滑溜牵伸,满足细纱罗拉牵伸的需要,实现更好的条干和质量。

2.1 苎麻梳理技术及纺纱工艺流程现状

近年来,苎麻纺纱梳理技术及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九种工艺流程。

2.1.1 纯麻纺传统工艺流程

精干麻→CZ141型软麻机(给湿)→CZ151型拉麻机→扎把→堆仓→大切机(或DJ171型中切机)→CZ161A型圆梳机I→CZ181A 型小切机→CZ162A型圆梳机Ⅱ→磅麻→CZ231型延展机I→CZ231型延展机Ⅱ→CZ241型制条机→CZ251型并条机I→CZ251型并条机Ⅱ→CZ252A型并条机Ⅲ→DJ441型粗纺机I→ICZ421型粗纺机Ⅱ→DJ561型或DJ562(CZ)型精纺机,共计19道工序,梳理共计9道。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绢纺牵切牵伸工艺。

2.1.2 纯麻新工艺流程

精干麻→CZ141型软麻机(给湿)→CZ151型拉麻机→扎把→堆仓→FZ001型开松机→CZ191型梳麻机-→BR221A型皮圈牵伸机→CZ304A型针梳机I→CZ304B型针梳机Ⅱ→A191B 型条卷机→B311C(CZ)型精梳机→CZ304A型针梳机I→CZ423针梳机Ⅱ→CZ304A型针梳机Ⅲ→CZ304B型针梳机IV→B456型粗纺机→FZ501或B583A型精纺机(有些厂在精梳前只用一道CZ304型针梳机,则精纺机用B583A型精纺机),共计18道工艺,梳理共计11道。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精纺毛纺牵切牵伸工艺。

2.1.3 麻纺混纺传统及新型混合工艺流程

精梳前用纯麻新工艺,精梳后用老工艺的三低速针梳机,CZ411型和CZ421型双程粗纱机,DJ562(CZ)型精纺机。其中梳理五道流程。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精梳毛纺牵切牵伸工艺。

2.1.4 麻混纺传统工艺流程

主要为涤纶、维纶纤维混纺。精干麻→CZ141型软麻机(给湿)→CZ151型拉麻机→扎把→堆仓(涤纶散纤)→磅球→(调合)→DJ061型开麻机→DJ171型中切机→CZ161A型圆梳机I→CZ181A型小切机→CZ162A型圆梳机Ⅱ→排绵→磅绵→CZ231型延展机I-→CZ231型展延机I→CZ241型制条机→CZ251型并条机I→CZ251型并条机Ⅱ→CZ252A型并条机→CZ411型粗纺机I(或DJ481型延绞机)→CZ421型粗纺机I(或DJ441型粗纺机)→DJ562(CZ)型或 DJ561型精纺机,共计22道,其中梳理九道。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绢纺牵切牵伸工艺。

2.1.5 涤麻混纺新工艺流程

精干麻→CZ141型软麻机→CZ151型拉麻机→扎把→堆仓→

FZ001型开松机→CZ191型梳麻机→涤纶散纤→B261型和毛机→B272型梳纤机→BR221A型皮圈牵伸机→CZ304A型针梳机I→CZ304B型针机Ⅱ→A191B 型条卷机→B311C(CZ)型精梳机→CZ304A型针梳机I→CZ423型针梳机Ⅱ→CZ304A型针梳机Ⅲ→CZ304B型针梳机W→CZ431型或B465型粗纺机→FL501型或B583A型精纺机,共计18到流程,其中梳理10道。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精梳毛纺牵切牵伸工艺。

2.1.6 涤麻新及传统混合工艺流程

精梳前用涤麻新工艺,精梳后用老工艺三道低速针植,双程粗纺机(CZ411型与CZ421型)DJ562(CZ)型精纺机。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精梳毛纺牵切牵伸工艺。

2.1.7 麻混纺纤维现代棉纺工艺流程

麻纤维为梳理落麻,与棉、涤纶、维纶、莱赛尔纤维盘混后采用棉纺工艺流程,圆盘混纺FA002→单轴流FA113→多仓混合FA022-6→精细开松机FA106→喂入棉箱FA177→棉纺盖板梳理机FA224→棉纺并条机一道FA306→棉纺并条机二道FA306→棉纺并条机三道FA306→棉纺粗纱机FA458→棉纺细纱机FA506,共计11到流程,其中梳理4道。流程属于苎麻短纺,后部采用棉纺牵伸工艺。

2.1.8 麻混纺纤维转杯纺纱生产工艺流程

圆盘混纺FA002→单轴流FA113→多仓混合FA022-6→精细开松机FA106→喂入棉箱FA177→棉纺盖板梳理机FA224→棉纺并条机一道FA306→棉纺并条机二道FA306→转杯纺纱机F1603,共计10到流程,其中梳理4道。流程属于苎麻短纺,后部采用棉纺新型自由端纺纱工艺。

2.1.9 苎麻纺纱湿纺工艺流程

苎麻纺纱新工艺流程组合:苎麻精干麻→软麻给油(湿)堆仓→扯麻切断→手工喂入→A006B混棉机→A034开棉机→A036C精细开棉机→A092喂入棉箱→FA141成卷短流程式成卷机→梳麻CZ191→预并(I、II)→精梳(I、lI)→针梳(四道)→单程粗纱→湿纺细纱→烘干→络筒成件。16道流程,7道梳理。流程属于苎麻长纺,后部采用湿纺牵切牵伸工艺。

2.2 苎麻梳理技术现状分析

苎麻梳理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梳理,单纤维细化到2200-2700NM,满足纺纱牵伸需要。精纺毛纺工艺梳理点较传统绢纺工艺多,成纱中的竹节疵点比传统工艺少,布面比较光洁。精纺毛纺工艺成纱上的大疵点也较传统工艺少,由于流程增加,梳理过多纤损伤大,但小棉结多于传统绢纺工艺。新工艺比老工艺的纯麻纱梳成率高6%左右,涤麻梳成率高5%左右。纺纱制成率新、传统工艺相仿。由于精纺毛纺新工艺梳理点多,纤维损伤大,成纱强力、强力不匀率等不如老工艺。

从流程中分析,苎麻梳理是纺纱的关键工序。苎麻纤维在韧皮中平均长度只有61m左右,而最长的纤维却有620mm.长度不匀率高达86%以上.长度离散度非常大。由此,原始纤维在长度上是不能适应纺纱牵伸的基本要求。苎麻纤维作为单纤维纺纱,在现有纺纱工艺中,均有对超长纤维采取切断手段:绢纺工艺流程中是人工在大切机上进行手工剪断,在70mm左右的条件下纺纱:而精梳毛纺新工艺流程中,是在开松机、梳麻机、精梳机上设置有对纤维握持打断来适应牵伸的需求,总体长度控制在70mm以内,纤维整齐度控制在60%以下。通过不同的梳理达到以下技术指标,长纺麻质量指标见表1。短纺麻质量指标见表2。纯纺混纺细纱质量指标见表3。

表1 长纺麻纤维梳理后质量指标
表2 精梳落麻纤维适纺质量指标

表3 纯麻纺(混纺)纱质量指标
苎麻精梳落麻在生产中的比例在40-50%,其纤维经过反复梳理后的指标,可纺性能比较高。利用棉纺工艺流程短,与新型纤维混纺,利用不同的纺纱形式,有很大的价值空间。具体环纺纺纱质量指标见表4。转杯纺纱质量指标见表5。

表4 环锭纺纱苎麻棉混纺质量指标 Rm/Ly 70/30 28.1tex
表5 转杯纺纱苎麻棉混纺质量指标 Rm/C 85/15 58.3tex

2.3 苎麻梳理后成纱质量检测现状分析

传统长纺质量指标控制:大节指长度4cm及以上,粗于原纱3倍及以上,或长4cm-0.6cm以上粗于原纱6倍以上的粗节,800m单位;小节是指0.6cm及以上,粗于原纱3倍及以上的粗节,800m为单位;麻粒指0.6cm及以下,明显粒状,400m为单位。以上均匀黑板条干。

苎麻短纺大多是混纺,其纤维长度和质量要求以及纺纱支数,接近于棉纺。其质量要求也有传统的黑板条干目测,逐步与传统的棉纺乌斯特质量指标体系接轨,将IPI纱疵,条干CV,毛羽指数等也进行质量的控制,在短纺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未完待续)

来源:陈玉峰 张泽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黄克华 库车利华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 中国纱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想要获取更多纺织资讯和最新行情,关注公众号 「纱线网newyarn」 ,回复「行情」, 及时获取最新纺织行情; 回复「加群」, 邀请您加入1000个纺织群; 回复「招聘」, 查看最新岗位信息。

图片

长按扫码关注中国纱线网官方唯一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
关注纺织热点,解读行业政策,发布企业动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