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启动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标”工作,同年9月进行了现场审核认证工作,10月获得了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时光荏苒,2017年8月30日,我们审核组故企再审。此番来到绿叶,与薛总和孙总几位领导交流甚欢,受益良多,对绿叶能够顺利快速通过认证,以及体系能够在绿叶的IP管理中运转良好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绿叶制药公司成立于
1994
年,知识产权部于
1998
年独立挂牌,同年,绿叶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出台。“贯标”工作启动后,绿叶只需对已有制度梳理优化,即令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规范化、系统化、详细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在通过初审认证到再认证的这段时间中,绿叶丰富的IP经验与规范相应生辉,将绿叶的IP管理推向新的高度。
绿叶的知识产权部门不仅兵强马壮,在欧洲、北京、上海都有工作人员,而且还是公司里的“实权”部门:在绿叶内部,知识产权部参与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投融资、企业并购,新药立项研发、工艺改进等。而这种“
实权
”随着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知识产权部们越多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过程,知识产权工作越能体现其价值,越能成为企业规避风险之盾,攻占市场之矛。
标准包罗万象,着眼于企业IP管理,又超出了对IP的狭义理解,而是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更是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局限于基础的知识产权获取、维护等工作,而是要多学习国内外同行的管理经验多了解和掌握行业的诉讼信息,熟悉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适用标准后,绿叶知识产权部的员工们在完成了企业现有知识产权工作外,更加注重关注国内外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医药行业的热点判例,积极
参与各种国内外交流活动和立法调研工作,在一些影响重大的活动中代表企业发声,提升企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