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昨天  
百晓讲新闻  ·  “杀疯了”!破30亿元!才第5天! ·  2 天前  
新消费日报  ·  蛇年春节票房创记录!哪吒、唐探、封神领跑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请继续真,林依晨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1-19 23:02

正文

前两天微博之夜,在一堆闪瞎眼的女明星中,表妹一眼认出了好久不见的她——


剪了短发的程又青!褪了婴儿肥的袁湘琴!




是的,大写的林依晨。


之前嫌新版《恶作剧之吻》辣眼睛,又一次拉了拉05版


昨日再现。


当年模特出身的小综(郑元畅昵称),出演高冷又有点坏的天才,用现在的话说,霸道男主。


每位霸道男主背后,必然携带一个傻白甜。


可惜,99%的傻白甜只演出了前两个字,只有林依晨,稳稳位居那1%




一个女人要迷倒男人不难,迷倒男人的同时,还能让女人也喜欢,难如登天。


林依晨就是有办法让你讨厌不起来。


那时台湾偶像剧多火啊,杨丞琳、张韶涵、陈乔恩、杨谨华、大S,个个如雷贯耳,但林依晨还能被称为偶像剧一姐,凭的,就是一份不作不装


首先,她长得就很“和谐”。


胶原蛋白满满的脸,自带娇(chun)憨(meng)少女感,天然无毒。


就算湘琴笨到,有的人抱怨看不下去,但也让作为主流观众的小女生,代入感满分。


当年看的时候就觉得(在)05版的湘琴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以和林依晨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花痴和幻想……@林沛其sara




老天爷赏饭吃,喏,这就是林依晨的观众缘



可爱到连女生(杨丞琳)都主动跟她搭讪要电话


其次,她有真本事——演技


偶像剧是对演员要求最低的剧种?


题材轻松,套路满满,演员可以演得毫不费劲——哭就斗大的珍珠泪,乐就欢脱没型成疯子;


只要颜值过关,再面瘫照样圈粉(所以表哥常说偶像剧只有人设没有人物)。


林依晨又给我们意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她出道不久,就主演过一部小文艺片(《飞跃情海》)


大银幕处女作,第一次,就杀入金马影后提名名单。


后来,当然落败了,但至少说明,林依晨的演技在圈中一早就被认可。


演技另一个证明是,演员能不能抽离自己,扮演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


你一定被林依晨扮演的情智商双低的湘琴蠢哭,但现实里,她可是娱乐圈的学霸(国立政治大学韩文系)


刚出道那几年,林依晨的戏一部接一部,放在今天应该叫“流量明星”。


完全可以轻轻松松,一个表情演三部戏。


可是,她要脸。


即使是早年塑造的角色,清一色的少女,也绝不一样——


野蛮小女友任性果敢;不会读书的差等生憨傻单纯;天外飞来的小仙女天真无邪;还有金庸笔下小东邪的古灵精怪。


《我的秘密花园》《恶作剧之吻》《射雕英雄传》《天外飞仙》(顺时针)


演谁像谁,每个角色都说服力十足,串戏感一点都没有。


怎么做到?


还得提表妹最爱的《恶吻》,这余音绕梁的一幕。


袁湘琴开车,送待产的好朋友去医院,到了医院,被直树生气地质问,自己明明是新手,为什么不叫救护车。


看看这时湘琴的反应,边挠头,边回身看被拉走的好朋友。


害怕、委屈、懊悔,全写在细节里。




当林依晨和郑元畅回看这个镜头时,都哭了。


那种情绪投入度,对小动作的精准把握也许正是她演遍偶像剧,却少有人吐槽“油了”、“滥了”的原因。


江湖传闻,林依晨有独属于她的“8颜色剧本”。


有人见过,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每场戏里角色情绪、心理的批注,比娘娘孙俪还强迫症。


衣服、情绪、注意事项、背好的台词……一场一场,厚厚一个剧本标注下来,没有一点马虎。



合作多年的导演瞿友宁(《恶吻》系列、《我可能不会爱你》)每次聊到她,都带着既骄傲,又有点怕怕的语气。


任何跟她合作的人,如果开戏前没准备好,多半会心虚。


据说,当时《恶吻2》一收工,林依晨就马上进《射雕》剧组。


她穿梭于蠢萌与聪明机智两种人设之间,硬是一点没让人看出错乱感。


没绿幕抠图,没让剧组搞替身建模;男女主同框,也没高调求表扬。


靠着这股劲,2008年,林依晨凭《恶吻2》,成为第一个演偶像剧而拿下金钟奖视后的演员。


领奖台上的她,又一次让我们意外。


完全刷新了过去角色里的少女人设。



2008年第一次获金钟奖视后时的现场反应


拿到奖杯,微笑并自然地调整话筒;眼神平静,看向奖杯时若有所思。


整个过程得体又冷静。


但她接下来说的话,却让全场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我生命当中有人跟我说过,演员的使命是带领观众看到更深层的人性,我也竭力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台下各位用生命演出,所以我们绝不止可以做到今天这样。


“所以我们绝不止可以做到今天这样”,坦白讲,这句话,一直是引导表妹低潮时继续走下去的光。


真实的林依晨,岂止是荧幕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呢?


不仅在“演戏”这件事对自己百分百严苛,就连作为“艺人”的自己,她也要求“滴水不漏”。


私服出街,面对粉丝求签名和拍照,即便再不便,也不肯拒绝。


走红毯或者是参加记者会,明星都会说车轱辘话,滚着滚着就词不达意。她不会,每次答得又稳又准,所有内容都是有效信息。


她承认她有“完美主义”,连做梦都继续——


我连做梦都是完美主义,我超累的!我连做梦都在尽义务,甚至在想哪个粉丝没签到名,我还要回头去找他……我知道那是梦,可就是以为是真的……我梦里还经常答考卷,从头到尾写不完,要早上6点起来,累死我……


我们都听过这句网络流行语:你这么成熟懂事,想必一定没人疼。


这句话在林依晨身上多少可以找到印证。


林依晨的“懂事”始于16岁,当年,还在读高一的林依晨被母亲叫醒。


突然被告知,父母早已离婚,家中全靠母亲一人维持生计,已经欠下500万台币(120万人民币)的外债。


因为母亲从小严苛的教育,她没向别的亲人求助,选择自己承担。


16岁以后,她身上最重的包袱,就是钱。


就连那次让她踏入娱乐圈的台湾捷运美少女大赛(获得第一名),参加的目的,也只是想给弟弟添置一台电脑。


入行后的路走得辛苦,心里有情绪,不能也不愿对旁人宣泄。


所以当时她明明很年轻,但总让接触过的人觉得,小姑娘挺老成。


08年前后,她的脑下垂体蝶鞍部长了个囊肿,手术后的她连续对着母亲反反复复说了好几天自己年少时受过的苦。


后来有主持人问她,有没有怪过母亲的严厉。


过程中一直神色平静的林依晨,声音忽然就变了,拼命笑着想咽下哭腔,挤出一句,我怎么忍心



知道离婚的母亲,不肯让自己在有“想要却得不到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所以百般隐瞒,她怎么忍心怪自己的妈妈。


她的神经,可能比99%的女人都纤细


这种感同身受的善良,比道德范畴里的善良还要多一层柔软。


林依晨不是没有致命伤。


比如那张“永远的合法少女”脸,作为演员,局限显而易见。


很多人以为,她会靠《恶吻》系列吃一辈子


即使进军内地,拍了《天外飞仙》《射雕》,一系列少女的人设,再怎么用心演绎,都差了个突破口,让她“更上一层楼”。


她有观众缘,她拼,她也算一线。但眼看三十而立,有种尴尬,近在眼前。




谢天谢地,她遇到《我可能不会爱你》。


带着新的人生经验,她从《恶吻》里的混沌少女,走进了女生的另一个阶段。


剩女、初老症,这是摆在角色程又青面前的难题,也是摆在林依晨面前的机会。


在三十岁生日的这天

好像整个世界都说好了

要一起向你发出同一个讯息

你即将成为“残花败柳”




直面伤口,是疗愈伤口的唯一办法。


谁也都没想到,在“袁湘琴、江直树”之后,居然还有“程又青、李大仁”这对经典CP。


林依晨在金钟再次封后。


如果说上次还有些侥幸,那这一次,就是完全的肯定与褒奖。


入行多年,林依晨始终没有散发出应有的“星味”,零绯闻,零负评,出道15年,产量低得惊人:


15部电视剧,9部电影,1部舞台剧。


当年《恶吻》拍了整整一年,《恶吻2》几乎辗转了整个台湾取景。


她还接了最耗费时间的舞台剧(《男人女人之战争与和平》),除了多次排练,还全国巡演多场。


在片场,无论跳海还是吊威亚,她都坚持亲身上阵。怕万一在工作中发生意外,给家人留下遗憾,她甚至连遗嘱都写过。 


相比这一代的偶像演员,林依晨对得起用生命演戏这五个字。


连一向铁石心肠的表哥都承认,当林依晨哭时,他会疼。


《恶吻2》


《我可能不会爱你》


金马奖上为“七月与安生”两个小丫头喜极而泣


所以,纵然今天的林依晨只在小范围被惦记,但表妹一点不着急。


岁末年初,《罗曼蒂克》导演程耳有过一封信。


信的名字叫,《对得起这碗白米饭》。


里面最让表妹动容的一段话是——


我坐在台下,想起志村乔在《七武士》里的对白:“我会对得起这碗白米饭。 ”


欲望无休无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对于这份工作,我们应有起码的品位与现时代的审美,趋于准确的表达,不要让观众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因我们的草率无知甚至胡闹而感到羞愧。 强大过后更应该克制贪婪,否则只会越拍越差。 


是的。


我不相信靠手艺吃饭的人会饿死。


我相信靠手艺吃饭的人终将大红大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