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医典
靠谱、实用、有趣的医学健康科普,就在腾讯医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疆这一机场,预计年底通航! ·  11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最新!特斯拉宣布在美召回 ·  昨天  
参考消息  ·  米莱送了马斯克一把电锯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官宣:彼得斯将访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医典

不是危言耸听,肥胖真的是健康“杀手”!透过这片云,我们看到了1.8亿的中国肥胖患者......

腾讯医典  · 公众号  ·  · 2024-11-08 07:55

正文


“他们说我这么胖,是因为懒”


“别人都能减肥,我为什么就减不下来呢?”


“我那么胖,不会有人喜欢我的”


……


如果你是一个身材偏胖的人, 这些让人“沉重”的想法,或许你都曾有过。 肥胖的身形或许让你自我厌恶,他人异样的目光会让你感到羞耻,而难以下降的体重则让你焦虑不安。


今天,我们邀请了帆书 app创始人的樊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中心曲伸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只想和你聊聊,为什么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体重为什么是一门“终生”课题。



(进博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对肥胖症议题的讨论)



人人都知道要尊重身患疾病的人,不要嘲讽他们,疾病不应该被污名化。


然而,提到肥胖,很多人却不当回事,认为它只是一种外形上的问题,是一种“懒病”。


肥胖被很多人排除在疾病的范畴之外,但其实, 超重和肥胖是一类复杂的慢性疾病,不仅如此,它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1]


体质指数 (BMI) 是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计算方法为体重 (千克) 除以身高 (米) 的平方 (通常表示为 kg/m 2



目前,全球有超过20亿人超重或肥胖,其中有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 [2]


而在 我国有超过1/2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肥胖人群高达1.8亿人 ,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3]


然而,这其中, 只有一半不到的人知道自己存在肥胖问题 ,而把肥胖当作疾病去治疗的人就更少了,据统计, 只有约4.8%的肥胖人群选择就医治疗 [3]



对肥胖的认知度低导致其治疗率低,与此同时,肥胖犹如“隐形杀手”,正在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肥胖有损健康,这话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过往的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是各种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1]


肥胖会增加200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其中包括:


1.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显示,肥胖症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病。



以中风为例,过往研究显示,BMI每增加5 kg/m2,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 30%,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则11% [4]


2.“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我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 在肥胖患者中,有36.9%的人合并有高血压。 过往的研究显示,超重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肥胖的人也常合并血脂异常,特别是 甘油三酯水平增高 。调查显示, 我国的肥胖患者中约42.4%的人合并有血脂异常 [5]



超重和肥胖症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肥胖程度越高,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在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3.1%和23% [1]


3.癌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患者似乎更容易受癌症“青睐”。


目前已经发现, 至少13种癌症特别喜欢“找上”肥胖患者 [6]



随着BMI的增加,患癌风险也随之升高,且增速惊人。 其中,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对体重的增加最为敏感, BMI每增加5 kg/m 2 ,这两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8%与45% [7]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还会增加身体的负荷,导致很多机械性问题,比如脂肪的堆积容易压迫呼吸道,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可别小瞧“睡觉打鼾”,这种睡眠期间反复发作上呼吸道阻塞或塌陷,可是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8]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肥胖症带来的 心理负担 不容忽视。


肥胖症患者患焦虑、抑郁的风险显著增加。不仅如此, 在肥胖症患者中,饮食行为紊乱非常普遍,进食障碍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1]



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阻碍着肥胖症患者成功减重,摆脱疾病的“阴云”。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刻板地认为“肥胖是患者自己的问题”,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这可能导致肥胖症患者在家庭、工作或整个社会中遭受着歧视和偏见。



说了那么多肥胖症对健康的危害,相信现在的你已经知道肥胖症是一种需认真对待的慢性疾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肥胖呢?


肥胖症需要专业的治疗,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首先,我们可以前往 专业医疗机构的减重中心或门诊、内分泌门诊或营养科等专业科室 进行诊疗。



医生会根据个人的情况,科学规范地选用合适的减重手段,这其中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9]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 “管住嘴,迈开腿”


饮食上,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注意限制热量: 低能量、低脂肪、适量摄入蛋白质。同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食物。


长期规律运动不仅有利于减重 ,还能具有长期的代谢获益,包括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控制血压等,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进行中等至剧烈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



当然,肥胖的治疗因人而异, 很多肥胖的患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医生也会根据个体情况联合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治疗肥胖症。


最后,我们还想和你说:


如果你是超重或肥胖群体中的一员,记住 减重减去的其实是疾病风险 ,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实现整体健康。


每个被肥胖问题困扰的人心中都渴望 被支持、被理解,让自己不必独自“负重前行”,可以轻盈的生活。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肥胖症科普IP形象“轻盈云朵”正式亮相,“轻盈云朵”作为肥胖患者减重旅程中值得信赖的专业伙伴,呼吁大家共同建立肥胖症关爱型社会。该形象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特别设计。


(进博会现场,“轻盈云朵”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介绍肥胖症科普IP形象)


无论是否受肥胖的困扰,我们都要了解肥胖这个疾病,用包容和理解对待肥胖症患者,和“轻盈云朵”一起支持他们积极面对,积极治疗,走向更轻盈、更健康的生活。



审核专家:

曲伸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中心教授

陈伟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参考文献

1.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2.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3.Pan, Xiong-Fei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vol. 9,6 (2021): 373-392. doi:10.1016/S2213-8587(21)00045-0

4.Chen Z, Iona A, Parish S, et al. Adiposity and risk of ischaemic and haemorrhagic stroke in 0·5 million Chinese men and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18; 6: e630–e40. 9 Zhang X, Shu X

5.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25(11)3390-3399.

6.Arnold M, Pandeya N, Byrnes G, Renehan AG, Stevens GA, Ezzati M,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igh body-mass index in 2012: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ncet Oncol. 2015;16:36–46.

7.Fang, X., Wei, J., He, X., Lian, J., Han, D., An, P., Zhou, T., Liu, S., Wang, F. and Min, J. (2018), Quantit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cancer: A global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t. J. Cancer, 143: 1595-1603. https://doi.org/10.1002/ijc.3155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