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被40年前的国产片狠狠征服 ·  昨天  
十点读书  ·  和妈妈的关系,决定孩子将来会和谁结婚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元宵,愿愿成真,圆圆如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新增十余万字,老舍《四世同堂》完整版终于来了 | 书社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0-10 00:23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老舍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四世同堂(完整版)》,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东方出版中心正式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四世同堂》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44~1948年之间创作完成的抗战题材三部曲。小说以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抗战期间处于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艰苦抗争,生动地刻画了他们从日本侵略者兵临城下时的惶惑不安,到在铁蹄下忍辱偷生,最终逐渐觉醒、奋起反抗的全过程,既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投降派的为虎作伥,更史诗般地展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它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四世同堂》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现代杰出的长篇小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范本,教育部指定的全国中学生的必读书,也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他曾说:"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经《亚洲周刊》联合全球各地学者作家推选,《四世同堂》名列"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


《四世同堂》前两部《惶惑》、《偷生》是一边写一边连载,于1944年至1945年分别在重庆《扫荡报》"扫荡"副刊和《世界日报》"明珠"副刊连载,并于1946年先后由良友、晨光公司出版发行单行本。1946年老舍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到了美国之后,他继续《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创作,至1948年完成全稿。同时,他配合著名汉文翻译家浦爱德(Pruitt)翻译自己的作品,其中《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在他1949年回国之前完成。但这部英文翻译稿出版时,由于篇幅巨大,被哈考特出版社(Harcourt Brace)的编辑横加大量删节,出版时书名是The Yellow Storm。关于这部作品的翻译,1977年2月22日,浦爱德在写给她的好友费正清夫人的信中说:"最后一部的中文版当时还没有印刷,他(指老舍)给我念的是手稿。出版社的编辑们作了某些删节,他们完整地删掉了一个角色,而他是我所特别喜欢的。"


共和国成立以后,老舍突破阻扰回到新中国,开始了他的新的文学生活。《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前20章于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在上海《小说》月刊发表,但连载没有继续,《饥荒》后16章最终未能刊出。老舍当时给日本友人的信中说:"需要对《四世同堂》全部加以修改,因此第三部不宜发表。何时能着手修改还不知道。现在工作繁忙,无闲暇顾及。这实在对不起各位,但也无奈。"待至"文革"发生,《四世同堂》第三部手稿丧佚,这部杰作遂成残卷。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第一次出版,但这个版本的第三卷只有前20章,即当年在《小说》月刊上连载的部分。1981年,老舍家属请翻译家马小弥从美国哈考特公司出版的英文节译本The Yellow Storm中把第三卷最后的13章转译成中文,发表在当年的《十月》杂志上。但这十三章,因为英文已经过大量删节,译成中文只有3万多字,只能算作故事梗概。这个节译本很是粗糙,比如老舍原著的第27、36章全部被剔除,原稿的23、24两章被合并为一章,有些内容和情节被重新并列组合,甚至人名都进行了改变,有时候是张冠李戴。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时,便是增加了马小弥回译的这个三万多字,勉强凑成100章。译林出版社等后续出版的版本也都是这个本子。


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在美国访学,无意中在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浦爱德档案中发现《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全稿。这份完整保留的译稿,上面还保留了老舍与译者商讨翻译和修改的手迹、示意图、译名表,活生生地证明老舍不仅完成了《四世同堂》的写作,而且突破了他原来计划的全书100章篇幅,实际上写作了103章,其中第三部比计划的33章多了3章,也就是36章。


由于译文手稿经历了70来年的时间,有些页码破损,少数页码字迹很不清晰,赵武平遂根据这个译稿,同时参考哈考特的节译本,并根据老舍先生的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将《四世同堂》第三卷的第21至36章完整译回中文,共计约12万字。这是《四世同堂》首次发表以来,读者们渴求而不能见到的部分。


《四世同堂》英文译稿的发现和赵武平的回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重要媒体都重点报道了这一事件,著名文学期刊《收获》杂志于2017年第一期头版头条刊发了赵武平的全部译文。经过激烈的版权竞争,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东方出版中心得到了《四世同堂》完整版(老舍原作加赵武平补译部分)的独家出版权,同时精心校勘,改正了历来版本的错讹,甚至作者的误笔,于2017年9月正式出版上市。


一代文学经典经过七十年沧桑,终于完整出版,从此文学爱好者可以完整地阅读到这部文学经典,不再带有任何缺憾;同时,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也将以这个完整版为新的基准,重建相关标准和认识。


《四世同堂(完整版)》/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9月


选自《四世同堂》新增章节· 第三部《偷生》

二十二


这是一场赌博。


是的,行动前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事到如今,多想没用,无非就是一场赌博。


战争是最大的赌博。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跟战争沾上边,就都是小赌一场。他不可能同时对付招弟,胖菊子,与东阳。他的帮手不够,假若突然把三个汉奸一齐收拾,就可能惊动日本人,加紧搜查,逮捕自己。他只能先对一个动手,吓唬另外两个。他知道,东阳和菊子都没胆子。假若他们是他想的那种只会想自救的人,他们就不敢去报告,这一把他就赌赢了。就是这么个赌法。


他明白,杀死招弟是对的,可是还不能说,自己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不敢杀死东阳,尽管东阳早就该杀。东阳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假若他被杀,日本人,显然的,肯定会报复学生。瑞全想,最好暂时饶了他。


他大哥敢不敢,或者愿意不愿意去教书,倒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假若大哥不敢去学校,东阳和菊子就会认为,他的威胁只不过是空话,背后并没有靠山。东阳兴许会放开胆子,和他瑞全斗一斗。他必须先给大哥打打气。


于是,明月和尚又给瑞宣带了一封信。"去,危险。不去,也危险。我只是希望,你能找到一条新生路,既然老路已经到头。战争必须立场分明。立在中间,也许比作汉奸还糟糕。"


瑞宣接到这封没头没尾,也没有署名的信,不禁笑了起来。他不需要刺激,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处境。已经无路可走,再小心谨慎也没什么用。


他平静的等候着学校的聘书。他拿定主意,一旦聘书来了,他就去教书,就算学校会成为他的行刑场。


战争已经四年了,这是他头一次感到决断,快活。从今往后,他对自己说,不必以自己为耻,也不必看不起自己。他是和老三并肩立在一起,就算这么作会连累全家,就是死,他们也要死在一起,他不会后退。


拿定主意,他立刻去见祖父,母亲,妻子,与两个孩子。祖父的小眼睛,因为脸瘦,似乎比原先大了。祖父仍然活着,没有明显的病容,可是一旦什么时候看见祖父的小眼睛直了,他就会突然想到,老人怕活不久了。老人的眼睛和身子,似乎是半死不活的。


他的母亲,可怜的母亲,她的身子骨那么瘦,几乎连过冬的棉袄都拿不动。


韵梅的眼睛还是那么大,可是眼里充满恐惧。


妞子瘦得像一条小干鱼。


望着家里这些可怜的男女老少,瑞宣感到痛心。可是他也觉得,自己像一个英雄。是的,活着就有麻烦。一齐死不是更好吗?他必须帮助老三。求死要比等死,肯定更痛快一些。


聘书来了。由蓝东阳签字盖章。假若在以前,这对于瑞宣,可是莫大的耻辱。他宁愿饿死,也不会喊东阳"校长"。但是,他今天却精神振作。这么作不仅是帮助老三,他也由此参加了抗战。他必须面对汉奸,蓝东阳,看看到底谁会胜利。


听到这个好消息,全家赶过来,像看拉洋片似的,抢着第一个看,都想询问这个新职位。瑞宣只告诉大家,他有了新工作,粮食有了希望。工作怎么来的,或者谁是校长,他没说一句。


祁老人听到好消息,拧着他的白眉毛,不停的点头咂嘴:"唉,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


瑞宣看着祖父,感觉到他已不再半死不活,--立在阴阳分界的界限上,他又活过来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哭。


他去学校了。走在路上,他的担心,像潮水一样,来来去去,使他犹疑再三,很不舒服;可是,等到一看见学校大门,他马上挺起了肩。这是一个学校,也是一个战场。看见战场,他不能后退。


出来迎接他的,是胖菊子。他的脸马上红了。他感到了国辱家耻。他不能不脸红。


然而,他很快想到老三的话:"立在中间,也许比作汉奸还糟糕。"胖菊子是没皮没脸,竟然还敢来见他。她会作戏,他可不会。


好吧,假若不愿马上逃跑,认输,他就必须冷酷无情。他问:"东阳呢?"他的话音表明,他不想跟个娘儿们费话,而且他不怕东阳。


"他?"胖菊子迟疑了一下。"他不大舒服,他今天请假,大哥。"


"大哥"这个招呼,是吃力挤出来的,她的话出口时,脖子上的肥肉在微微的颤抖。她看不起瑞宣,可是实在的害怕瑞全,所以她不能不强迫自己,喊他一声"大哥"。她希望用礼貌和耐心,让瑞宣镇静下来,让他明白她依然认他作大哥,不要把老二的事还记在心上。"我给你饭碗,你就要和我一齐,说服瑞全,不要杀死东阳。"她希望祁蓝两家友好,那样就能保住东阳的校长职位,自己也能继续掌握金库的钥匙。


她认为自己的计划,完全合理与正当。说真的,瑞全打她嘴巴的时候,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报仇。她要东阳马上去报告,关闭所有城门,抓住瑞全,然后把祁家人全部杀死。她脸上的痛苦和耻辱,只有用祁家的血才能洗净。


可是,东阳一看到枪弹,与招弟的戒指,就吓得尿湿了裤子。东阳的成功依仗两样东西--他自己的无耻,与北平人的温和敦厚。如今看到枪弹,他就看见一个敢于冒险去牺牲的北平人。他的绿脸挂上一层白霜,两只眼珠都吊了上去。他看见了危险和死亡,他怕死。


假若他依然还是一个可怜的中学老师,他可能就不会这么害怕。可是,他现在是处长,还是一个大的学校的校长。他有权力,有财产,--他可不能死。


虽然枪弹只是为了吓唬他,可是招弟的死却是实在的。对于他,招弟像是一辆坦克车,装有枪弹,可以杀死别人,却不会受到伤害。可是,现在招弟竟然死了。东阳他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脑袋不从肩头上掉下去呢。他转转细脖子,感到了疼痛。


他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而杀他又是多么容易。假若别人死得那么容易,那么他丧掉性命也不难。瞧,那颗枪弹好像要跳起来。它一跳,就会打中他的心,穿出一个洞。


杀死那么多人,他并不难过。他只是觉得自己,千万,千万,不应当被杀。想得越多,他越发觉得,自己不应当死,可是越想越怕那颗枪弹。


他赶紧掩上街门,插上屋门的闩,锁好窗户。门窗全都关严了,他颤抖着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啃上了指甲。他必须想出个好的计划。他首先想到请日本人来保护他。比如说来一个小队,或者最好来一个机械化步兵连,布置在他家四围,他也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能行吗?假若他要求保护,而日本人只派来一两个便衣,又有什么用呢?瑞全是收拾便衣的专家。看看招弟吧!另外,假若派来了便衣,就要花钱供他们吃喝;他们也不一定保证拦得住瑞全;而且还要抽他的烟,吃他的饭,这可不是个好买卖。他恨,恨自己的爸爸不是日本人。假若爸爸是日本人,需要的保护肯定就有。他干吗非得担忧与烦恼呢?


再说,假若他去报告,能遮瞒住招弟的下落么?全份儿财产啊!假若日本人抓不到凶手,反倒说东阳知道其中底细--那太可怕了。四年来,他一直在跟日本人合作,他们难道没用这个办法对付过别人吗?不,行不通!行不通!


他翻来覆去的想了又想,觉得最好的办法,第一是请几天病假,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第二,想法同瑞全达成妥协,只要瑞全愿意妥协,一切就都可以妥当解决。好,他必须同意瑞宣去学校教书;第三,假若瑞全不妥协,他就想法到日本去。他不能老是留在北平等枪子儿。


胖菊子看到东阳吓尿了裤子,搓了搓脸,想出一个缓兵之计。她自个儿也不是老三瑞全的对手。她要去学校和瑞宣见一面。


"大哥,"胖菊子又对他说。"咱们可是一家人。"


瑞宣的脸又红了。


"我,"她想为自己辩护,说没对她丈夫老二作过什么,但是立刻又改了主意--还是不提老二为妙:"告诉我,老三现在忙什么?"


"什么老三?哪个老三?"瑞宣可不能承认老三回到了北平。"东阳请我来教书,你提老三干什么?"


胖菊子看见老大也这么硬,就想祁家兄弟背后一定有人,既然老大不愿提老三,他一定也有靠山,而不是依仗着他兄弟的力量,来挑战东阳和她。她不敢再打听。


"好吧,我明天来上课。"瑞宣转身离开。


瑞宣走后,胖菊子,独自坐在校长办公室,想出一个计划。啊,有了。她必须上一趟祁家,亲自去看一看。假若她给家中的老小都买上些礼物,他们必定感激她,而且也许就在说话中间,能听到老三的一些真实的消息。就算他们很小心,绝口不提老三,她起码可以注意他们的言语与神色,在缝隙间仔细端详。就算什么也看不出来,也不妨碍恢复"两国邦交",而两家关系和好了,就可以逐渐说服他们同她合作。


她买了两三件礼物,亲自拿着来到祁家。她觉得自己既勇敢又聪明。


一进小羊圈,她就四处张望。小羊圈的一切,还是老样子,只是院墙和大门更加破旧,寒酸,像是电影里的贫民区。她觉得自己很聪明,算是逃出这个贫民区,否则,她不管怎样会修饰打扮,也不过是插在狗屎上的花朵而已。


路过三号的门口时,她不想让心情受到扰乱,但是她不能不想起大赤包和招弟。她不为大赤包觉得难过,相反,大赤包的垮台,却让她感到自傲。她甚至也不为招弟而伤心,虽然招弟死去才两三天。死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继续活下去的人,用活着的方式,表明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她看着手中的礼物,笑了。


阳光很温暖,天佑太太坐在自己屋子的门坎上晒太阳。两个孩子就在台阶前面。小妞子严重缺乏营养,好像都忘记怎么玩了,只是立在一旁,愣愣的看着哥哥。小顺儿虽然也很瘦,可是还能够在四处蹦蹦跳跳,玩耍。


两个孩子最先看到胖菊子。他们不太认得出她了。虽然日常说闲话,会提说到"胖婶",可是她的相貌,在他们的小脑子里渐渐的模糊了。小顺儿只是喊了声"哟",然后就没话了。


天佑太太慢慢的睁开眼皮,一眼就认出胖菊子。她立起来说:"小顺儿,妞妞,回屋去。"然后拉着两个孩子的手,回到屋里。老太太知道怎样维持一家子的关系,和怎样让四辈子人都和和睦睦,可是她不能宽容像胖菊子这样下贱的妇人。


胖菊子生气了。她本来以为,老太太会给个面子。


不,她可不能发火,--外交官没有发火的资本,她是来恢复邦交的啊。她于是喊了声:"大嫂!"她知道,大嫂比较容易对付。


韵梅在厨房里,不用往外看,听声音就知道菊子来了。她马上变了脸色。她什么人都不得罪,可是她能够分辨是非。她要不要出门招呼胖弟妹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