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放平台和主流受众飞速更迭的当下,影视行业的每个工种都在面临震荡和考验。演员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不例外。观众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观感,最直观的判断往往来自于演员的表演,而表演的维度又往往分为演技和敬业程度。在平台和资方都愈发依赖流量明星的当下,那些颜值与演技均在线、对戏投入度高,却因为拒绝自我娱乐化营销,坚持用作品和角色说话的演员,反而成为了非主流的存在。
演员周一围就是“非主流”演员之一,也是业内公认的演员里的一股“清流”。
在过度娱乐化的影视生态下,职业演员正在“纠结”
这位80后演员的作品履历堪称豪华:小鲜肉时期,以海岩的《深牢大狱》“男一”出道,此后与高希希、曹盾、杨文军、杨磊等国内优秀导演合作了多部流传度颇广的电视剧,与此同时,在电影方面,周一围也作品不断,在大荧幕留下了不少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在他的作品里,电视剧《红色》和电影《绣春刀》是最亮眼的两部作品,前者让其吸引了不少高知粉丝,后者让更为广泛的观众对其念念不忘。但对于善忘的观众来说,能从公共媒介接收到的演员信息,一个是作品,一个来自营销,作品不能天天有,营销信息却会每天刷屏,不愿意兜售隐私的演员注定会在这场过度娱乐化的浪潮里逆势孤立。
曾经的周一围坚信演员应该用作品说话,他曾在采访时说过,“我相信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像我这样的演员一定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除非是有作品面世,他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就连为数不多的采访中,也淡然从容地刻意与镜头保持若有若无的距离。
每一个时代都有新人演员涌现,时光往回追溯十年也不例外,但没有哪个时期会像近几年这么急切地把演技尚不成熟的小鲜肉们推向大小荧屏,不惜抬价也要哄抢档期。这种急功近利带来的后果反作用在演员上,让小鲜肉演技普遍备受诟病,也让演员甄选标准失衡和影视资源分布不均;反馈在作品上,是没有诚意的影视剧,一次次跌破口碑底线,引发业内外人士的口诛笔伐;反馈在行业生态上,让影视业各个工种都在面临着考验和抉择。
浮躁的环境,失衡的生态,也对周一围产生了影响,“2010年之前,我基本都是秉持着‘守护经典’的心态去跟全世界抗争,斗争得非常厉害,就连身边的工作人员想要劝服我最后也都是被我劝服,我讲的道理基本都是经典的道理,无从辩驳,然后听了我的道理之后,他们和我都发现世道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差,所以我开始反思。”
前两天,冯小刚导演对如今的演员生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犀利的观点戳痛了不少人。在周一围看来,演员分级有道理,但过于理想化,“我们现在连电影分级都做不到,何谈这些?更别提现在太多人还在混淆概念,怎么可能去划清界限呢?”
在当前影视圈的主流浪潮席卷下,这样的思考多多少少有些无奈和苍白,正是因为在一线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才让周一围对原有的职业定位,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正在进行重新构建,而新的行为模式的建立注定是充满“纠结”的。
一方面,他觉得不再对抗娱乐才是正确的姿态,“以前我接受不了娱乐,所以我选择远离,虽然在行业内大家对此尊重,但很多观众会不理解,现在更多是考虑结果,要尽量让所有人看见,业内说我演的好,但观众看不见,太沮丧了。所以当我判断有些东西不会改变时,做出了决定,我也可以娱乐化,所以不会像从前那样排斥、抗拒娱乐。
另一方面,自小生长在文艺世家,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和艺术熏陶的周一围,从小就养成了对文艺作品很高的鉴赏能力,也让他对影视作品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他或许无法超然世外只拍自己想拍的作品,也无法凭借个人力量来扭转参演作品的整体品相,但他依然有底线,“我绝不敢保证我演的戏就一定好,但我能保证我的戏份有‘嚼劲’。”
演员,是需要一辈子打磨技艺的手艺人
对于演员本职技能的坚持,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不管是在哪一部作品里,周一围从来都没动摇过,这一点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绣春刀》里的丁修和《红色》里的铁林,是演员周一围向观众交出的演技成绩单,而他优秀的台词表达方式,则是观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部分,也是他最受网友称道的原因之一。
在电影《绣春刀》里,丁修的台词并不多,但几乎他说的每一句台词都被B站网友奉为经典。有一幕戏,是内宫太监赵靖忠找到丁修,收买丁修亲手杀掉师弟靳一川,丁修告诉赵靖忠,杀掉师弟没问题,得加钱。当周一围饰演的丁修缓缓说出“得加钱”三个字时,这个人物顿时活了,戏份的多少都不重要,他已经活在了荧屏上。“这句台词就像‘三句半’一样,前面的话都是为了这三个字在铺垫,这三个字跟之前的话之间间隔多长时间都是有韵律的,就像音乐一样,这种韵律需要我学习一辈子。”
面对观众对他台词的称赞,他谦逊而理性,“可能是我找到了一个让大多数人听得懂的小技巧,比如有些人说话也是饱含感情,但他可能说话带北京话的儿话音,南方观众很烦,可能说上海话让北方人很烦,我说的是大家都能听清的普通话。其实最好的台词是贴合人物,有些台词貌似平平无奇没有技巧,但是跟人物融为一体,其实就是技巧。”
事实上,表演和台词是无法剥离的,《绣春刀》里促使丁修发生变化的戏,也在周一围的诠释下精准又精彩:漫天风雪中,一个长刀横立的浪人,挥刀指向师弟,肆意张狂的脸上带着暴戾,别人的命对他而言没有价值。可是刀尖却戳不下去,突然袭来的孤独感让他莫名有些彷徨,肢体语言里的犹豫、表情里的困惑、眼神里的纠结,全在那一刹那绽放,让大荧幕下的观众也跟着一起屏住了呼吸……正是这个反转,让丁修的个性变得复杂而立体,让观众对他的接受度陡然升高,这种丰满不仅来自于角色本身的设定,也来自于演员周一围的浇灌。
“我渐渐了解到一个窍门,是关于观众心理方面的,就是如何表演才能让观众爱看,才能让他们屏住呼吸,或倒抽一口寒气,或长舒一口气。如果说这个是演技的话,那么这就是我的个人经验,放在不同的戏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红色》里的铁林,已经成为国产剧里的经典角色之一。或许是因为演员与角色的高度融合,不少观众看完这部剧之后,甚至在心里认定,演员周一围本人就应该是“铁林”的样子,实际上,这个角色跟周一围本人并不像,“铁林是我创造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展现了我在表演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国产剧,在拍摄时各个部门都在高度投入,“我们每个环节都尽自己所能做到了最好,明显能感觉到这个剧组的气场不同,在这个剧组里,身为一个演员,你会觉得自己应该卖一膀子力气拼一下,整个创作过程是很快乐的。”
当市场轮换,观众口味发生变化时,周一围的表演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表演方式需要跟上观众,因为我得保证我的表演让观众看得懂,用大家接受的方式来跟观众交流,不能把步子迈太大,大一点点观众会觉得好,大太多了,观众就不跟了。我挺喜欢B站,在这里我能知道观众的看法,能帮助我调整下一部戏该怎么表演。”
在周一围看来,演员是手艺人,打磨技艺是一辈子的事,也是值得骄傲的事,就像丹尼尔·戴·刘易斯和马修·麦康纳等优秀的演员一样。
好的演员,绝不仅仅是演员
周一围是名优秀职业演员:外形气质好,演技好,对每部戏的投入度高。但他绝不仅仅是演员,不管是对戏和角色的推敲,还是对自身的反思和对行业的观察,都已经超出了演员的范畴。在他的眼里,角色和作品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载体,也是创作者对现实的表达。就像《摔跤吧爸爸》用“摔跤”这个运动表达对于印度现实的关照一样,他也在寻找观众喜爱的形式,来承载自己的思考。在寻找适合的表现方式上,他是开放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反对娱乐化的影视表达形式,因为娱乐是第一驱动力,影视作品想要影响大多数人,必须要找到能让观众‘嗨’起来的形式。”
当一个创作者有了表达的欲望,创作就有了最大的动力。阿米尔汗在《印度往事》时开始从一个演员转变为“表达者”,在此后的作品里,他用自己的话语权来保证一部部作品的质量和深度。但在此之前,他用一部部商业化的成功作品积淀了自己的表演和话语权。
如今,周一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有多部作品将在今年或明年跟观众见面。比如,豆瓣评分高达8.3分的《少林问道》、被称为中国版“权利的游戏”的《海上牧云记》、最重磅的华人电影《建军大业》、IP玄幻电影《鲛珠传》、和徐峥合作刚刚杀青《中国药神》等等。在这些作品里,或担纲主演,或客串,都有周一围的身影。
用不同题材和定位的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以积累经验与观众缘的周一围,正在完成他的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