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949篇文章,来自公众号“三中全会”。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简介:靖哥哥,曾留学美国,后任加拿大省政策顾问,现浪荡于法国,享受自由与无用。在三中全会公号上正在即时记录鬼混法国的心得。
辞掉了加拿大公务员的工作来到依山傍水的格勒诺布游学法国整整两个月,经历了出国常见的各种波折和落差之后,周末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坐在白色的写字台前,窗外是秋风中飘零的黄叶,远处是巍峨耸立的群山,偶尔还有紫色的火车奔驰而过,我很久以来第一次又有了平静的感觉,体会到人生的丰富和美好。
我又有点得意,多少人一生能“出国”三次呢?
回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还要出国?
“出国”,这个中国人一度无比神往的概念,如今我们该重新认识了。有点资产的中产阶级骚动着想移民,向往住花园洋房、周末打高尔夫的美式生活 ; 父母们暗暗攒钱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出人头地。在我看来,这些想法都没有错,但都有些落伍和一厢情愿,甚至不乏肤浅和急功近利。
出国真的就是像买股票买房子一样只看收益回报的投资行为吗?
是时候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出国了。
谈这个不是因为闲着没事,而是现实中越来越多华人出国后发现各种问题和心理落差。比如诸多报导说海归越来越不值钱,花几十万出国深造回来只能找到六千月薪的工作;或者大批移民出国后感觉像坐牢(所谓移民监),数着日子拿护照走人。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这几年决定回中国重新开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相反很多人有相当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待遇,但他们似乎总是少了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光从物质上讲,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对很多人来说逐渐已经不足以弥补做一个生活在西方的中国人的劣势了。
我不想分析国内公司给多少钱什么职称才值得回去这种留美理工男每年津津乐道的话题。对我来说,国外经历最大的好处,是帮助扫除无知、狭隘,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完整的人。
即使是在当今信息极度发达的条件下,我们的思维似乎依然高度局限于每天打交道的那个小环境,常常坚持着自己习惯性的愚蠢和偏见。
比如前几天我看到某网站刊登国内某姑娘在微信上晒跟男友的照片的新闻,下面的评论基本是整齐一致的谩骂,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那男朋友是黑人。评论主旨就是这姑娘怎么这么贱,找个黑人,你爹妈都丢死人了!当然还有很多不堪入耳的话。
这种反向文化冲击当时令我非常震惊。更令我乍舌的是完全没有不同声音,大家口径比中国的主流报纸还一致。可以想象这些评论者里估计都没几个在现实中真见过黑人,更谈不上跟黑人交流过,但却不妨碍他们大胆的评论和辱骂。
这就是眼界狭小的人对世界的狭小的看法。我敢说大多数出过国的人,即使对黑人群体有偏见乃至明显歧视,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对完全不关自己的事骂出那么难听的话,不是因为他们变得政治正确了,而是他们会觉得说这样的话很愚蠢。
出国带给我的改变
1. 出国后的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是我们学会尊重别人。
特别是我们不认可甚至会反感的生活方式。
多伦多市中心有家商店的男收银员每次都是化着精致的浓妆出现,那种有粉底唇彩腮红眼线的妆容,但是大家都似乎很习惯性的交流,没有人大惊小怪或是拿着相机拍照。我感动的不是没人围观把他当猴子看,我相信很多当地人背后也会说“看那个男的化的妆!”关键问题是这个男人知道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允许他这么做,他不会因此遭到雇主的刁难或者顾客的嘲笑,因为社会文化不会容忍这种行为——这是一个先进社会跟落后社会的本质区别。
我前单位对面经常有个老大爷,拿着一本圣经,间歇性的大叫一声“相信主!”,常常吓路人一跳,但大家都是给以善意的微信,没人骂“神经病”,也不会有城管把他带走,他虽然有点宗教狂热,但并没有妨碍谁。
我们部门还有一个男同事,某一天忽然通知大家他决定自己是女性,从此改名,改服饰,单位领导专门请心理学专家给大家做讲座,解释性别错乱者的痛苦,希望大家尊重其选择,以往常的方式相处。我不能说所有人都无比支持赞同,但的确此后就像任何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大家对她只是改了个称呼。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她是否打算做变性手术,不过那是她的权利,我们能做的就是绝不要讥笑嘲讽,视为“变态”,一我们不理解她的处境,二这完全不影响我们自己。
很多出国旅游过两趟的人都说,西方国家也不见得如何发达吗,建筑地铁都不如国内先进呢。但西方的发达之处就在于这种精神领域的宽容和尊重,你可以不理解不支持不喜欢,你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你没有权利做任何事伤害少数群体。
2. 除了尊重,还有平等。
在美国加拿大,我们学会了每天上班自然而然地跟做清洁的墨西哥大妈微笑着说早上好,甚至聊两句,问问她家人情况,这不是那种基于“看,我是个好人”的那种姿态的友好,而是你逐渐就会不再以职业或者经济地位或来决定对他人的态度。
一月在尼斯的时候,法语老师告诉我们一件事,一个顾客因为当天心情不好到饭店对服务员颐指气使,大呼小喝,结果就是那家以及周围饭店决定从此再也不接待他,因为这种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在加拿大,我们每天看到建筑工人早上也在喝跟白领一样的咖啡,中午吃干干净净的三明治,垃圾工人快递员都穿着体面的衣服有着体面的工作环境。公交车上,如果乘客对司机出言不逊,那是要被罚款的,动手更是要坐牢。每天看着这种和谐,人就会更少地觉得自己因为收入高而高高在上,也没那种高高在上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的孩子十几岁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成年后就会自然养成平等看待他人的习惯。
3. 在海外生活的益处就在于你可以摆脱中国这个文化模式局限。
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别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外国人是如何相处协作的。
很多人都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需要看的难道就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吗,那并不能提高我们自己。这跟生物学上强调物种的多样化一样,你永远生活在相同的思维格局里面,你就很难摆脱这个格局对你的限制。不见得外国的都是好的,他们的陋习也不少,但是不断学习、接受、并不知不觉把它的优点变成自己看世界和跟人相处的一部分,那才是达到了出国的目的。
这种学习并不是单向的,西方国家也是有巨大的文化差异,一个美国佬去欧洲生活几年也会不知不觉改变很多美式思维的局限。比如很多无知的美国人都想当然以为西欧比他们穷很多,税高很多,生活差很多,但真理解了欧洲国家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欧洲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做的真实有效的措施,他们反而会了解到美国的落后之处。同样道理,一个西方人到中国,同样可以扫除很多无知,甚至得到精神层面的丰富。
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被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而高度洗脑的产物,不积极地偶尔跳出这个环境,就很难知道自己生活的那个金鱼缸有多小多狭隘,意识不到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道理其实根本就不是道理。我一向鄙视崇洋媚外的中国人,西方国家其实有太多值得崇拜学习的地方,但可惜自诩“西化”的白领们往往停留在的肤浅层面,以为天天喝咖啡,装样子拿着刀叉吃牛排色拉就西化了,也真是令人痛心。
回到我们为什么要出国这个话题,我以为按照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还继续旧思维觉得出国就是为了让生活水平得到本质的提高,留学就是为了镀金让孩子未来更有竞争力拿到更好的工作,那你很可能就会失望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5000美元吓死人的中国了,但我依然觉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勇敢走出国门,去体会国外的生活和其中的所有文化冲击和艰辛,是一件有意义很有满足感的事情,只是那不再反映在物质回报或者无形的光环上,而是更多体现在丰富人生,开拓眼界,给自己一个更完整的人格和更有内涵的精神世界。
-- 完
也许你会问,出不了国怎么办?可以从别人的人生阅历中看一看金鱼缸外的世界:
享受自由与无用,有一个在北大以第一名毕业,又主动去牛津读第二次本科的姑娘与上文作者志同道合,想听听她的故事吗?
明晚9点,首批罗德奖学金得主之一张婉愉,以专业第一名毕业于北大法学院,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换,现于牛津政治经济哲学专业读第二个本科,将在“磁场”社区与大家分享对教育、对大学、对成长的感悟。
讲座进入方式:
本场直播免费,在磁场APP中的“磁场”社区,直播后能够看回放。参加者请按以下步骤进入直播间。
1.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磁场App,并优先使用微信注册账号(请尽量不要选择邮箱注册)。
2. 保存以下二维码至手机相册,磁场登录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扫一扫”,然后从相册中选择刚保存的二维码 ,选择加入社区并加入讲座间。
推荐阅读:
我们为什么出国?
留学美国这四年
Hi,别人的人生
斯坦福MBA:我学到了什么?
独立思考,可能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课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