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你是UFO爱好者吗?2024年11月13日, ... ·  13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大棚内的蔬菜瓜果丰收了 ·  6 天前  
天同诉讼圈  ·  强制执行律师的真心话大冒险 | 下午茶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观影 |《因父之名》: 当法律遇见爱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3-14 00:17

正文

当燃烧的纸团,一团团从监狱的小窗飘出,当整个监狱四方院落满飞着淡黄的小火焰,那近乎神圣唯美的画面令我的心忽然一暖,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朱塞佩死了。他们杀了他。”这是紧挨着朱塞佩父子房间的犯人,听到牧师的死亡宣告后发出的声音,他燃烧的纸团和深沉的悲悯飘向暗夜,如同一道神秘的电波,划亮了一个又一个窗口,一层又一层楼,监狱四面漆黑的墙壁,瞬间开满闪亮的花火。


我在这花火中流泪,为朱塞佩,这个无罪却已被关了八年,病死在牢中的老人。那些火焰,是为他祈福的烛。那些犯下过种种罪行的犯人,此刻都是天使,用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悲悯和同情,为他照亮着通往天堂的路。


这是电影《因父之名》中总也避不开的泪点,每次看,泪都悄然无声地落。


《因父之名》,是1993年由吉姆.谢里丹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英国电影。电影根据格里.康伦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对抗为背景,讲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贼杰瑞.康伦的不幸遭遇。他因得罪了北爱尔兰共和军而被父亲送去英国投奔姑妈,在英国又因行为怪异被诬为爆炸案的主犯之一,和他同样遭遇的还有三个小伙子。他的父亲为了他赶到英国,想和他的姑妈商议聘请律师的事,结果警察闯入,把他和姑妈一家全部当作同案犯抓捕。


令人震惊的是,警方不仅刑讯逼供,在他签下字的纸上信口雌黄,还亲自伪造与炸药相关的证据,把他当成爆炸案的恐怖分子,判处终身监禁。而他的父亲和姑妈一家则被当作运输或制造炸药者,分别被判处十多年不等的刑期。这一案后来被称为英国司法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黑暗和耻辱。


电影的主题是爱,正义,和法律。不幸成为司法黑暗的牺牲品后,孱弱的父亲为了寻求正义不屈地抗争,完全不抱信念和希望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后来也积极投入其中。在女律师的努力下,尤其当她在警局档案中发现一份被隐藏的重要证据后,冤案终于得以昭雪。那时,他已被关在狱中15年,而他的父亲病死狱中已多年了。


电影以迥异于好莱坞的低调手法处理父子情、司法腐败和人性挣扎,剧情凝重,情节感人,极具历史感和社会影响力,该片上映当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提名,1994年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电影以律师收听杰瑞录音的方式展开叙事。当初为了申冤,不会写材料的杰瑞陷入苦恼,是父亲为他搞来的录音机,解决了这个问题。录音是他呈现给辩护律师的申诉材料,出狱后也成了回忆录的雏形和底稿。


父亲是个正直的好人,他对儿子的教育可谓严肃,但是叛逆的孩子却走向了令他失望的极端之路。但即便是失望,他的爱依然从未放弃,他全力以赴,无论何时何地。


儿子是个嬉皮士,但心不坏,就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爱有多深。刑讯逼供最终迫他签了字,就是因为他们拿父亲的生命威胁他。而在狱中,当透过监狱的小窗听到父亲的声音,惊惶地看到父亲犯人一样被喷上了灭虱粉,他的呼喊是那么凄厉:DA,DA!他是爱尔兰口音,但家里别的孩子也喊Daddy ,唯有他喊DA。他喊出的“大”,语调里也是我们乡下的孩子喊父亲时,带着的因不小心给父亲带来伤害的愧疚和悲哀。


他后来慢慢懂得了父亲的爱,帮父亲料理病痛,陪父亲聊天。他说,自己关于童年的记忆,是他小小的手在他大大的掌里,还带着烟草的气息。父亲眼睛红了,在他终于懂得了爱时,他走了。


他坚定地申冤,甚至在律师疲惫不堪时反过来为她打气,为自己,更为父亲。如电影主题曲里唱的:因父之名,因正义之名。


应该说,监狱的十五年,杰瑞变了一个人。他的父亲给了他正直,给了他坚韧,给了他勇敢,更给了他一条谋生的路。可以想见,若没有父亲当时让他录音,他没有能力很好地申冤,更无能力出狱后写成回忆录,而这写作带给他的,无疑是不小的一笔谋生收入。他写下那些,是因着对父亲的爱,也是为司法的公正,敲响了难以被遗忘的警钟。


在现实中,监狱不大可能让父子住在一起,事实上他们也的确不在同一间牢房里。有观影者留言时,指出这是影片的败笔。事实上,导演这样处理不过是为了表达亲情的便利,若没有这亲情自然相融的温暖,那黑暗的近似荒谬的司法,该是多么令人沉重。


监狱里的生活,表达方式也相对轻松,相比《肖申克的救赎》里充斥的暴力、鸡奸、难以下咽的食物和艰苦劳作,这里少了若干压抑,也悄悄多了些许微弱的光。就如本文开头时提到的,他们点燃的那些小小的火焰,在他们为父子遭遇所鸣的不平里,闪现着的是正义的光波。


再如,那个真正造成爆炸的凶手到案,承认所有罪行,对警方说他们抓了无辜的人。见到父子俩后,又把真相告诉他们,并承诺,只要他还在那个监狱里,他会保护他们不受欺侮。


这些都如灰烬里未灭的火花,让人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地方,良心还在,正义还在,希望还在。它也以监狱里尚存的净,衬托那些衣冠之下黑暗司法者心的龌龊与残忍。


正义是在的,它被埋没了,它沉睡了,它需要唤醒的声音。感谢那个女律师,——加雷斯。感谢她的勇敢,她的执着,她为正义的奔走和呐喊。她显然已不太年轻,看着她脸上的皱纹,迈向台阶时略显疲惫的身影,带着游行队伍高喊释放无辜者时的热情,以及,以及在法庭上控诉时情绪的极度失控,我的眼睛再一次在泪水里迷离,——她就如一个母亲,要护佑她受难的儿子。


我将视线定格,一次次专注于她,奉上最崇高的敬。在司法的途中,有多少冤案因了这样优秀的刑辩律师才得以昭雪,让无辜的当事者免于更深更长久的灾难,甚至非命 。



根据做律师的真实经历拍成的韩国电影《辩护人》,片中有与杰瑞案相似的情节,为了达到公权力的某个目的,几个部门联合起来,成了让无辜者蒙冤的元凶。


写下《正义的慈悲》一书的美国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讲了一个发生在《杀死一只知更鸟》故乡的真实案例,一个白人女孩在洗衣店被杀,警方迟迟不能破案,引起民众恐慌和抱怨。警方为摆脱压力,不得不寻找顶罪者。一个几十人都能给出不在场证明的黑人,因此被判处死刑。后来,案件在律师的努力下得以昭雪,被关六年后他终于获得了自由。正义虽然到来,但损失已不可弥补,出狱后他失去了家庭及一切,艰于生计。


电影中的杰瑞案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令我们很容易联想起我们的六七十年代。在一个政治混乱的时期,借由公权力造成的罪恶和灾难,是怎样地触目惊心。但当罪行被暴露,到了该清算的时候,责任却常常被推给一个无形的组织。杰瑞案,同样地,无一个警察因此获罪。


前面提到的韩国和美国两个案件,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关黑暗司法者受到追究了吗?不得而知。


毋庸置疑,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作为当事人绝不能放弃。但真正的正义得到昭彰,则该是作孽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时。因为他们的所为是明目张胆的故意,是赤裸裸的犯罪,尤其,利用公权力,以国家的名义。他们令国家和司法蒙羞。


英国人把杰瑞案当成他们的耻辱,拍成电影,更是把司法黑暗订在耻辱柱上。这是一个恒久的提醒。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世界上的每个地方,善是差不多的,恶也大同小异,愿这提醒同样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正义不再因之蒙尘,无辜的人不再因之受难。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


写下这些时,我的桌边斜躺着一本书,低调的封面上印着醒目的标题:当法律遇见爱。——当法律遇见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支撑,杰瑞有了坚持的动力,坚定地走向法律。当法律遇见爱,正义拨开了厚厚的尘埃,醒来。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