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最后的空头 ·  17 小时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本田想控制日产遭拒,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告吹 ·  17 小时前  
EarlETF  ·  超牛的自由现金流,终于要有 ETF 了 ·  昨天  
思想钢印  ·  思想钢印全部文章分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GGV合伙人徐炳东:我为何在新零售中选择投智能终端?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20-02-14 18:49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2017年作为新零售元年,从创业项目的场景不断切换,到阿里、腾讯等巨头大量并购线下商超,新零售经历了几波大的洗牌。 我们看到,不论互联网人进入线下零售还是传统零售商转型,都存在着巨大的思维转换和对应的能力提升,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和发力时机?
GGV管理合伙人徐炳东,他在风险投资领域有十多年的积累,参与了缤果盒子、魔盒CITYBOX等新零售项目的投资。 在本次采访中,他探讨了在新零售中,为什么看好智能终端项目? 不同类型创业者面对新零售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以及巨头对整个新零售的战略布局和影响。 读完此文,你或许会对新零售形成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为何选择投资智能终端?

我认为2018年新零售的关键词是“技术”。 目前在新零售项目中,我们只投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潜台词就是技术,非智能设备还没有特别好的模式和产品。
此前,我们投了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和智能终端CityBox、美味生活,因为纯电商的获客成本和履约成本太高,毕竟,用户使用APP的时长没办法和在一个环境内被每天触达相比。
从新零售产生的逻辑来看,智能终端可以极大的降低获客成本,并做到让履约成本占比很低。 因为一次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配送很多单,在不夸张的情况下,用户也愿意付更高的溢价。
将来把智能终端放在家里,是不是意味着获客成本会更低? 这个有难度,但将来有可能,而且可能是生产冰箱的厂家来牵头做这件事情。 冰箱可能是未来整个家庭物联网的核心。 因为它有储存能力,还可以放很大的屏幕,里面逻辑环环相扣,当然实现需要一步一步来。
我们投过几家新零售公司,都是智能终端。 此前,大家认为新零售还是速度的问题,但零售最终是自己和自己赛跑,并不会因为你铺了一万个点,你就获胜了。 能不能将点位持续经营,现金流正向,需要自我进化。
在新零售中,智能终端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现在APP不好做了,因为流量红利没有了。 为什么社群电商都起来了,因为用户花最多的时间在微信里,就和白领每天花最多的时间在办公室里一样。

总的来讲,我对新零售项目的看法有三点:
首先,要极大的降低获客成本,新零售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型的流量来源。
第二,极大地降低配送成本、履约成本。 传统生鲜电商,到家物流成本是20-30元。 O2O洗礼后,2小时送达,履约成本降到了10-20元。 未来的办公室新零售,集约配送后每单在3-5元间。
第三,解决用户购买品质和留存的问题。 智能终端放在靠近你的地方,本身就天然解决了这个问题,拥有排他性和高壁垒。 然而仅仅看到了排他性和高壁垒是不够的,如果单位经济模型不可持续运营一样会被自己打倒。

新零售创业必须有整合技术的能力
现在在新零售领域,既有互联网人进入做一些创业项目,也有传统零售商转型。 我认为,传统零售商现在做不到时候,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加上在传统企业内部创业,需要突破的限制非常多。
比较好的路径是,在技术相对成熟以后再转型。 传统零售有很多优点,有好的位置,有供应链以及好的执行人才,但缺乏的是创新型人才。 零售市场非常巨大,先让创业者跑一段时间,不用着急,毕竟大量的线下资源还握在他们手里。
从互联网人这端来说,纯粹以流量思维进入零售领域,包括纯粹做地推的,都必须要有整合技术的能力,这也是现在智能终端所存在的意义。 现在很多从一些大公司出来的人创业,除了少部分人能够坚守走产品路线,把智能终端走出来,大多数人走的是流量逻辑,来的快去的也快。
对新进入新零售的创业者,我最想说的是,如果你要从技术本身切入,那它能带来什么,能在哪些方面颠覆现在的商业模式? 如果从流量模型切入,就要多思考壁垒在哪里? 这个产品本身能不能产生正向的现金流和商业利润? 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产品从消费层面不能产生正向的利润,你铺再多的点也没有太大意义,后续很难维持。


巨头对新零售格局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