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金融几乎成了具有强烈负面暗示的词汇。很多投资者直接将这个词和欺骗画上了等号,相当多的从业者避免将自己和互联网金融联系在一起,大量平台跑路让监管机构不再有耐心倾听有关宽容创新和试错的种种游说,他们再也不愿意容忍下去——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历时一年多,至今还没有划上句号。这并非故事的结束,现在市场如此调侃:有那么多人热衷的FINTECH(金融科技),有一天会不会也面对类似的尴尬?
这是过去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侧影。它以惨痛的方式重塑着投资者对金融的基本认知,也让监管者对可能的风险保持警惕。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像一个能量强大的巨人,这种能量当然可以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一旦这种力量失去了制约,也可能变成逃出魔瓶的魔鬼——它释放的破坏力同样惊人。这是一把双刃剑。
黄沙淘尽始见金。我们希望FINTECH讲述的是另外一种成长。毫无疑问,这些年中国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对确保未来的金融安全同样不乏底气。不过很显然,伴随中国经济和金融体量的跃升,我们对风险的理解和把握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说,过去几年,中国对风险的警醒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我们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2016年的债市起落,乃至于持续一年多的宝万之争——这场金融资本对实业的争夺战方才结束,但潮水并未彻底退去。无可回避的现实是:一方面,实体经济面临剧烈调整,去杠杆与过剩产能出清处在关键时期,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与实体经济严重缺血的现实并存,金融混业趋势与分业监管的矛盾突出,监管盲区固然难以避免,各种套利行为和市场乱象也始终存在,特别是资管市场规模急速膨胀,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的现象更加严重,一些产品层层嵌套无法实现穿透监管,跨市场的风险联动成为可能。
不难理解,防控金融风险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也是我们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待更多的原因。从目前来看,市场对这次会议有着相似的判断,认为确保金融安全,统筹监管,避免脱实向虚,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将成为贯穿于未来金融市场改革的主线。我们预期,即使不考虑一个新的监管架构与组织方式,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会有进一步的举措,这或许是现行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升级版。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的监管机构都在补短板的时候,这样的协调机制意味着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在机构监管之外增加功能和行为监管,并实现金融监管风险的全覆盖。对于正在挤泡沫、降杠杆的金融业来说,这样更有利于在强监管的同时,避免竞争性监管甚至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中国已经是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却还不是世界金融强国。就像我们说,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如果我们不能摆正金融与实业的关系,在完善与加强监管的同时推动开放与创新,让金融毫无掣肘地回归实体经济,我们无法完成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蓝图,更不能为中国制造打上 “智造”的标签。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事实上,没有实业与金融的共生共荣,或许无论中国制造还是金融,都很难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或许就此而言,全国金融工会议确定的金融改革大计,不仅将导演未来五年的中国金融故事,还将塑造中国经济的全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