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界面
这类产品其实竞争很激烈,如前几年苹果公司就“抛弃”了合作多年的老搭档“雅虎天气”,取而代之的是上述提到的美国天气频道公司。
除了C端提供直观的气象服务,也有一些气象公司另辟蹊径,探索实时数据为企业用户带来价值的更多可能性。通过这些企业用户既可以间接到达C端,也能为更多如农业、交通和户外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美国,气象对企业服务每年有千亿美元的盈收,毕竟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一些户外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如交通方面,对铲雪时间的把控,或快递业等存在大量户外活动的行业,都有此需求。在农业上,每一场雨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都可以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结合新型硬件,帮助种植者更好地调控。
另外还有其它几个早期的应用方向,比如在能源上面做选址和电力输电系统的灾害天气预报和监测。运输上面,我们看到中国的民航气象服务基本都被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公司垄断,很难短时间超越,但在新兴的通航市场,不论是机场还是航线相关的气象预报,对创业者来说都会有非常大的机会。另外,在美国有不少公司都出了给路面交通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实时气象分析预报系统,在国内这方面还比较早期。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疾速发展,更多传统行业在升级,还有基于位置的新服务冒出来,这些新东西可以与天气服务产生何种关联,都是有待挖掘的。这块市场其实很广阔。
气象服务在农业上的应用
气象数据最重要的应用在农业,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抓住典型的应用场景,建立关键农作物模型,并且在每个农作物行业打下标杆客户,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壁垒。
我国种植业也是从近10年开始重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特别是2016年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20年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5年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这块美国由于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走在我国前列,不仅把气象相关数据结合GIS和土壤数据,还有与其他IoT的数据结合。
气象服务在零售上的应用
全球化运营带来更复杂的气象需求。2014年春夏巴西大旱,导致这个主要的咖啡豆产区产量骤降,国际咖啡豆价格上涨。2014年6月,星巴克宣布上调旗下几款咖啡的价格。跨国食品公司的采购部门需要掌握全球整体气象情况,努力将风险降至最低。
零售业是个典型的“看天吃饭”的行业。相关统计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
在德国,气温超过22摄氏度,啤酒开始劲销,气温再每上升1摄氏度,大瓶装的啤酒每天会多销230万瓶,德国气象公司由此开发了相关的“啤酒指数”。此外,还有乘车指数、冰激凌指数、泳装指数、食品霉变指数等,商家可据此提前制订生产营销计划。精明的商家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就能提前确定库存和商品品种,以利用气温、降雨等变化增加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