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高值高端设备的代表,正在成为三甲医院重点采购与战略部署的对象之一。特别是在住院手术量恢复增长、各地高端设备更新节奏加快的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已出现一波结构清晰的中标潮,反映出品牌格局、区域渗透与医院偏好的多重动向。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共中标
18台
腔镜手术机器人整机,总金额约为
3.08亿
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标的达芬奇机器人中,多台型号为“IS4000CN”,其注册证属于国产产品编号(国械注准),虽然品牌源自美国直觉医疗,但该版本为直观复星的国产化产品线,具有本地化生产与运营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季度的中标结果不仅体现了传统领先品牌的稳定发挥,也显现出国产厂商加速进入核心市场的积极信号——
特别是精锋医疗,在数量、金额和医院层级方面均实现了阶段性突破
。
一、整体品牌格局:达芬奇依然主导,精锋实现数量突破
整体来看,
进口品牌在数量与金额上仍占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正逐步构建多点突破的增长路径
。
二、医院层级与区域分布:精锋打入核心三甲市场,达芬奇覆盖广泛
从医院层级来看,
达芬奇系统继续被全国多地省级及高校附属医院采购
,如四川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
体现出其在临床信任度、品牌影响力和术式适配性方面的优势
。
同时,
精锋医疗在本季度的中标医院名单显示出
“质量”上的明显提升
,其中包括:
这一系列中标医院覆盖东西南北多个区域,且多为省级或知名附属医院,
说明
精锋医疗不仅实现了中标数量的增长,更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临床渗透力初具雏形
。
三、
区域分布观察:西南、华东最为活跃,采购逐步向二线城市延伸
从区域分布来看,本季度腔镜手术机器人中标项目覆盖
华东、西南、华中、华北、东北等多个区域
,显示出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在从一线城市的集中采购,逐步向更广泛的区域医院扩展。
其中,
西南地区表现尤为活跃
,四川省内多个医院完成采购
,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等,
形成西南片区的局部集聚效应
。
华东地区紧随其后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等相继中标,体现出区域内医疗资源丰富、接受新技术意愿较强的特点。
此外,
一些
二线城市的核心医院
也开始采购手术机器人设备
,如
晋城市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等,说明市场正由点状突破走向面状渗透。
这种分布格局预示着手术机器人已
逐渐走出
“
沿海
+
一线
”
的早期市场阶段
,
向区域中心城市乃至部分地级市三甲医院扩展,产业下沉趋势初现
。
四
、价格带分布:国产
品牌
产品价格接近中高端区间
从中标金额来看:
虽然整体上国产产品仍具一定价格优势,但
精锋部分中标价格已逼近进口品牌中档价位
,反映出其产品竞争力不止于价格
,更体现在系统性能、术中表现、用户体验等综合层面。这也可能是其获得多家重点医院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
、时间节奏:精锋在
2~3月集中发力
从时间分布来看:
这一节奏显示出
精锋销售体系的反应效率与对招投标节奏的高度契合
,
可能反映其在市场团队、交付能力与招标支持上的成熟度正在提升
。
六
、阶段特征提醒:第一季度为开局窗口,全年走势仍待观察
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季度往往体现的是
“市场启动节奏”而非全年走势的全部特征
。受春节假期与招采节奏影响,不少医院的采购计划集中在二季度及之后落地。因此,
一季度的数据更多反映了各品牌的市场准备度与开局速度
。
从本季度中标医院数量与金额看,整体市场处于平稳爬坡阶段。
尤其对于国产品牌而言,
后续能否实现产品在更多省级标杆医院的规模化落地、在招采端获得更高性价比认知、在术式适配上持续扩展应用场景
,将是决定全年表现的关键。
七
、趋势展望:国产品牌已进入
“突破关键期”
综合来看,
达芬奇系统依然在全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长期的临床验证与完整的术式体系,获得广泛信赖
。但与此同时,
国产品牌特别是精锋医疗,正逐步在中标数量、医院级别、区域布局及价格带等多维度实现突破。
如果这一势头能够延续,未来几年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在特定术式或场景中,与进口品牌形成差异化互补,甚至在部分细分市场实现结构性替代。
MedRobot
将持续跟踪手术机器人市场,关注国产品牌的商业化进展、术式拓展与临床反馈。
也欢迎读者反馈线索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