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楼市再成热点。
先是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主要银行的首套房按揭利率上浮至
5%
到
10%
;随后,是重庆、南昌、西安、南宁、长沙、贵阳、石家庄等“后发制人”(楼市启动较晚)的城市,普遍出台了限售措施。
而目前这个时间点,恰恰接近楼市调控一周年。这一轮楼市调控,是从去年的
9
月
30
日启动的。
由于这轮调控采取了“迈小步、不停步”的方式,至今仍然未能抑制住热点城市房价的“暗中上涨”。所以,楼市调控的新闻才天天有,大招似乎天天放。
而且,在热点城市的楼市调控中,出现了显著的逻辑冲突:一方面通过降低门槛,吸引人口涌入;另一方面通过调控抑制房价的上涨。
而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
2017
年新出让土地里,住宅用地占比仍然是下降的,占比只有可怜的
22.8%
。而学界普遍认为,热点城市住宅用地必须占到总土地出让比例的
40%
,才能真正控制住房价。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以今年前
8
个月平均月销售面积计算,目前全国楼市的平均“消化周期”只有
5
个来月,其中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更加恐怖,只有
3
个来月。
也就是说,很多城市随时可能出现房子不够卖的情况,如果不控制楼市成交速度,房价将再次失控。
而这些,就是新一轮楼市调控的背景。我此前在专栏里讲过,连刚需都限制,再加上普遍的限售,其实就是“冻结房地产交易”,“给楼市按下暂停键”,防止出现房子不够而产生的“恐慌性抢购”。
一般人只看到了“首套房利率上升”、“限售”,如果你实际去买一套房就会发现,目前成交的周期非常长。比如在深圳,你卖一套二手房,从拿到定金到最终拿到全部房款(如果对方有贷款)的时间可能长达
3
到
4
个月;如果你买新房,从缴纳定金到国土部门备案,至少要
2
到
3
个月,而开发商拿到你的贷款,则恐怕需要
4
到
5
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换房子,从卖房子到买下新的房子,几乎需要
9
到
10
个月时间。
影响国土部门备案速度的是“均价因素”,他们需要“配药方”
,把高价房和低价房的成交放在一起,最终产生的新房成交均价环比不能上涨。
影响银行放贷的,是房贷额度,也就是央行的考核。
很多小银行由于前期比较激进,现在已经无房贷可以发放;大银行则受制于额度,申请人只能排队等额度。
于是,楼市成交就这样被强行送入了冬天,被“冰冻”。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会流入股市吗?
当然会,事实上相当一批资金已经在进入股市。而这,恰恰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
上图:两市融资余额再次逼近1万亿。
但是别误会:管理层愿意看到的是,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股市,新股发行可以提速,直接融资额可以上升,但指数不能大涨。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看到慢牛,或者是一个成交活跃的“鸟笼行情”。
热钱想要的是利润,官方想要的是融资额。热钱想快点高潮,官方想慢一点。
最近民间配资再度活跃,庄股行情不断涌现,稍不留神就会重演
2015
年上半年的走势。
这个周末,证监会有两个说法值得关注:
第一,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了“研究部署稽查执法工作”的新闻,里面透露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几句话:“要坚决打击敢于触碰法律底线、挑战法律权威的不法行为。
对资本大鳄利益输送、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下狠手、出重拳,严厉惩处,始终保持稽查执法的高压态势
。
对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发现就查,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上图:刘主席再放狠话。 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第二,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了副主席方星海在南京“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监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做到“看得清、说得明、管得住”,
尤其要确保从现在到“十九大”召开前后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由此可见,今年年底之前应该是
A
股行情偏暖的时期,牛股会不断冒出。但证监会对市场高度警惕,不愿意重演
2015
年始乱终弃的“疯牛—股灾”模式。
所以,鸟笼行情是基本走势。
当指数触及“鸟笼”上部的边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滞涨,国家队会抛售,新股会提速;当指数触及到“鸟笼”下部的边缘时,利好会出现,国家对会增仓,新股会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