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张芬的昔日光彩,我们不仅可以听她讲述,更难得的是,进入微信,我们可以一睹张老师年轻时的芳容。张老师常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老照片,里面有和同事、各个时期学生聚会的合影。看着照片,听张老师讲往昔的故事,勾起了她从学生时代到工作时代的回忆。索性,张老师从老相册里翻出旧照,翻拍上传发了一组朋友圈,她写下这样的文字:“35年前刚毕业的我们,走进了西山区碧鸡中学,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顽皮、纯真和质朴的少年。如今他们已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有养殖蜜蜂的;有养殖火鸭的;有种植果树的;有开出租车的;也有在IT行业的,等等,他们看起来都不算大家心目中的精英,但透过平凡看到他们脸上满满的幸福和知足!回忆起过去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他们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地描述一幕幕的场景,满心的感谢和自责!这也许是当老师的喜悦和满足吧!”
高阿姨的朋友圈里,也时常喜欢分享自己的老照片。建军90周年的时候,高阿姨分享了自己在微信游戏中生成的军装照,照片是用自己19岁时的照片P的,配文是:终于穿上了军装。照片传出来以后,备受朋友圈好评,阿姨的朋友们纷纷将照片传给她,希望阿姨帮忙P图,并将P好的军装照、古装照
(西施浣纱、贵妃醉酒、宝钗扑蝶、昭君出塞、林月如等)
、卡通照、民族照
(毛南族、白族、蒙古族、傣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
在朋友圈进行分享。高阿姨兴致盎然,一连发了6条关于P图的内容。
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某些时候我们需要“活在”过去。
要回到“过去”,总是需要借助某些手段。
当我们谈论记忆的时候,或许记忆本身已经不存在了。对于中老年女性而言,记忆中的青春和过往是那么值得流连与怀想。微信,如同一个随时可以翻阅和展示的相册,供人们对往日岁月评头论足、无限追忆。
微信里的母亲“秀”,无法穷尽。微信,仿佛为母亲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秀场,她们在里面自由地书写与表达,使得微信迅速成为这些中老年女性们一个鲜活、脉动的场景,里面充满了可读、流动和可供她们自由穿梭与展示的无数可能。在社会学的研究视域中,女性的变迁,对于整个社会变迁的意义和价值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在家庭生活领域尤其如此。微信之于这些女性,开创出一个新的属于个人且容易被自己控制和创造的领域,
这个领域甚至可以和家庭、工作等领域“并驾齐驱”,成为这些女性私人生活领域中一种新的可能与空间。
微信里的母亲,似乎和过去的母亲形象大相径庭,她们变得可以更加自如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去倡导自由和个性的表达。当然,这并非说这些女性们必然就会和过去变得与众不同。从大的社会结构层面讲,对社会制度的依赖决定了当代的个体不能自由地寻求并构建独特的自我,男男女女必须根据某些指南和规则来设计自己的生命轨迹,因此,人们也在通过“从众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从这样的角度讲,微信在给个人提供自由展示之机会的同时,或许也创造了人们一种新的从众生活。但是,不论怎样,对微信的观察,尤其对中老年女性和微信的生活进行探究,你会发现,
微信,已经成为今天女性们,尤其是以家庭作为重点的女性们,一种新的私人生活领域的展现。
(文中人物为化名。感谢调查团队成员:唐雪娟、钟易君、师满满、王允、陈宸、张书艺、徐瀼玮、庞琳荟、庄颖、钱浩、李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