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疾背后的谍工、施毒者和非零谋划者是谁?这个问题,想必现在许多人都非常感兴趣。
但进入拆解之前,请给小树一些耐心,听我讲上一则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1
以下灰字内容非小树原创,而是概括自孔飞力《叫魂》的得到概括。
1768年,即乾隆三十三年,康乾盛世的巅峰时期,在浙江德清,有一名石匠在修建一座石桥。
一天,来了个姓沈的农夫。他偷偷问石匠,是否可以把一张写有人名的符粘在桥桩上,这样锤子敲击桥桩时,可以让这个人“魂魄震散”。
石匠一问,原来符上写的是沈农夫的侄子,因受其虐待,沈农夫对他恨之入骨。觉悟很高的石匠听完没有照办,而是去县衙那举报了。
德清县衙接到报案,马上抓来了沈农夫,罪名是涉嫌扰乱社会治安,揍了20大板,之后上报。
可这个乡野村夫封建迷信的小事,却竟然是一系列惊天大案的起点,成为席卷大半个清王朝的叫魂事件的开端。
从当年1月到11月,全国各地都有上报涉及叫魂的案件。从浙江江苏到安徽湖北,从山东河南到直隶京师,涉及十来个省市,嫌疑人从和尚、乞丐到农妇,什么人都有,且以流动人口为主。作案手段方面则是各种各样,例如打听陌生人的名字、偷偷剪别人衣服、剪别人头发什么的。
一开始,乾隆没当回事,直到听到了“剪头发”三个字,一下勾起了他敏锐神经,让他联想起当年入主中原时有关剃发的腥风血雨。这还得了,乾隆龙颜大怒。
乾隆相当担心背后有有组织的势力。毕竟据报告来看,各种叫魂案件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省市频繁发生,难道这是偶然?
而且乾隆特别注意到,各地上报的叫魂案中,普通百姓殴打、告发、抓获叫魂嫌疑人的运动是热火朝天,如果没有成股的势力在作祟,怎会被广泛举报,又搞得如此轰轰烈烈?
这后面到底有没有黑手呢?
孔飞力给出的回答是有,而且有两个。
一个是当时社会里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一个是当时清朝宦场普遍存在的欺骗。
乾隆皇帝的猜测猜对了一半,确实存在幕后黑手,但黑手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首先是前者,社会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
随着清朝人口翻番,从1.5亿进入3亿,人均资源日渐紧缺;地区发展失衡,银钱被少数发达地区抽走;穷裕差距拉大,人们在富贵面前地位日益不平等;生计风险大无兜底,即便小康人家,一有困难就会迅速归零……
因此,人人都感受到巨大压力,大家相互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各种戾气日益蔓延,人际矛盾日益加剧。孔飞力形容这康乾盛世的顶峰是“镀金”的盛世,经济发展的成果其实很脆弱。
当时的江浙地区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同时也人口稠密、生活压力大。与此同时,大量内陆落后地区的流民试图挤入江浙,这让江浙居民对这些来抢资源和干扰他们生活的人相当警惕和排斥。
再加上,流民中确实有一些混子、流氓、骗子、妖术师等,不愿或没能力融入当地生产环节,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更加深了当地人对他们的恐惧和敌意。
而叫魂的传说在民间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本身就对流民充满敌意的江浙居民,一听说有人在使用妖术叫魂,马上就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并逐渐开始对此确信不疑,四下窃窃私语传播,最终激发出了广泛的暴力行为。
忧虑叫魂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对叫魂的担心和恐惧越来越严重,甚至逐渐达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对流民的恐惧和对抗也蔓延到了整个社会。以至于到最后任何外乡人的某个稍微异常举动,都会被当成在叫魂。
而清朝宦场呢?
本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地方官,大部分都没把叫魂怎么当回事,上报就是了。
但他们发现这竟然获得了乾隆爷的高度重视,于是为了讨好皇帝、应付上级,也开始大肆纵容鼓励制造冤错案,以便显得自己的忠于职守、成绩斐然。
到了清朝宦场的顶层军机处,情况又不一样了。这些人当然也不相信叫魂,更不相信所谓敌对势力,同时,他们既熟悉乾隆心理,也熟悉宦场套路。
为了不使得这荒唐事情扩大化,扰乱帝国正常秩序,同时不驳了乾隆的面子,也不让
乾隆
认为自己“包庇罪行”,军机处的傅恒、刘统勋绞尽脑汁,想了些办法。
傅恒下令把叫魂案抓的犯人押送进京,乾隆和京师大员们见到这些满身伤痕、奄奄一息的犯人时,
就能对是否存在刑供一目了然。
刘统勋则是把许多前后矛盾的证词上交给乾隆看,让乾隆自己去发现问题。
铺垫完毕后,傅恒和刘统勋再劝谏乾隆,乾隆听进去了,搅动大半个中国的叫魂事件也终于翻篇了。
2
好了,讲完这个故事,屏幕前的读者朋友们,有没有觉得有点熟悉?
没错,当年那个席卷清王朝大半的荒唐叫魂,也许正在以幅度更为轻微的模式重演着。
比起当年,我们如今拥有着相似的土壤。失衡、差距、竞争、紧缺、风险、非就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时疾又进一步放大着人们的戾气和矛盾。
什么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花朵。
让我们回顾《叫魂》中的四个身份层次及他们的心理:
平民 - 恐慌;
宦僚 - 大部分心知肚明,但必须为饭碗将问题扩大化;
顶级宦僚 - 绝对心知肚明,且必须为秩序负责;
乾隆 - 猜疑。
这个模型,在今天依旧适用,只不过部分角色需要转换一下。
首先,平民还是平民。
那些会夺人魂魄的妖人,正是如今人们口中的境外势力、故意施毒的谍工、阳奉阴违想搞非零的内部坏人等等,甚至有人还通过确诊数的尾号“38”认为是存在侮辱,实在荒谬。
而这群体性的恐慌,因刚才提到的土壤而积累,又因时疾
对生计和生活的进一步破坏而爆发。
当年的宦僚,如同今天掌握话语权的大V们,或无意间成为大V的舆论活跃分子。
他们大部分对叫魂妖人是否存在是门儿清的,但为了饭碗或其他,正助力和扩大化这种恐慌。
当年的顶级宦僚,如军机处的傅恒刘统勋,是今天的各级决策者。
他们对叫魂妖人的存在与否更是清楚。但他们往往不能轻易行动,一旦
拂逆了人们对“假妖人”的热情,人们固有的热情没准就去寻觅“真妖人”了。
以及,这种热情看上去还是很正能量的,又排境外又捉谍工的,一定不能泼冷水。
看到这里,当年的乾隆是今天的谁,大家应该就心里有数了。
哈,没错,其实还是民众。
中间两层“管理”和影响民众,同时也要为民众负责,这个闭环正是和古代权力结构不一样的地方所在。
恐慌和猜疑这近亲情绪也因此捏合在了一起,自己缠斗着自己。
3
当然,要说境外势力啊
谍工
啊不存在,这也是不负责的说法。
但请不要把
相
关
部门当泥塑木偶,当成不作为,他们会很不开心的。如果质疑他们的努力,质疑现在科技的进步,你可以用自家的微信群聊检验一下。
除非在战时,否则
谍工直接去
搞破坏的并不多,他们工作主要是搜集各类信息。而且养一个线下
谍工
成本很高的,不可能通过“施毒”之类的飞蛾扑火一次性消耗掉了。
这毕竟只是影视作品,不要当真
且相关部门一般都掌握有名单,撕破脸级别的国际博弈或是他们真正干坏事了才会出来捉人,平时嘛……毕竟大家都这么干,毕竟
信息在合理范围内输送,
能避免双方外交、情报等部门做出有损大家利益的双输误判。
在互联网时代,经费更是大规模倾斜线上,因此遇到境外网军煽风点火的概率要比遇到
谍工
高得多。但火能点着本身也得也得有干柴不是。
这就说到干柴了。
某地的抗疾工作,确实是做得很不好的。
但这种不好,也不可能是因为有坏人在期间想要搞非零什么的。有人会拿项上帽子乃至脑壳为一个和自己得失关联十分有限的概念,和最大的郑智作对犯险么。
不成功为何会发生?原因不复杂。
首先,抗疫虽然是最大的郑智,但各地在探索最适宜自家抗疫路线时是
有较大的裁量权的,尤其是某地这样发达的、有话语权的大城市。
为保经济和转移支付能力,所以某地之前试点的,就是对社会扰动小的宽松模式。
谁知变异体的传染性如此强大,加上
本地因没有过大传播事件而不够谨慎,导致传播加速、手忙脚乱,酿成今日难堪的情形。
但我明白,切身感受到围困、短缺、奔忙、忽视、非就业的艰难的人们,不会满意这个解释。因为受了太多太多的辛苦和委屈,断然是不会接受自己的苦难竟然能归因于一些“简单原因”,一定是有其他更可怖、更宏大、更邪恶的原因存在——
而这,也是又一次“叫魂”得到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树对大家的受苦非常同情。俺一想到自己若也经受长期居家,或是失去生计,不觉也是难受万分。
可就算是不近人情,俺也有必要把叫魂的往事讲出来,让读者朋友们更少陷入如叫魂的情绪内耗中,伤肝伤神。希望各位能理解用心。
篇幅有限,下次小树将为大家讲讲,这次时疾大盛会不会有郑智上的影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