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中韩双方“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旋即,有业内敏感人士大胆猜测,自去年流传开来的“限韩令”或将解禁。难道,又一波韩流将要席卷而来?
韩流汹涌
在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尤其是近20年间,韩流一度像瘟疫一样,感染着中国娱乐圈的每一个角落。
中韩建交第二年,一部名叫《嫉妒》的韩剧首次进入中国,不过反响平平。韩剧在中国市场上刮起韩流风暴,是从1997年央视引进《爱情是什么》这部剧集开始的,这是一部绝对经典的韩国家庭剧。
同年,《星梦奇缘》作为韩国第一部在中国造成影响的电影被引入,安在旭也成为第一个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韩国明星。随后,《泡沫爱情》、《冬季恋歌》成为韩流被引爆后乘胜追击的典范。
▲《星梦奇缘》剧照
在《泡沫爱情》中,安在旭与金喜善这对金童玉女更是成为当时韩剧中最经典自虐型爱情形象,不仅赚足了正处青春萌动期观众的眼泪,亦让“白血病”这一悲剧要素成为韩国编剧屡试不爽的万金油。
2001年,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刮起“野蛮女友风潮”,全智贤更是成为当时青年男女心中的偶像。近年来,《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一大批现象级电视剧以及宋仲基、宋慧乔等现象级艺人更将哈韩带至新高。
伴随着韩剧的暗流,韩国流行音乐也在同一时期进入中国。1999年起,中韩歌会成为跨国流行音乐盛会。次年,“H.O.T燃烧工体”被认为韩国音乐进入中国的标志事件。而在H.O.T之后,工体更是逐渐成为了检验歌手人气的标杆。
▲H.O.T
2004年之后,韩流愈发盛行。韩国明星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掘金。其中在《明朗少女成功记》中有出色表现的张娜拉,被认为是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此后八九年中,她总共参与了13部影视剧,其中10部是在中国拍完的。不过回国后因说没钱了就去中国(这或是韩国大部分明星以及经纪公司老板进军中国市场的普遍心理),陷“圈钱门”,惨遭封杀。
随着韩流粉丝军团的日益扩大及其口味的变化,韩国娱乐业开始培养中国“生产”,“包装”中籍韩星,韩庚就是其中的前辈,鹿晗、吴亦凡等亦是青出于蓝。
2006年,《X-MAN》首次被南方电视综艺频道引进内地,当时走的还是“明星+游戏”的路线。2008年起,韩国三大电视台打着“真实类娱乐节目”的旗号推陈出新各类新奇节目,其中以明星户外原生态对抗的《家族诞生》、真心告白类《强心脏》以及明星虚拟结婚节目《我们结婚了》为代表。
韩国综艺的引进方式也从早期的单纯引进节目内容播放,发展成了购买节目版权再本土化制作和包装。2013年中国版《我是歌手》就是在此模式下取得了空前成功。此后,《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等相继引进。
韩国综艺俨然成为继韩剧、韩国流行乐后,中国观众的又一新宠。
为何哈韩
韩流风靡中国,韩星自然纷纷来华捞金。
高片酬、机会多,是韩星“前仆后继”涉足中国影视圈的一大原因。据了解,韩国每年的电视剧产量基本维持在2000集左右,加之艺人又多,于是竞争激烈。相比产量达3万多集的中国境内电视剧市场,机会自然更多。据一位从事韩星经纪工作的圈内人透露,韩星来中国拍戏的价格较韩国会贵30%-40%。
宽松的拍摄环境,也是韩星来华的吸引力之一。据曾主演《幸福的面条》的尹施允透露,在韩国都是边拍边播,演员压力很大。而中国电视剧大多时长为45分钟,集数可控,且使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都有利于演员轻松演戏。尤其拍剧日程多是根据演员的档期安排和调整,拍摄环境相对良好。
▲尹施允
然而,这些或许也并不是放眼长远的韩国明星考虑的唯一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男演员就说:好莱坞在启用韩流明星之前启用了众多中国演员,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巨大。华语圈市场遍及全球,韩星进军中国市场就等于进军世界各国的华语市场,以此为垫脚石最终有望实现打入好莱坞的梦想。
“韩国偶像明星在中国影响力很大,韩流影响广泛,这样,韩国演员在中国的机会也更多,容易得到大家喜爱,工作比较容易展开”。韩国演员洪晓熙也同时表示,“每一个演员都想走向世界舞台,和欧美相比,中国离韩国很近,感觉也比日本亲切,所以更多韩国演员都愿意选择中国作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那中国的制作公司为何还那么爱用韩星呢?
在他们看来,与内地演员的高身价相比,请韩星掌勺偶像剧,其实并不贵,还有话题人气,性价比极高。而且,相比一些国内大牌艺人,动辄要求保姆车,带十来个助理团的排场,韩星其实还好招待很多。
此外,韩国明星有的确实演技很好,很有代入感,配上精良的画风,虽然刚开始看不会被五官惊艳到,但是男女主的人格塑造很加分,慢慢就吸粉了。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第一批哈韩族,如今都已结婚生子,但韩流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的娱乐圈。所以人们不禁要问,韩流真的只是靠一批长相出众的俊男美女么?或许也不尽然,对观众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恐怕才是韩流长久不衰的秘密。
遭遇封冻
受“萨德”影响,一直在中国大热的“韩流”终于变成了“寒流”。
自2016年5月韩美正式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而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后,中韩关系亮起红灯,关于中方针对韩方采取“限韩令”的消息不胫而走,众多涉及中韩合作的行业如贸易、旅游、文化等都发生实质变化。
同年6月,中国广电总局发布了限制引进境外节目模式的措施,似乎让“限韩令”成为现实。
韩国《首尔经济日报》8月2日报道称,中国将从本月开始对韩国明星有以下调控:韩国人气偶像组合禁止在中国活动;韩国偶像不允许开展1万人以上的公演;新规定韩国文化事业公司禁止投资;包括事前制作的相关合作项目禁止。当日韩国《中央日报》也报道说,7月中旬后,中韩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接连中断。
从“限韩令”传言开始近三天的韩国股市看,JYP跌了5.4%,市值缩水97亿,SM跌了4.8%,市值缩水314亿,CJ E&M跌了8.99%,市值缩水2444亿,YG跌了11.98%,市值缩水760亿……加起来,一共361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1.5亿。
“萨德”之后不乐天,国家面前无偶像。尽管中国官方对“限韩令”的说法予以了否认,但“民意”仍不可违。于是,与韩国相关的娱乐产品纷纷整改。
从韩国引进模式的综艺节目纷纷改名,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变成了《歌手》,东方卫视《花样姐姐》变成了《旅途的花样》,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变成了《奔跑吧》。诸多有韩国明星参加的综艺基本上没有逃脱删减、打码、换人的厄运,甚至还有韩国艺人出演并完成制作,却无法播出的窘境。
此外,包括《蓝色大海的传说》在内多部韩剧在视频网站播出到一半就被匆匆下架。而邀请韩国明星参演的国产电视剧如《夏至未至》等也被迫撤换演员。积压已久的《传奇大亨》则被网友惊奇地发现,由韩国女星具惠善出演的所有镜头都全部由贾青补拍,并后期抠图粘贴上去,据称这也是史上第一部男女主从未见过面的电视剧。
▲贾青受邀补拍《传奇大亨》,全程对着空气演。
2016年12月初,有媒体从文化部官方站点查询近期韩星活动批准状况,发现7到9月仍有韩星在大陆举行活动,但10月后几乎“零活动”。而黄致列遭退出《爸爸去哪儿》,宋仲基、全智贤等韩星代言陆续被撤换,无不让人如临寒冬。
据《先驱经济》报道,一位音乐界人士担忧地说:“本次萨德事件恐怕会重复在日本的‘独岛事件’对韩流的影响,当时积累了10年的韩流受到巨大打击,瞬间崩塌,之后经过5年努力,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重新点燃演出市场活力,如果现在失去中国市场,打击会是日本市场的3、4倍,而且关键是,没有可替代市场,无法找到新的突破口。”
“该爆发的终于爆发了。中国电视台对于韩国明星出现而逐渐积累的抗拒心理,通过萨德问题爆发,变成反韩情绪,预计会带来很大的打击。”某韩国大型娱乐企划公司的高层不禁这样感叹。
或又春天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今年5月,对“萨德”持谨慎态度的文在寅就任韩国第19届总统,“萨德”问题解决迎来转机。据韩联社5月12日报道,随着韩国新政府成立,所谓的“限韩令”出现松动,中国娱乐圈的氛围也开始出现变化。
韩国明星李光洙和朴海镇所属的经纪公司都纷纷表示,新总统一上任,中国某知名电商网站上韩流产品开始陆续解禁,公司也接到中方的广告代言咨询,预测今年韩剧或可重新在中国播放,一度中断的韩中合拍节目也可重启。甚至还有中国娱乐公司询问韩音乐公司旗下歌手日程,“他们是为在中国解除‘限韩令’的瞬间,能立刻‘抓住’韩星做准备。”
10月底,随着韩方就“萨德”问题做出“三不承诺”,中韩关系的“破冰”信号更加强烈。或许,“限韩令”真的要解除了。
但是,“限韩令”真的限制住了人们心中的韩流吗?其实也未必如此。
韩流入侵国内市场已久,其带来的“粉丝经济”“娱乐至死”之风依旧盛行。从宋仲基宋慧乔结婚刷屏社交网络,到Bigbang成员Top吸毒霸占微博热搜,“限韩令”虽然限制了大部分韩流明星来华进行演艺活动,却无法限制国内粉丝对其喜爱韩流明星的关注。
▲双宋CP在《太阳的后裔》中饰演情侣
可对于韩剧,人们也有新认识:虽然没有一定非看不可的理由,它也不是我们观看电视剧的必要充分条件,但它或以成为一个类似于调味剂的存在,有了它“味觉”会更丰富,没了它也未必就食不下咽。
虽然中方一致认为韩国导演活儿好、价优、听话,但语言障碍、沟通成本、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会呼吸的痛。中韩合拍、或斥巨资引进韩国IP版权,并非长久之计。
“限令”之下,国产综艺的泡菜味儿虽然依旧严重,但也在被动改变,并慢慢去韩化。一位资深导演表示:“虽说韩国的模式研发、创意研发,依旧值得我们学习。但韩国制作团队进入中国后,能否适应?能否出好的作品?国内市场已经没有那么迷信韩方了。”
多名圈内人士一致认为:当韩流“回流”,除了已经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内心急切、要想法止损,“不管是电视台、还是制作公司,未来肯定不会再那么疯狂聘请韩星、买韩国版权或大张旗鼓以请韩国制作团队为卖点了,不管是模式抄无可抄,还是上头号召要有文化自信、要鼓励原创,还是说要提高风险意识,韩国元素多少会退潮的。”
所以纵使“限韩令”解禁,韩潮再次来袭,“韩流”就真的能重塑当年的辉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