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南大学
欢迎广大师生及海内外校友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贵阳市最新人事任免 ·  21 小时前  
贵州日报  ·  省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徐麟出席并讲话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刚刚,娃哈哈声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南大学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来东大!即将开讲!

东南大学  · 公众号  ·  · 2024-06-02 13:14

正文



晓东

晓南,最近在图书馆总是看到敦煌、彝绣的元素,是有什么活动吗?


对,而且还不止一个活动呢!

晓南


晓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活动内容吧!




活动一: 丝路瑰宝·敦煌


千年莫高 万里丝路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走进东南大学


千年一梦,一梦入敦煌

如何足不出户

领略千年之前壁画的魅力

传承进取担当的莫高精神?


时间

2024年6月1日—28日

地点

九龙湖校区图书馆

简介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 “千年莫高 万里丝路——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走进东南大学”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 究基金会、东南大学共同举办。


展览精选了敦煌石窟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精品 50余幅 ,复制彩塑 2尊 ,并且一比一复制洞窟 3座 ,还包含了敦煌纪录片等相关多媒体作品,反映敦煌莫高窟历史风貌及保护历程的老照片和敦煌石窟开凿和壁画绘制过程的图片。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体会科学技术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魅力,深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弘扬丝路精神、汇聚共建力量,激励青年学子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活动二:丝捻成奇·彝绣


“我把敦煌绣给你看”彝族刺绣展览


以布为纸,将色彩倾注

数十年的山海情谊

彝绣 与东大的故事由来已久

同样来自千年之外

敦煌与彝绣的碰撞

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时间

2024年6月1日—28日

地点

九龙湖校区图书馆

简介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把敦煌绣给你看”由南华县委县政府、东南大学共同举办。


东南大学通过 2023级录取通知书上的精美彝绣卡套 ,帮助深藏大山的彝族刺绣“火”出了圈,这背后是东南大学与定点帮扶南华县的一段长达十多年的山海情谊。


在政府和东南大学等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 南华彝绣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工坊” ,帮助了乡村 109 位残疾人稳岗就业。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以敦煌壁画艺术精品中的传统纹样为蓝本,用国家非遗彝族刺绣技艺来呈现,激发年轻学子到西部乡村去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城镇化发展中积极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创新为发展赋能添彩。



三、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


她说:

“敦煌是我年少时代的一个梦。”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将会如何向我们讲述她的梦呢?



主讲人

樊锦诗

时间

2024年6月6日下午15:00-17:30

地点

九龙湖校区润良报告厅

介绍

樊锦诗,女,汉族,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7月出生于北京。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敦煌研究》期刊主编,研究馆员。


长期从事石窟考古、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极大地提高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创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石窟考古新模式,主编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征引;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构建基于价值和系统论的世界遗产综合保护管理体系;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首次在国内开展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倡导、主持“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2019年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活动四:“至善帮扶 倾注彝绣”思政课



乡村振兴中的东大力量

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延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