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贫穷的家庭富养物质,富裕的家庭富养精神。
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真相,他才能更坚韧地去探索和成长。
——虎妈
启蒙晚、效果差、老师不够专业
怎样打破英语学习“信息差”?
1月7日
上午
9:0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虎妈x外研社
全国TOP级英语专业团队下场
同步校内、紧跟课改、高效提分、超强性价比
打造更适合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路径
▽▽▽
来
源 |
VIPKID亲子阅读(ID:vipkid_damikeji)
我们经常听到“富养”这个词,它似乎已经成为了衡量教育孩子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
有的家庭甚至父母双方请假,或者至少一方请假,提前几个月开始攒假,只为带孩子去“开开眼界”。
很多人都误解了富养,认为富养就是“砸钱”,把旅游和物质当成是富养孩子的标准。
但“富养”二字的重点不就是在“富”字上么,不花钱算什么富养?
当我们深入思考关于富养孩子的问题时,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富养”的理解大相径庭。
在普通家庭中,父母常常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从进口奶粉到名牌学校,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家长还希望通过带孩子旅行等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欲望的控制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有档综艺节目叫《变形计》,节目主要拍摄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孩子互换的生活,去体会不同的人生。
城里的孩子体验完大山生活后“改过自新”,还能回到城市继续生活。
那大山里的孩子呢?他们在节目结束后,从繁华的都市回到山村生活真的会满足于现状吗?
孩子在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后,可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欲望,而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实现这些欲望,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他们可能变得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与富养的初衷背道而驰。
与普通家庭不同,富裕家庭更注重教育孩子如何看清世界的规则和真相。
他们认为,真正的能力来自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努力。
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他们被鼓励去尝试、去失败、去学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家庭的财富。
他不仅是赌王之子,更是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打破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固有印象。
18岁时,他放弃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麻省理工。
在大学期间,他以超常的努力,成为了麻省理工最年轻的金融硕士之一。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执着,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
他常被告知:“爸爸妈妈给你的,都是别人可以拿走的,唯独你自己学到的,才是别人拿不走的。”
这种教育方式,让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和独立的价值。
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孩子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精神层面的成长。
教育学家弗洛姆曾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我们唯有努力提升改变自己,才能给孩子创造真正富养的条件。
让孩子既有见识,又有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稳当当地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