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40岁后简直不要“太香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付出了所有,却带不好娃?你真正的问题原来是它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8-09 08:59

正文


去年,我有个朋友来找我,她是我原来的邻居,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非常勤奋,全职在家只带娃,关注了无数个育儿公众号,还把各个公众号里她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全部打印出来,订成厚厚一本,每天在笔记本上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做记号,连孩子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孩子的事情。


但是她来找我的时候,非常苦恼的说为什么我生活里全部都是孩子,我把我的所有都贡献给了孩子,但还是有这么多无法对照文章解决的育儿难题?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听我的?


我跟她说不如咱们试试把一天的时间分三分之一或者一半出去,只做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比如读自己的书,发展自己的爱好?在这些时间完全不想孩子,只想自己?


一年后的今天,她跟我电话说:她现在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健身,学习插花和烘培蛋糕,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幸福。每天认真花两三个小时陪孩子,反而跟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孩子也更乐意听自己的话。


在讲为什么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这样几个故事:

故事一:


香港建筑师罗庆鸿曾三次申请入读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均告失败。第四次申请时,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这么坚持,他说自己热爱建筑学,并且已有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的经验。面试官又问:“你念过心理学吗?”他老实回答:“没有念过。”“你对社会学有认识吗?”“不认识。”“人类学呢?”“不认识。”“这就是你三次申请都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他再次名落孙山。多年后,罗庆鸿回味这次面试,体悟到:建筑既是要供人使用,就必先要认识人,而人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都是“人”的学问,所以莫不是建筑学的范畴。

故事二:


台湾某知名的创意设计师说他曾在李奥贝纳广告公司负责一个影像广告项目,他最心仪的导演,是品位绝佳的印度导演塔森。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接触后,他还是被塔森昂贵的身价吓到了,于是另请高明,但效果大不如预期。


后来他看到关于塔森的一篇访谈录,塔森说:“你出的价钱,不只买到我的导演能力,而且买到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看到过的美丽女子和风景、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其中的关联,为什么我要给朋友出这个招,是因为她把育儿当技术活,似乎可以按照别人给的说明书,就能打造一个完美的产品。


但育儿跟建筑,设计一样,确实需要懂基本的育儿技巧,但在这之外,真正解决问题的,让亲子关系融洽的是技巧之外的东西。


我们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全部人生给孩子做输入:我们的爱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思维习惯,孩子在我们这里看到的是整个人,我们给他展示成人的世界有多丰富多彩,而不是无时不刻的只能围绕着孩子。


比尔盖茨母校有一个教导员,她在初为妈妈的那几年,也总是围绕着孩子转。


有一天她陪孩子去踢球,她站在旁边阴冷的角落里跟她母亲打电话抱怨自己在这里等的又冷又无聊的时候,她妈妈说:

“我不明白你站在那儿干什么,你什么也没向孩子证明。如果你想让他明白体育运动很重要,那你就应该去跑步;如果你想向他们说明什么东西对你有价值,那你就回家拿本书来读,要不去跟朋友聚会,要不去看场戏,回来讲给大家听。


你的孩子会注意到这些,心里会觉得‘很好,你有你的生活’,他们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我做这做那,开车送我去这儿去那儿,星期六的上午站在某个地方等我。”


对啊,我们不应该向孩子展示家长的主要功能就是守着他们,而应该通过我们的选择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重视的原则,来向他们展示什么是充实的成人生活,以及人生的美妙与乐趣。


研究表明,孩子们认为父母是他们的英雄。他们对我们的尊敬超过了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我们是他们最大的榜样。


所以不妨问问这样几个问题:当孩子仰望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为他们看到的“我们”而自豪吗?我们给他们呈现的是会让他们想要尊敬并深入了解的形象吗?是丰满的三观还是只是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以及作业有没有完成?


歌德说:一个孩子,应该从家长的身上得到根与翅膀。根就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我们的三观啊。


为我们自己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不是自私,而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成为好的榜样,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给孩子根与翅膀,又何愁他不会过好这一生呢?



从我开始做公号到现在,一直都有人记错咱们号的名字,把我叫“六罗妈妈”,叫错名字这事我倒是压根不介意,但确实有时候会让我思考,为啥女人一旦生了娃,人们就会自动抹去她的其他身份,只记得她是个妈妈呢?妈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我从来都以自己是妈妈而骄傲,但是我更以自己是自己为荣。


有一本书里说:珍爱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孩子心中培养一种自我牺牲者的心态,也不会将这种心态再传递给后代,用自我牺牲者的有毒能量毒害他们。


六六一直都觉得我是一个生活丰富而有趣的妈妈,从来没有认为我的职责就是整天围绕着她转,所以她也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独立的生活空间、独立的人格,因为她觉得这是必须的。育儿,不就是让孩子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驱动的道路吗?

Read More

为他人着想,为自己而活
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好好爱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