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盐汽水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盐汽水是中国最早、最亲民的电解质饮料,诞生于工厂,在空调、冰箱还没普及的年代,是各地知名的防暑刚需品。虽然现在面临各种新式饮料的竞争,但盐汽水依然凭借其亲民价格和经典口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文章还介绍了盐汽水的制作过程、各地工厂的特色以及人们对盐汽水的深厚情感。
盐汽水最早诞生于工业发达的苏联,作为劳动饮料出现。后传入中国,在各大工业城市得到推广,成为劳保用品,用于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
盐汽水是一种电解质饮料,口感咸中带点甜,气泡细密,带来清凉感。它是夏日的消暑佳品,也是很多小朋友的童年回忆。
各地工厂曾采用多种方法自制盐汽水,如今一些老牌工业城市的汽水厂仍是盐汽水的主要生产商。面对市场竞争,盐汽水凭借亲民价格和经典口味,仍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盐汽水承载着人们对夏日的记忆和对工厂时代的情怀。它不仅是消暑饮品,更是代表旧日情感的一束白月光。
今天来聊一款神奇又硬核的夏日饮料:
它诞生于工厂,在空调、冰箱还没普及的年代,曾经是各地知名的防暑刚需品,和西瓜、绿豆汤并列夏季顶流。
它是
中国最早、最亲民的电解质饮料
,也是很多小朋友童年的汽水启蒙。
直到现在,汽水市场卷得花样百出,它虽然热度不复当年,却依然能凭着亲民价格和经典口味屹立不倒,在上海一年就能卖掉上亿瓶……
图/延中官网
它就是
盐汽水
,拥有咸中带点甜的奇妙味道,爱的人觉得它是夏天必备的解渴饮料,喝不惯的人则认为是“冒泡的生理盐水”……
有些人以为盐汽水是上海特产,其实它在很多城市都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历史,还跟中国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天气这么热,正好倒杯凉丝丝的盐汽水,听我们聊聊它的七十年传奇故事。
如果穿越回几十年前的上海街头,人们手里最时髦的夏日单品,不是包包,不是冰美式,而是一提盐汽水。
要知道,早期的盐汽水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商品,而是
钢铁厂、纺织厂之类的国营工厂才有的“高温福利”
。能拎着盐汽水走在路上,说明家中有人在厂里工作,那可是特别有面子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盐汽水会是
工厂专属饮料
?这就得从它的源头说起。
盐汽水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最早诞生在
工业发达的苏联
。很多工厂车间,生产时的温度非常高,工人劳作时大量出汗,缺水缺盐分,很容易中暑。
为此,苏联人调配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劳动饮料:
0.5%的食盐
加水搅一搅,打入
二氧化碳
,让它尝起来不那么难喝。既补盐又补水,这就是最早的盐汽水。
1934年,苏联工会规定,高温车间(大多在钢铁、玻璃、砖瓦工厂)必须向工人免费供应盐汽水。
1949年建国后,中国也向苏联学习,大力发展工业,作为基石的钢铁行业更是发展重点。
但是,当时的防暑观念还没跟上,炼钢工人在49°C的车间里,喝的都还是白水,越喝越渴,经常中暑导致车间停产。一个夏天,一家钢铁厂中暑晕倒的工人能有一百多人……
为了缓解中暑现象,1952年,天津钢铁厂医院的一名医生,参考苏联资料做出了一款
盐汽水片
,像泡腾片一样放进水里,就能泡成一杯电解质饮料,便宜又方便。
为了调和盐汽水的咸味,配方里还加了糖精
两年后,北京五零一厂也根据苏联资料,研制出了可以直接喝的盐汽水。
也是在这一年,劳动部门发起了“防暑降温”运动,盐汽水因为成本低,解暑效果又好,就作为这场运动中的重头戏,在各大工业城市推广开来。
当年国内的食品工业还不发达,很多城市原本没有生产汽水的设备。为了响应国家要求,让工人喝上盐汽水,各地工厂想出了很多奇妙的办法。
早期土法自制的盐汽水,很少瓶装,都靠工人拿着碗、饭盒来盛
比如说,中国毛纺厂设计了一款“汽水车”。车上有两个大桶,一桶装小苏打溶液,一桶装柠檬酸水,用管道连向同一个龙头。
这样,拧开龙头,两桶溶液就会在龙头里发生反应,变成冒泡泡的盐汽水,即开即喝,新鲜!
原理示意图,并非真实装置
天津钢铁厂医院还设计出了一种简易汽水装置,利用工厂里原有的压缩氧气筒,装二氧化碳给盐水打气,简便又经济。
顾汝松.介绍一种简易的盐汽水装置[J].中级医刊,1955,(03):27
还有一些实力强的大型钢厂,因为高温岗位多、需求量大,生产盐汽水的排面也特别足。
80年代,画家广廷渤参观大连钢厂后创作的《钢水·汗水》,描绘了工人休息时喝盐汽水的场景
比如钢铁巨头
武汉钢铁公司
,直接成立了一座自家的汽水厂!
先是生产大罐装汽水,后来又陆续添购器械,到60年代初,已经有了4条汽水生产线和制冷设备,一班(8小时)产量足有4.6万瓶。
武钢汽水票
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鞍钢
,还搞出了盐汽水管道。冰凉凉的盐汽水沿着管道直接输送到车间,工人拧开水龙头,拿碗接了就能喝。
说起来,内蒙的水龙头流牛奶只是互联网热梗,但鞍钢的水龙头是真的能流盐汽水……
鞍钢汽水票
而要说生产盐汽水的正规军,还得看上海、沈阳这些老牌工业城市。沈阳的
八王寺
汽水厂、天津的
山海关
汽水厂,都曾经是当地盐汽水的主要生产商。
上海有国内最大、最早的汽水厂
正广和
,做起盐汽水来更是得心应手。
毕竟是从清末就开始做汽水的专业选手
当时,正广和为盐汽水设立了两条生产线,从玻璃瓶清洗到饮料灌装,全是机械化生产,一分钟能产出50瓶,供应到上海各大工厂。
瓶装的盐汽水,外观漂亮,汽儿也足,即使在盐汽水百花齐放的时代,正广和也是其中的金字招牌。
郑自华著. 上海·印象[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2022.12.
无论是正广和、八王寺,还是工厂自制的盐汽水,本质上是
劳保用品
,用来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在物质没那么丰富的年代,汽水里加的糖更是战略物资,得小心翼翼地用。
所以,盐汽水早年并不在市面上流通,是神秘的
“工厂限定”
,有些岗位每天领取的盐汽水还有限额。不少工人劳累一天也不舍得喝,把自己的汽水份额省下来,用保温瓶装着、玻璃瓶带着,给家里的小孩尝鲜。
其实,作为劳保饮料的盐汽水咸津津的,味道算不上惊艳,但其中的一点甜味,几丝凉气,对小孩子而言已经足够珍贵。
要是谁家小孩的父母能从厂里带来盐汽水,绝对是其他人的羡慕对象。为了喝上盐汽水,当年很多小孩的职业理想,就是长大成为XX车间的工人:
到了七八十年代,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钢厂利用自家生产盐汽水的优势,渐渐完善生产线,又开发了不同口味的汽水。
为了跟市场经济接轨,有些钢厂汽水也开始对外售卖,形成了当地人熟知的品牌。
比如北京的
首钢汽水
,在盐汽水外还有菠萝味、橘子味汽水。后者加了真·橘子汁,汽儿特冲,对首钢人而言,是不逊于北冰洋的存在。
2021年,首钢汽水也经过改良升级,重出江湖。图/首钢园
太原的绿瓶子
太钢汽水
,味道跟雪碧有几成相似,后来还出了甜橙味、可乐味、荔枝味,一度是太原人心中面皮、烧烤的官方CP。
还有
武钢的咸伙计
、
鞍钢的老口味汽水
……都是当地小孩对于汽水的初印象。虽然未曾走出本土,但在当地人心中,始终是代表旧日情怀的一束白月光。
上海人对盐汽水的情感尤其深厚。毕竟工业发展得早,钢铁厂、纺织厂加起来有几十座,又有正广和这样的知名品牌加持,盐汽水早就成了广受认可的消暑饮品。
到了80年代,不仅是工厂,还有电视台等国营单位,夏天都会发盐汽水。成箱成堆的盐汽水,每年准时出现街头巷尾,把这咸中带甜的味道,刻进了上海人的夏日记忆。
到现在,上海夏季的高温慰问品也常有盐汽水。图/延中官网
1988年,可口可乐跟上海申美食品合资成立品牌
雪菲力
,在上海的主打产品,就是盐汽水。
90年代开始做饮料的
延中
牌,凭盐汽水一个拳头产品,就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屹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