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基本常识  ·  我在美国吃2美元一餐的人类饲料 ·  4 天前  
基本常识  ·  我在美国吃2美元一餐的人类饲料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案例 | 蒙太奇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17-11-21 00:01

正文

森林采伐是最易被忽视的全球问题之一。201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发展机构(AIBD)奖项中雷恩哈德·昆纳纪念奖参评节目的主题,就是要求讲述如何有效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中心主创的《两位伐木工的别样人生》获得2017年AIBD奖这一主题奖的年度最佳节目。本期请欣赏此节目主创代表的创作谈。

我国长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约1/5的湿地面积,是维系流域内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两省,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2016年初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中心策划了系列报道《我的长江》,全面调查展示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我们负责采访长江上游云南、四川两省的森林保护情况。不同省区天然林禁伐后的保护措施不尽相同,那些曾经的林业工人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带着这样问题和思考,我们一路访、一路谈,采写了广播特写《两位伐木工的别样人生》(以下简称《别样人生》)。

《两位伐木工的别样人生》采制现场


用声音蒙太奇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

蒙太奇手法常常作为电影的画面剪辑技巧来运用,其实它也可以运用于广播的声音组接中。广播是声音与声音的连接,巧妙地把音效、音响、音乐、旁白等音响元素排列组合,通过联想使听众脑海中呈现出画面,呈现出有意境的场景。《别样人生》的开头是这样的:

【雷雨声,数秒后压混孩子啼哭声

旁白:1999年,原本开着一家木材加工厂的藏族伐木工泽仁农布离婚了,妻子带着不到两岁的孩子离开了家。

【声音渐隐

泽仁农布:离婚了,孩子是她养,我连抚养费都是贷了款给她的……

【水声潺潺、鸟鸣啾啾

【音乐

泽仁农布因为“天然林禁伐令”命运发生变化,特写把主人公命运中冲突最激烈的离婚提到了最前面,设计的音效是幼儿的啼哭,意在铺设挫折的情境。制作时,我们想着是把特写做到像广播剧那样,让音响变成画面、场景,展示音响自身的力量。我们尝试了木材加工音响戛然而止等多种不同场景的音效,精心比较、挑选,最后还是觉得雷雨声和幼儿啼哭声连接在一起更合适,既文理相通又最能表现泽仁农布当时的窘迫,还省略掉了繁琐的叙述和交代。有了雷雨声,这个段落的音响就不那么单调,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旁白再引出泽仁农布,一个有着激烈冲突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听众了,单听时显得很平淡的泽仁农布的叙述,在激烈的背景音响里显得比较低沉,符合当时的情境,反而有了表现力和感染力。接着,以清新、明快的潺潺水声、啾啾鸟鸣、抒情音乐转场,迅速把听众拉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一个先声夺人的开头就这样用蒙太奇的方式创造出来了。


用娓娓道来的具体讲述替代概括式表达

在创作《别样人生》时,我们避免了笼统的叙述,尽量不用概括性强的表达,而用具体的细节描述。在以往的主题报道、成就报道中,受篇幅限制和写作习惯,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采用了很多概括、总结式的语言,而现在,我们力求具体、有画面感的语言,比如:“泽仁农布1968年出生于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千百年来,这一带山林密布,林木葱茏,自古就盛产红豆杉、榧木、云冷杉、云南松等优质珍稀木材。”红豆杉、榧木这些具体树种就是后来添加上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本身跳跃性就强、表述具体,有利于在高速转换场景后在听众大脑中构建起原始森林的画面。

然而,由于习惯,节目中还是在旁白中出現了一些无法弥补的瑕疵,比如:“每当游客带着艳羡的目光跟随导游来到泽仁农布的酒店、光顾他们的藏餐厅时,夫妻俩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向游客强调,要爱护这一块永恒、和平、宁静、吉祥如意的净土。”现在想来,这里完全可以通过对酒店、藏餐厅陈设的客观描述,形成强调环保的画面感,而不是笼统的表述。

做这个节目还让我们领悟到:旁白只是在没有录到生动音响时的弥补措施,作为广播特写,最佳写作是写下你录到的音响。比如,另一个采访对象巫炳松,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们也录到了这样的语言:

巫炳松:你看这个苔藓,滴了多少水它都没有流出来,它对水分的涵养作用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微观的森林环境,要是整个这片森林,它能给我们储存多少水呀!这个水绝对是干净环保的。

这段音响是边走边录的,移步换景地跟录,使巫炳松的声音具有流动感;而作为专业的讲解员,他的同期声很有画面感。

用音响思维写稿,发现高“颜值”素材

节目在表现泽仁农布人生的时候,有这样一段音响:

刘尚英(泽仁农布现在的妻子):适应能力强,转行转得快,步伐走得快。伐木停伐以后,他做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泽仁农布:我们现在在那个地方投了个把亿,回报家乡。

刘尚英:还是回到大山里面。我家的香格里拉山有多美,水有多清,植被有多好……

泽仁农布:我这个感情是深入骨子里的,特别喜爱自己的家乡。

这段音响是泽仁农布接受完采访、吃饭聊天时录下的,这是一段特别自然生动的音响,俩人你一言我一语抢着说,是难得的放松状态下的轻松表达。用音响思维写稿,就能帮助记者沙里淘金,保住“颜值”高的音响,让节目增添光彩。

《别样人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转换,我们都大量运用录到的音响,货车发动、电锯锯树、大树接连倒地、木材加工厂现场音、餐厅现场音、林间脚步……采录时,有的音响事先知道将怎么用,有的并不知道,只是觉得应该录下来,就像上面提到的吃饭时的闲聊。制作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地叠加在一起,通过不同形式的连接运用,组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短短13分钟的节目,展示了泽仁农布和巫炳松两位不同地域但同是林业人的命运变化,表现了广播“穿越时空”的能力。

《两位伐木工的别样人生》采制现场

这个节目的采写制作让我们深深领悟到:以后采访的时候,就要事先想到回去如何用音响写稿,要学着设计音响。就像拍电影一样,多设想、构思,还要多录一些独立、清晰的现场音响。把这些声音都录下来,做成音响的单元,编上编号不断尝试排列组合,可以用来转场。转场的时候要注意有足够的留白。大胆去掉繁琐的有声语言堆积,留出空间让听众去想象。


用音响音乐转场要符合内在逻辑

用音响音乐转场要符合内在逻辑,也就是说要遵循听众的心理感受。首先,要符合生活常识和社会背景。故事是在特定空间、社会阶段中进展的,这就需要时刻注意统一时空、社会背景。《别样人生》中,雷雨声接孩子哭声、电锯锯树接大树接连倒地声、林中鸟语接餐厅现场声都是我们精心组合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常识,根据听到的声音自发产生联想,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把前后相关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比如把电锯锯树和大树接连倒地两个相互独立的音效放在一起,能够产生“树木被砍倒”这一指向明确的画面。虽然是跳跃性的时空连接,但呈现出的内容是几十年的命运发展,是符合逻辑的,既有时间的连贯,又有空间的统一。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旁白:追账、讨债,妻子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带着孩子跟他离了婚,泽仁农布只能背负着几百万的债务艰难度日。这期间,泽仁农布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刘尚英。

刘尚英:哦,跟我在一起我能干,他根本就不苦,他懒死了。(笑,鸟鸣声)

从旁白到刘尚英录音、再到鸟鸣,三个场景,三个时间段,泽仁农布妻子刘尚英的出场简洁、精彩。既体现了她精明能干、快人快语,又预示了泽仁农布的命运再次发生转变。

再如:把处于同样时代背景、不同地域的两个伐木工连接在一起,用的是“鸟鸣、林间脚步”这样的音响,然后压混旁白:“与此同时,四川洪雅林场森林公园里,巫炳松的人生也终于迎来转机。”这里,就像电影切换画面一样,呈现了同一时代背景、不同地区伐木工人的命运、生存状态。

其次,音乐在新闻性节目中运用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叙述新闻事实是否需要,二是能否表达创作者思想和情绪。《别样人生》根据场景转换一共压混了六段不同的音乐。每一段我们都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音乐,最后根据音响选取最贴切的音乐。节目的结尾用的是空灵的藏族音乐,意在表达主人公的身份和他所处的环境、现在的心境。每一段音乐都代表着命运的转折,与音响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旁白所不能表达的意境,起到了旁白不能替代的作用,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

由于时间紧张,经验不足,《别样人生》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真正领悟到音响不是文字的注解,它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可以不断组合变化的,用音响可以构筑一个一个场景、编织一个一个画面,来传达信息、表达主题。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中心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