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同学资本圈
北大同学高端资本项目及人脉交流平台。同窗开启友情、资本联结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顶层制度出台,抽水蓄能开发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 ·  14 小时前  
河南商报  ·  东风、长安同日发布公告!两大央企或将重组 ·  22 小时前  
河南商报  ·  东风、长安同日发布公告!两大央企或将重组 ·  22 小时前  
爱鸢都  ·  最新!山东组建一家新国企 ·  昨天  
爱鸢都  ·  最新!山东组建一家新国企 ·  昨天  
南方能源观察  ·  电价飙升后,挪威不想再对外送电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同学资本圈

85后北大硕士被人民日报点赞!30岁辞职,跑去农村做公益,4年推动300多个村落复兴!

北大同学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18-12-22 17:40

正文

金领证书:并购交易师

第128期PEMA执业课程

1月11日-1月13日北京开课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ID:YeeMedia)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生活在广东、福建一带的小伙伴

对客家围龙屋一定不陌生

作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

围龙屋大多拥有300~900年的悠久历史

现已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曾经,并非所有人

都能认识到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就在2014年前后

还有一处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不少围龙屋险些被拆


当时,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挺身而出

写下万字长文,呼吁“救救围龙屋”

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

最终,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

300多座古屋免于被毁



这个挥笔写下万字长文的年轻人

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汤敏



如今,围龙屋保护事件已归于沉寂

但汤敏的故事,却正因此开启



01

汤敏,何许人也?


汤敏,一个85后小伙儿

出生于四川达州一个山村

因为父亲是村干部

汤敏的童年生活里充满了

谁家吵架了,谁家牛吃别人庄稼了

这种村庄琐事和浓浓的人情味儿

加上青山绿水的自然熏陶

让他对农村有一种天生的亲近和眷念


丰子恺画中的乡村生活,是几代人的美好童年记忆


后来,汤敏成了村子里走出的

第一个北大研究生

师从中国“景观学之父”俞孔坚教授

在母校和恩师的影响下

学生时代的汤敏便立志

要从事为社会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工作


17岁的汤敏(举扇子的少年)


毕业后,汤敏先后进入政府和景观规划、

咨询、旅游、投资等行业公司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他总觉得

距离自己的理想似乎还差点儿什么

2010年,他利用业余时间

创办了 “可持续城市公益论坛”

联合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讲师

给市民做公共讲座

告诉大家如何看待城市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


2010年,汤敏面向青少年开展可持续公益论坛


2014年的保护围龙屋事件

虽然以happy ending作为结尾

却给了汤敏很大触动

他深深意识到

中国有太多正在衰败和消失的村落

要保护和帮助它们

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古村保护监督网络

这,也是他一直寻找的离理想最近的事



2014年11月

汤敏发起成立了“古村之友”

仅半年时间就发展成

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公益组织

如今已有遍布 30多个省 10多万志愿者

4年来,汤敏和古村之友

推动了全国 300多个村落 的复兴

一大波古建筑因此免于被毁

许多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

数百间儿童图书馆和老人活动中心建起

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得以缓解

…………



当古村之友打造的村落复兴故事

被CCTV多次报道

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汤敏本人也拿到各种公益大奖时

一身光环的他

却过着近乎“自讨苦吃”的生活

一天一城地出差是常态

与妻儿总是聚少离多

奔波辗转,四海为家

央视主持人张越都戏称他是“流浪汉”



而当在城市奋斗的我们

都尽力想摆脱身上的乡土痕迹时

汤敏却坦坦荡荡地说: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里的孩子。

如果家乡不好,

没有任何资格谈优秀。



当初,汤敏创办古村之友

始于一份无法割舍的乡愁

但只有情怀是不够的

要改变,必须靠智慧过人的头脑

在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的今天

他要如何从历史的潮流中力挽狂澜

帮助这些村庄恢复生机和活力?




02

古村之友的故事


广州从化

有一处小众文艺青年青睐的冷门打卡地

一个叫钟楼村的荒弃古村

这片近15000㎡的古建筑群

相传是欧阳修后人在咸丰年前修建

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如今,欧阳氏族人早已搬迁一空

曾经繁华兴旺的古村落

成了一个荒草丛生的空壳



但是在村子的一隅

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炮楼

有一位“奇人”

已独自在这里住了6年



2012年,油画艺术家梁镰芝来到这里

因不忍心看着这个古村就此荒废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留下来,修缮村庄的古炮楼

作为自己的创作乐园



在古村之友公益众筹平台的助力下

梁镰芝筹得了20万善款

然后,他用修旧如旧的方式

把废弃多年的老炮楼

修缮成了艺术气息盎然的工作室



梁镰芝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经常有人来拜访他

参观他的工作室

钟楼古村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如今已被列为广州文化文物遗址

据说已有旅游公司有意来开发

或许不久的将来

这个被遗弃的村落就会重新“活过来”!



和古建筑一样亟待拯救的

还有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

一门巧夺天工的微雕艺术

可在方寸榄核间雕刻大千世界

在古代是备受追捧的贡品



广州增城

是榄雕艺术的发源地

可是,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

榄雕也正面临失传的困境

增城土生土长的榄雕匠人周汉军

立志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榄雕传承人周汉军师傅


2016年,由增城古村之友会长武文溥牵线

增城古村之友的帮助下

周师傅在增城古驿道夏街

拥有了一间工作室

也是“官方认证”的榄雕传承基地


周师傅的榄雕工作室


两年来,他靠榄雕养活了自己和团队

还陆续有年轻人前来参观学艺

不仅榄雕得以传承下去

还为象牙雕匠人提供了谋生之路

间接保护了大象

更惊喜的是

榄雕工作室带动了整条街的发展

古驿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工作室

老房子也得以修缮,被重新利用!


增城古村之友协会执行会长武文溥谈榄雕对保护大象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和传承非遗之外

古村之友支持的乡村建设项目还有许多


比如保护和修缮祠堂

为游子留住故乡的根


为留守儿童修建公益图书馆

给孩子们一个精神基地


为留守老人修建老人食堂

解决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


为村民培训插花等各种技能

创造就业机会,助力扶贫

等等等等


中国有200多万个自然村

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古村之友公益平台上的项目

也是多种多样,因地制宜


古村之友公益众筹平台的孵化模式


截至目前

古村之友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

支持新乡贤项目筹款

已孵化341个乡村文化共建项目

众筹数额超过1136万

从东北到海南,从甘肃到浙江

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项目

在这里得到推广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重现了生机!


古村之友覆盖的项目区



03

谁来留住我们的乡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国古代诗歌中

描绘了许多乡村生活的美好场景

这也是数十亿中国人共同的乡愁和田园梦



然而,21世纪以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

故乡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我们的乡愁该何处安放?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从2000年到2010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