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盘:在东南亚的一些电商稍微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说在泰国,Lazada和Shopee已经有点兵戎相见的意思,这样的情况对Fanslink目前最核心的代运营业务有怎样的影响?你怎么看这样的大环境?
Jason:东南亚的电商坦白说已经是红海一片,而且是一片让人觉得可惜的红海。
因为形成这个“红海”的推力是巨头们之间的“烧钱大战”,比如说直接引入一些外国模式(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然后铺天盖地推广,这是人为染成的红海,而不是由市场出发的。但实话说,这的确给我们品牌代运营的业务一个充足的蜜月期,正是因为大的平台在市场扩张的时候无暇提供颗粒度更小的运营,所以很多品牌商都需要有当地Knowhow的人协助打开市场和销量。
回到刚刚所说的“人造红海”,其实巨头们完全可以更加理性去经营本土市场,举个例子,东南亚在电商还是白纸一片的时候,社交网络就已经非常发达。也就是说,东南亚互联网用户的发展应该从社交向电商引导,这个跟中国从电商到社交的历史进程很不同,所以东南亚人非常习惯C2C模式的社交圈网购。可是当国际资本一入场,B2C模式一下就把东南亚的电商发展的节奏打乱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行业转变一下思维,多研究如何用东南亚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来发展电商,比如说东南亚相当需要一个“云集微店”类型的服务提供商来帮助小卖家提高效益。
再举一个例子,泰国人和越南人其实很喜欢在网上表现自我,也就是“很爱秀”。但很多这类网红是无收入的,为什么没有收入?因为没有内容产生收入的意识,谁能改变他们的意识,并且抓在自己手里,谁就能找到潜在的低成本流量。这些都是巨头还没尝试的,只看到一些小团队在尝试。
小罗盘:东南亚是一个相对分散的市场,泰国是目前Fanslink最强的一个市场,那你们在进入下一个市场时有怎样的策略?
Jason:东南亚市场的确很分散,来这里的企业千万不要将几个国家当做一个来做。
我们接下来要打印尼和菲律宾两个市场,而且会以线上为主,印尼更是只打电商。目前Fanslink团队已经在不断飞往这些市场考察,有一个这么能打的团队,在销售上,我们在 2018年6月首次实现当月收支平衡,整年销售额超过1.8亿RMB。在扩张上,我们目标是在业务扩张到其他市场后,在2021年销售额达到20亿,利润做到3亿RMB。为此我们在寻求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共同完成这个3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