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厉害!豪掷千亿资金,只为咱中国手机有一颗中国芯;
2.三星去年营销费用102亿美元 超苹果全年研发支出;
3.曾学忠从中兴请辞 未行使期权数量居首;
4.中国联通披露混改方案 A股公司或将股权变动;
5.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大量员工离职 用户称遭莫名停机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厉害!豪掷千亿资金,只为咱中国手机有一颗中国芯;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总营业利润为537亿美元。然而,其中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了,虽然华为、oppo这样的国内品牌已经跃居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行列,但他们的利润总占比却不足5%。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国产品牌做的都是中低端手机,利润太低,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手机的里面,这里面一些重要的芯片我们大多依赖进口,这价格全是卖方说了算。
2017年刚过,国产千元左右的手机纷纷涨价100元左右,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千元机涨价潮。引发这轮涨价的原因就是手机里两片看似不起眼的黑色芯片。它们分别承担了手机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存储数据的功能。业内人士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芯片占手机成本的比重应该在20%左右,2016年芯片价格大涨15-20%,而目前全球80%的存储芯片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几家韩国企业手中,这导致手机厂家不得不涨价。
目前全球70%的手机都产自中国,中国每年生产11.8亿部手机,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生产这手机元器件中重要的存储芯片,因此不得不受制于人。眼下,有一个人正紧锣密鼓地布局生产我们自己的“中国芯”。
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座大厦,我们见到赵伟国的时候,他刚刚跟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新一轮的芯片业务融资协议,作为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赵伟国这四年来,不断融资并购,甚至被外界称为并购狂人。
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赵伟国:通过并购进入这个行业,可以快速地切进来,同时获得完美的知识产权的团队的市场,而且还能够获得一部分的利润。
2013年,赵伟国将目光锁定在芯片产业,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并购。先是斥资18亿美元完成了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的私有化,又拿出9亿美元收购锐迪科;这两家擅长设计手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由此让紫光从手机芯片的门外汉一跃成为全球基带芯片出货量第三大设计公司,能和高通、三星一争高下。
虽然初涉芯片领域,但赵伟国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他的目标就是,迅速打通芯片设计、加工、封装,建立一条完整的芯片产业链。2015年5月,紫光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通信51%的股权;同年9月以38亿美元入股全球领先的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成为其最大股东。一连串的大手笔行动,令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而此时,赵伟国却在酝酿更大胆的计划——自主研发,实现存储芯片零国产的突破。
赵伟国:存储你不需要打造生态,你只要让它做得足够好,这个按照标准的这种技术结构做出来,它就可以卖掉的。从国家的战略安全方面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家需要,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总额高达2271亿美元,出口却只有693.1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1613.9亿美元。中国在半导体行业对进口的高度依赖,给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为了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出台,千亿元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集成电路产业头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7月,看准时机的紫光集团携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湖北省当地资金,在武汉光谷产业园投资240亿美元,打造中国第一家存储芯片生产商——长江存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要建一个存储芯片厂,至少要投资100亿美元。按照长江存储240亿美元的投资额来计算,相当于每平方米花费20万人民币。为什么会这么贵呢?我身边这台显微镜可以给我们答案。这是一台放大倍率1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价格是1400万人民币。在一个存储芯片厂,单台设备的价格从700万到10个亿人民币不等,设备投资要花去总投资额的70%-80%。
从投资额上看,建一家芯片工厂甚至比美国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造价还要高出一截。不过,和造型巨大的航母截然相反,存储芯片的生产恰好贵在一个“小”字上——有多小呢?人体中的红血球直径是8000纳米,而在半导体行业里,最小的晶体管是14纳米,也就是说,芯片的制造能力,要精确到能在一个红血球的直径上,排列500只晶体管。
曾任台湾第一大半导体制造公司台积电第一个晶圆工厂厂长高启全:我们32层的256GB的产品,在每一层会有10到十个十次方的孔,大概还不到我一个指甲那么大…
在这家芯片工厂的产品研发实验室,央视财经记者看到了历经两年研发制作而成的256G容量的芯片样品。很难想象,这个不足一元硬币大的芯片上,容纳了32层、一层10的10次方个晶体单元。
但是,尽管赵伟国特意将台湾存储芯片之父高启全请出了山。32层的3D 产品却已是昨日黄花。比如韩国海力士2016年就已开始量产和销售48层的产品,并计划在2017年内提升到72层量产;美国美光已于2016年底将64层产品送样,2017年计划逐步进入量产。这意味着高启全的团队还要接着追赶。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霍宗亮:今天从32起步,我们接下来64,96,128,144,到200都是可以的,也就是只要我掌握方法之后,它的多代技术都是基于32开始可以衍生出来。
高启全带领团队在武汉为技术攻坚克难,远在北京的赵伟国也在为另一件事苦苦思索。
赵伟国:在它的核心区,每平米的投资超过3万美金。3万美金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300张一百美元的钞票一平米是铺不下来的。它比美元还贵。
“比美元还贵”五个字说来轻松,却给赵伟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2016年起,紫光集团先后启动了武汉、南京、成都三大半导体产业园项目,资金总投入近700亿美元,也就是5000亿人民币。但是,紫光集团2016年的资产规模也就是1800亿元,为了撬动数千亿人民币的资金,赵伟国首先计划定增股票,这样可以募得100亿元左右的资金,然另辟融资途径,先是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1000亿元的芯片业务融资协议。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华芯投资也准备对紫光意向投资人民币500亿元左右的资金。随着资金的增多,赵伟国雄心勃勃要在芯片行业切一块更大的蛋糕。
半小时观察:
您看到芯片市场残酷的竞争了吧,投资堪比航母的造价,技术更新又快,市场还被垄断,但赵伟国依然看上去雄心勃勃,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正面临加速发展国产芯片业的重要窗口期,这两年全球芯片市场持续处于萎缩,唯有中国市场持续增长。
但是由于芯片回报周期相当漫长,绝不是挣快钱的行业,而且很多的突破远非一个企业力量所能达到,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包括华为、中兴、紫光集团、中芯国际在内的27家国内芯片龙头已经组成了“中国高端芯片联盟”,产业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央视财经
2.三星去年营销费用102亿美元 超苹果全年研发支出;
腾讯科技讯 三星电子和苹果两家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两名位置,除了优秀的产品设计之外,两家公司的品牌营销、市场投入也是成功要素之一,其中三星电子更是靠着全球性的广告营销大战,树立了品牌。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三星电子的市场营销费用再次猛涨,达到了100亿美元,这相当于苹果全年的研发支出。
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周三,市场机构公布了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两大消费电子巨头的营销费用数据。数据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等市场竞争加剧,厂商正在大手笔增加广告费用,争夺用户眼球和市占率。
数据显示,去年三星电子全部市场营销费用为11.5万亿韩元,相当于102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4.4万亿韩元(相当于39亿美元)的广告开支,广告开支同比猛增了15%。
三星每年会在春季和秋季推出两款高端旗舰手机,因此去年100亿美元的营销费用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春季的Galaxy S7手机以及秋季的Galaxy Note 7手机营销。
不幸的是,去年三星Note 7手机爆发了公司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质量事故和召回事件,由于锂电池两次燃烧(包括提供给消费者的新手机),三星电子永久停产了该手机,此外三星也花费巨资在全世界召回了250万部Note 7,此次质量事故已经给三星造成了5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显然去年大量的Note 7营销费用,也打了水漂。另外在Note 7发生之后,三星电子需要通过市场营销,对公司和产品形象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这再次提高了支出。
据行业观察人士称,2017年,三星的营销费用还会攀升。
就在不久前,三星电子正式发布了今年最重要的高端旗舰手机Galaxy S8,在四月中下旬,三星将会在全球市场正式销售这款高端手机,因此按照惯例,三星电子势必掀起一场营销大战,最大限度刺激S8的销量。
在新手机发布之后,S8获得了外界良好的评价,业内认为三星电子在手机设计上做出了重大创新突破。不过这款手机是否存在瑕疵甚至是锂电池故障,仍需要消费者在未来一两个月内的使用和检验。
在过去若干年中,诺基亚、黑莓、索尼、摩托罗拉等昔日的手机品牌快速陨落,而三星电子依靠安卓手机异军突起,成为全球市场毋庸置疑的老大。三星的手机覆盖了高中低端,既能在欧美发达市场占据优势,也能够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获得第一名的宝座。
外界认为,三星手机业务的崛起,其强大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星在大量国家投入巨资播出电视广告,另外通过连续赞助多届奥运会,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鉴于三星强大的品牌营销以及优秀的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在Note 7质量事故发生之后,不少分析师认为这一事件对三星的影响将十分有限,该公司很快通过S8、Note 8等新手机,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有趣的是,三星电子去年的营销费用,正好等于苹果2016财年的研发投入。去成,苹果的100亿美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四分之一,创下了公司历史纪录。
但是和三星电子等科技巨头相比,苹果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资源,难以相提并论。苹果去年的研发支出仅仅只有三星电子的三分之一。由于研发投入不足,苹果已经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增强现实、自动驾驶、电动车等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中处于落后、追赶的位置。
另据韩国机构披露,LG电子去年的广告费用为1.3万亿韩元,相当于11.6亿美元,同比增长两成。
LG电子和三星电子是韩国两家捉对厮杀的消费电子企业,但是在全球影响力方面,LG电子不及三星电子。
3.曾学忠从中兴请辞 未行使期权数量居首;
43岁的曾学忠要告别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的职位了。
4月5日收盘后,中兴通讯(000063/763(A/H))发布公告称:“曾学忠先生因个人原因,提请辞去本公司执行副总裁职务。曾学忠先生的辞职自本公告日起生效。”辞职后,曾学忠将不在本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曾学忠先生确认,其与本公司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要提请本公司股东关注。
第一财经记者向公司询问曾离职后的工作内容由谁承接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但从过往信息中可知,早至2014年1月起,曾学忠担任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主管集团核心业务之一的终端事业部。从2016年10月以来,已由殷一民担任公司董事和中兴终端事业部CEO。
而中兴终端事业部如今发展如何?在中兴通讯2016年年报中有提到,“消费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2%,主要是由于国内手机产品和国内家庭终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所致”。
2016年报同时透露,曾学忠在报告期末尚未行使的期权数量持有378,000份期权数量,是披露的一众高管中持有数量最多者,与原执行副总裁陈健洲并列第一。
他同时还在努比亚等 6 家子公司任职董事长/董事,也是中兴九城网络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我在中兴21年,包括现在我仍然对公司以及对公司各级领导一直心存感激,也相信公司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我这次是因为个人原因离开。”当第一财经记者就离职消息向曾学忠本人确认时得到了以上回复。
曾学忠简历:
曾学忠,男,1973 年出生,自 2014 年 1 月起担任本公司执行副总裁。曾先生于 199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于 2007 年获得 清华大学 EMBA 学位。曾先生于 1996 年加入中兴新;1997 年至 2006 年历任本公 司高级项目经理、区域总经理助理、贵阳办事处经理、昆明办事处经理、第二营 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副总裁;2006 年至 2013 年任本公司高级副总裁后 负责本公司第三营销事业部;2014 年至 2016 年负责终端事业部工作;2017 年 1 月至今任本公司终端事业部总裁。曾先生拥有多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及超过 18 年的管理经验。
(第一财经记者李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4.中国联通披露混改方案 A股公司或将股权变动;
腾讯科技讯 4月5日,中国联通(微博)晚间发布公告,称母公司联通集团正在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的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拟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可能涉及联通A股公司的股份变动事宜。
港股4月6日起恢复买卖。
今早,中国联通(600050)因重要事项未公告,4月5日全天停牌。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0762.HK)同时也因未悉原因,4月5日早盘开市起停牌。外界多猜测停盘与中国联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有关。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电信领域打响混改试点第一枪的,正是联通。
中国联通方面曾表示,希望通过混改,深化落实电信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为国企改革提供经验与借鉴,促进数字经济繁荣,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早前曾有消息称,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都会参与联通集团的混改,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回应。联通集团方面强调的依然是“混改的事情以公告为准”。
5.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大量员工离职 用户称遭莫名停机
“一会儿跟你打完电话,我这个号就准备扔掉不用了。”广东的耿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耿先生是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的老用户,已经使用了快3年。他告诉记者,他使用的分享通信手机号莫名其妙停机约一星期,过几天又突然开机,客服电话始终打不通,他已经决定弃用。
此前分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享通信)因大股东与二股东矛盾引发了1.64亿元大额欠款、员工工资停发、用户利益受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二股东拒不现身,公司面临倒闭危机。分享通信董事长蒋志祥表示,拟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破局。
不过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因大量员工选择离职,分享通信内部债转股并未成功。分享通信方面称,公司仍有160多人,业务目前已停滞。对此,业内担心分享通信随时倒闭,并将给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1 现状
员工称“没人会同意”债转股
3月底,分享通信员工王宁(微博)(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12月、今年1月的工资都没有按时发放,“那个时候公司没有发正式通知,也没说什么,大家就一直等着。春节回来后,觉得也没有工资拿,每天就是干呆着,还不如离开。”
为了拿到这几个月的工资,王宁走上了劳动仲裁之路,4月将开庭。提起劳动仲裁后,公司人事部主动联系了王宁,3月份已发放了去年12月的工资,并口头承诺4月15日发今年1月的工资,2月的工资延期至6月发放。
白峰(化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为分享通信总监级以上的员工,他已经四五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
2017年3月7日,分享通信董事长蒋志祥在记者见面会上承认,拖欠了员工3个月的工资,因为二股东不同意,导致外部资金进不来,还不上欠款,并表示人事部在积极联络员工,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破局。蒋志祥称,大多数员工都愿意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把欠薪变成股权。
在和人事部交谈一番后,王宁回绝了债转股的要求。“你现在是亏损的状态,你把它变成我的股份就等于零。没有人会同意这件事情,谁会跟你一起背这个债啊,变向我们也变成欠债的了。”
王宁告诉记者,“公司应该就剩下几十人了,也就是原来的六分之一,都是总监级以上的。”对此说法,分享通信方面称仍有160多位员工,相当于原有员工的三分之一。此前分享通信有约480名员工。
记者从分享通信处了解到,二股东北京天润伟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伟业)的法人代表贾树森已经现身,但双方对于具体方案仍没达成一致。记者拨通贾树森,对方以不方便通话为由挂断了电话。对于记者的短信也未回复。
“关于分享通信集团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议通知”显示,因未及时支付对三大运营商的欠款,已导致分享通信业务全部处于停滞状态。如股东之间不及时协调解决,将直接导致分享通信移动转售牌照不予获得,公司随时有可能倒闭破产。
2 服务
用户莫名被停机后销号无门
此前分享通信表示,由于拖欠运营商1.3亿元,导致公司业务目前全部处于停滞状态,新用户不能开卡入网,老用户一旦欠费停机,号码就会被收回。
不过,耿先生的分享通信号码在余额还有200多元的情况下,于3月20日被停机了,耿先生多次拨打客服电话均未接通,此后手机号码莫名其妙又恢复了。耿先生表示,他感觉虚拟运营商不正规,以后还是要使用三大运营商的号码。
新京报记者也尝试拨打分享通信客服电话,语音提示一直是继续等待。耿先生联系不上客服,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分享通信公司的新闻,才发现公司资金链紧张,导致业务停滞。
分享通信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客服电话肯定打不通了,“之前是第三方外包公司在做,因为发不出钱,外包的都撤了,所以没什么人接电话了。”
分享通信方面告诉记者,公司曾经群发过短信,让用户关注账户余额,一旦欠费停机,号码就会被收回。不过,耿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
手机莫名其妙停机、客服电话打不通等问题,并不是在近期才刚刚出现。耿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他使用分享通信号码将近3年的时间里,一共经历了四五次停机,拨打客服电话基本要等待半小时以上才能接通。“每次停机的原因都不是很清楚,最长一次停了半个多月,这期间耽误的事情,谁来负责?”
对于还有话费却被停机的问题,记者询问了王宁,他表示系统会有一个判断,如果被判定为发送了骚扰短信,号码就会被自动关停。然而,耿先生告诉记者,他从来不用那个号码发送短信,只接打电话。
另一个让耿先生痛下决心停用分享通信号码的事件是,原本可以使用到今年年底的畅打套餐被叫停了,“广东营业厅说没有收到通知,说是北京(总公司)给取消了。”
耿先生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个绑定了他本人身份证的号码销号,至于里面剩余的话费他都不在乎了,但是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根本打不通客服电话。“我不注销掉,他们会不会说我连续不交话费影响我信用?”
3 问题
负债经营同时管理混乱
加盟分享通信之前,陈斐(化名)在北京移动工作,希望能把好的工作、管理经验带到分享通信,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她最终选择在去年年底离开了公司。
陈斐感慨虚拟运营商干不过传统运营商,特别是三大运营商落实提速降费后,虚拟运营商想做到低价是难上加难。
“如果比传统运营商价格低廉,肯定是要赔钱的。像分享通信之前出过一个129元国内无限畅打的套餐,是转售电信的号码,每个号码差不多都要赔钱。”陈斐表示。
蒋志祥此前告诉新京报记者,分享通信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后,一直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虽然用户破千万但平均每个用户需要补贴300元。
除了补贴外,陈斐表示分享通信内部运营混乱也是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
“公司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比较混乱。之前一个业务,跟一个合作单位发展了500个号码,每个号码预存话费5000多分月返还。当时的负责人卷钱跑了,号码被卖给了代销商。起码过了半年公司才发现,因为客户来投诉说没有收到返还的话费,公司商议的方案是强行给客户销号。”
陈斐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公司处理公告的截图显示,公司的市场管理部总经理未经集团公司同意私自销售公司大量SIM卡(初步查明30万张左右,具体待进一步核查)。随后,新京报记者从分享通信方面证实,公司确实发过处理该总经理的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分享通信事件对行业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大家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连锁反应。“虚拟运营商里很多都是经营不善的,拖欠运营商号码资源的这部分欠款,通过倒闭的方式可以不再付钱。会不会有更多的虚商采用这种方式?”
小米移动副总经理金峰认为,趁这个行业还没成熟时提前暴露出问题并不是件坏事,“比如虚拟运营商如果倒闭了,它的用户是归基础运营商管还是其他虚拟运营商管,类似这种问题都应该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新京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天天IC”
个人微信号